【深度·宝鸡】宝鸡制造业 "单项冠军”的全能思维

时事   2024-11-14 17:47   陕西  



青史如镜,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陈列的铜车马和秦机弩,证明这片土地上的制造业,曾处于同时代世界巅峰。

岁月荏苒,提及制造业,宝鸡不但能“谈古”,更能“论今”。今年7月,全省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出炉,我市再添6名“冠军”。至此,全市中、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9家,数量稳居西北城市第一方阵。

峪中有水,水大成瀑。传感器、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钛及钛合金……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已经组成军团,正对所处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以宝钛集团为旗帜,500余家钛企形成雁阵;以汉德车桥为翘楚,全市汽车制造业高歌猛进;以麦克传感器为龙头,“西部传感器之都”乘势而起……今年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业界认为,宝鸡工业之所以芝麻开花节节高,与众多单项冠军拔节而起,专注细分领域、跳出“单打思维”,以“链式思维”集聚资源、延链补链强链密不可分。纵观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录,一张浓墨重彩的领航图正徐徐展开……

“独门绝技”是这样练成的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目前形成35个工业大类、317个行业小类,上百个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将市场话语权牢牢攥在手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不少企业掌握了“独门绝技”。

高铁电气工人检查新下线的产品

“立非常之志,需行非常之举。”市工信局综合法规科科长陈宏涛告诉记者,企业的续航和冲刺,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以2023年为例,我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的出台,就为制造业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仅财政奖励这一项,市财政明确给予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0万元、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0万元的一次性重奖。

“不到三年,我市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补贴和扶持就超过300万元。”陈宏涛补充道。

政策支持是企业飞向新高地的关键动力。许多企业有了这些真金白银的加持,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全球舞台上闯出一片天地,并以其出色的“单打”实力赢得了广泛的瞩目与赞赏。

位于宝鸡高新区的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科”)就是这样一家凭借科技创新一飞冲天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蔡林说:“2000年之前,国内贵金属催化剂生产企业少,这类产品基本依靠进口,甚至国外有些类别的催化剂还不出口给我们。当时大伙憋着一股劲:要研制出自己的贵金属催化剂!”

解决卡脖子技术,不仅要有勇气,更要积极行动。在随后的6年中,瑞科的科研投入一度占到企业生产总额的64.22%。堆成小山似的资料,动辄百万级的研发设备,超过两千次实验……付出总有回报,2003年,瑞科终于攻下“炭负载贵金属纳米晶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用此方法生产铂炭催化剂”这一难关。随后三年,又经过国家相关部门一系列严苛验收,最终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证书。

宝钛集团生产车间

瑞科研发负责人蔡万煜说,在拿到此项目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时,很多研发人员才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掰开外国卡脖子的手”远比拿到专利证书的意义要大。

正是凭借着科研经费的高效投入,瑞科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相继自主开发了钯炭、铂炭等负载系列贵金属催化剂,以及醋酸钯等300余种贵金属均相催化剂。尤其针对培南类氢化等研制了多种专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基础化工、环保等领域,在国内外拥有近2000家用户,其中包含200家上市公司。

时至今日,瑞科已经成为国内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领头羊”。

同样,身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铁电气”),也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领域拥有“独门绝技”的企业。

杭温高铁线上,一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呼啸而过,运行时速达350公里,这让业界为之叹服,轨道线上高悬的一张张接触网,全部是“宝鸡造”。

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的杭温高铁,沿线环境湿度较大,加之离海较近,空气中含盐量高,对接触网的腐蚀性强。

面对特殊的自然环境,高铁电气工程师李海峰和同事根据丰富的从业经验,不断调整检测数据,形成解决方案,通过对接触网零部件做防腐涂层和钝化处理,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今年9月6日,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杭州与温州两个城市之间的单程交通时间由8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极大地提升了温州与长三角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水平。”李海峰说。

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攥在手里”的产品名叫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该产品目前在国内高铁“接触网”市场占有率稳居领先地位,可满足高寒、湿热、风沙、滨海等全地域使用要求,是国内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领域的“冠军”。

回眸这些企业的发展,单项冠军离不开三大发展之道:持之以恒坚守主业、精益求精深耕产品,以及在科研投入上的明智取舍,最终练就“独门绝技”,从而在市场中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单打思维”是这样改变的

在市场竞争加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曾在细分领域内独占鳌头的佼佼者,如今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营者逐渐认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寻求合作,使得长项更长、优势更优,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金钥匙”。宝钛集团工人分拣钛材

以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鸡合力”)为例,这家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牌企业,不仅没有在市场的洪流中沉寂,反而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这背后的秘诀就是,始终持开放态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早期从研发新车型到原材料采购,再到生产组装和产品运输,我们全程一手包办。”宝鸡合力采购部部长刘永民在谈及公司的发展历程时,感慨万千。这种全面自主的模式,让宝鸡合力能够迅速捕捉市场机遇,快速推出新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然而,随着宝鸡合力规模扩大,资源分配变得日益复杂,效率提升也遇到了瓶颈,公司意识到单打独斗已行不通。2000年初,宝鸡合力开始寻求与凤县超顺铸业有限公司合作。作为本地叉车平衡重市场的重要供应商,超顺铸业在接到宝鸡合力的订单后,迅速响应,从产品设计到生产,仅3天时间便达到了客户要求,并且在1周之内顺利完成交货。

刘永民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如果从外地购买叉车平衡重,除了产品本身的成本外,还需要额外承担运费和售后服务费用,而与本地企业合作,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在售后服务上也更具优势。目前,超顺铸业超过80%的产品都销往宝鸡合力,两家企业的合作在业内堪称典范。

同样,位于扶风县的陕西电子陕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铜”),也经历了从辉煌到陷入困境,再到涅槃重生的传奇历程。

 汉德车桥工人生产忙

“从1993年开始研制出第一根无氧铜棒,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陕铜党委书记杨官锁告诉记者,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无氧铜棒材,迅速占据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铜产品的品质与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无疑给陕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一困境,陕铜没有坐以待毙。2018年,公司和县上有关领导亲赴西安,慧眼识珠,引进了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瑞新材”)。这一举动在扶风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人开始担心,新企业的加入会与陕铜形成竞争,对其原有客户造成影响。

而杨官锁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用开放共赢的心态来对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极具前瞻性。春去秋来,岁月流转,在陕铜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一根根优质的无氧铜棒经过精细加工,被送往斯瑞新材的生产线。在那里,这些基础材料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一件件高性能的铬锆铜产品。而这些产品,又通过斯瑞新材的全球化销售网络,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宝石机械钻井平台组装现场

这种紧密的生产衔接,不仅提高了整体的生产率,也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近年来,斯瑞新材的前沿科技理念,让陕铜的工程师们眼前一亮。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陕铜加大研发投入,全力开拓新兴行业的铜材料市场。就在记者采访之际,陕铜已着手建设4条专业化铜材生产线,向新兴行业细分市场迈出关键一步。

“商业战场上,陕铜与斯瑞新材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杨官锁说,陕铜和斯瑞新材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各自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去年9月,两家企业携手参加在郑州举办的2023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家铜加工相关企业,双方相互推荐产品,互利共赢,合作更加紧密。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我市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中,记者发现,他们在企业茁壮成长与转型升级的征途中,对政府推出的融资便利、审批优化、补贴扶持等一系列举措都非常欢迎。对此,行业专家指出,这些好政策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成为它们迈向更高台阶的重要基石。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在政府精心培育与大力支持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正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加辽阔的市场蓝海进发。

“链式反应”是这样发生的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破“单打思维”的束缚,如同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平静,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这些涟漪不仅强烈地震撼着周边的企业,更向更宽广的领域蔓延,推动着整个产业链深刻变革与全面升级。

汉德车桥宝鸡工厂(以下简称“汉德车桥”)是一家现代化大型车桥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凭借“矿卡桥”这一王牌产品,成为行业的单项冠军。“底气从哪里来?就在于几十年来布局本地产业链而决不动摇的战略眼光和得当举措。”汉德车桥办公室主任赵晓辉言谈间自信满满,汉德车桥作为这里的龙头企业,以“链”集群,带动聚和机械、鑫龙公司、华强工贸等一批企业共同发展,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宝鸡造”接触网在杭温高铁线上架设(高铁电气供图)

“之前,我们是无法为长城坦克这样高级别的汽车供货的,多亏了汉德车桥的一路帮扶,公司技术和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才拿到了高端汽车零部件的订单。”宝鸡鑫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龙公司”),负责人杨文卓说,自2003年起,鑫龙公司便与汉德车桥携手合作。面对汉德车桥对品质与技术的严苛要求,工程师们在汉德车桥资深专家的帮扶下,从产品设计到生产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奋斗,鑫龙公司成为汉德车桥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这一成就让鑫龙公司在业界的口碑直线上升。

而在千里之外的河北,在2022年,长城汽车公司面临着一个问题:坦克500车型原先使用的进口差速器成本高昂,单价高达1900多元。为了降低成本并推动国产化替代,该公司开始积极寻找国内供应商,但与多个厂家接触和评估后都未能如愿。

当年8月,鑫龙公司与长城汽车公司接触后开始着手尝试研发,经过4个多月时间,一次性研发成功,并于第二年5月正式开始供货。这款国产差速器在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十分出色,但价格不到300元,远低于进口差速器价格,这让长城汽车公司的工作人员惊叹不已,他们没想到一家西北的民营企业能造出这样物美价廉的产品。鑫龙公司凭自身实力成为坦克300、400、500等坦克全系列车型差速器的供货商。

同样,2023年进入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的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其成长轨迹正是宝鸡钛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升级的生动写照。

在市委、市政府的培育和宝钛集团的带动下,宝鸡钛产业上游钛材料加工与下游应用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600余家钛及钛合金等稀有金属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相继落户宝鸡,形成集群效应,其中不乏一众单项冠军企业。

10年前,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还主要为宝钛集团、西部超导等业内领军企业提供带料加工服务,而今已成为第三批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由其控股的国钛金属高端制造工业园建设项目涵盖了残钛绿色回收及熔炼中心、钛及钛合金锻造中心、辗环加工中心等多个重要板块。

10月14日,记者走进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巨大的电子束冷床炉正在轰鸣运行。“从海绵钛原料的投入,到钛及钛合金成品的产出,中间需要经过熔铸、锻造、轧制、刨铣等一系列复杂工序,由于钛合金难于加工以及工艺的复杂性,综合成材率基本在45%左右,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废料’。”该公司技术总监乔璐详细介绍说,现在对这些钛材“残废料”进行严格的鉴别、表面去污、切割等预处理,再利用电子束冷床炉熔炼对其回收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浪费,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新型叉车顺利出库

“我们预计,在项目全面建成并投产后,将具备年产8000吨高品质大规格钛铸锭、3000吨钛及钛合金锻件、3000吨新能源钛材产品的生产能力,年综合收入有望超过10亿元。”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锦信心满满地表示。

以上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影响全市13条重点产业链的缩影。据统计,全市重点监测的13条产业链中,4条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它们广泛分布于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关键领域。

为了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宝鸡市精心布局,打出了一套涵盖园区建设、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及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在这套政策体系的引领下,由当地政府、行业领军企业、专业机构及顶尖专家组成的产业链专项工作组积极行动。

通过实施“群长制”与“链长制”,工作组精准对接企业的产销需求,一系列“集群式”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同时积极促进“链条式”产业升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这些有力举措不仅为宝鸡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更为未来产业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森林”是这样成长的

宝鸡制造业单项冠军“产业森林”在茁壮成长的过程中,虽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但仍面临一些短板与挑战,比如,高端人才引进难、产业链协同创新不足、国内外市场空间双向挤压、产品创新陷入瓶颈、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等症结,需在未来发展中予以重视和解决,从而推动宝鸡“产业森林”快速成长。

陕铜公司在第八届丝博会上展示产品

面对挑战,宝鸡正在积极构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生态、更具吸引力的环境。2023年初,宝鸡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市财政给予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0万元、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这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系列政策对全市装备制造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企业培育、品牌建设、金融支持5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强化,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随后,市上又出台《宝鸡市优质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明确培育目标,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奖励政策、创新金融支持、加大市场化融资引导、筛选建立培育库、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协同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注重市场开拓10大工作举措。

一系列政策是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扶持,更是一种对龙头企业的战略重视。宝钛、宝石机械等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不仅在自身发展上持续突破,更被寄予厚望成为产业链领航者,引领整个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迈进。

针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辉在接受采访时建议,企业需采取多维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首先,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本地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吸引高端人才。其次,建立产业联盟以促进技术创新,并通过市场多元化和品牌建设来应对市场竞争;同时采用开放创新策略,引入外部资源,并加强用户参与,引导产品创新。政府的角色同样关键,需要持续优化政策,改善营商环境,提供研发支持和税收优惠,以激励企业创新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只有企业、政府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才能突破成长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按照《宝鸡市促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实施方案》要求,我市还将狠抓产业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末,全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5户以上,在西北地区稳居第一方阵。

“业有精粗,耕之者明;企有强弱,冠之者晓。”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之路是一篇壮阔的华章,宝鸡正以非凡的勇气、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编织着产业创新的“锦绣图”。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米静

照片除署名外由赵彬瑞、谢克强、马庆昆拍摄

编辑:姚婷

宝鸡日报
在这里给您提供及时的新闻资讯,权威的政策解读,深刻的观点评说;为您奉献西府最美食,带您游遍大美宝鸡,让您领略西府魅力。来吧,亲!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与宝鸡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