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明】造舟为梁 周代水运传佳话

时事   2024-11-15 17:14   陕西  

渭河、横水河、漆水河……立冬前,记者在宝鸡周原博物院里看到一幅周原地域范围示意图,图中纵横交错的河流,显示周原大地水源丰沛,河泽盈盈。时光荏苒,西周时期周原的河流具体是怎样的样貌,周人是如何在大河之上跨渡的,已经难以知晓。但从《诗经》等典籍中,我们能依稀感受到数千年前周人的水运故事。

展示在宝鸡周原博物院的周原地域范围示意图

  自古至今,人们多逐水而迁、傍水而居。“渭河水运,当开始于周初”,这是黄盛璋先生在《历史上的渭河水运》中写到的话,并以《诗经》中周文王造舟为梁的记录作为注释。这首诗便是周族史诗之一《诗经·大雅·大明》,它歌颂了周族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诗中,还生动地描写了周文王在渭河边迎娶太姒的场景: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这几句诗的大意是,文王即位初年,上天为他匹配姻缘,美好的姑娘家住在洽水北,就在渭水河岸旁。文王爱慕这位姑娘,赞美大国好姑娘,她美丽得就像天仙一样。下了聘礼订了婚,文王到渭水边去亲迎,舟船相连作桥梁,婚礼大显光彩、美名远扬。这段诗歌将周文王和太姒的爱情故事,描绘得美好而浪漫,而汤汤渭水也见证了这段好姻缘。

岐山盈盈泽泽的渭水边

  太姒是周文王正妃、周武王姬发的母亲,莘国(今渭南合阳洽川)人,姒姓。相传,莘国国君的女儿不仅长得漂亮,还很能干、有美德。她纺的线细而匀,织的布平又展,而且心地善良,具有仁爱之心,对老人态度和善,对自己的女老师格外尊敬。她生活简朴,仁德明理,这位好姑娘的名声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到了西岐。姬昌被这位德才兼备的姑娘所吸引、打动,决定迎娶她。顺着《诗经》的句子,不禁联想到这样的画面:大河宽阔,姬昌命人将一条条舟船连接起来,让心爱的姑娘平安顺利过河,并在渭河边郑重迎娶她,得到一段天作之合、琴瑟之好的婚姻。
  《诗经》里的这段爱情佳话,带给人关于周代渭河水运浪漫的想象:那时的舟船,装载着美人、美器、美酒,满载着周人的期待和祝福,穿梭于渭河之上。
  时间拨转到东周时期,关于渭河水运的明确记载出现了。《左传》记述:“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这是发生在周襄王五年(公元前647年)的事,晋国发生大灾荒,遂向秦国买粮。在此之前,晋国和秦国虽有秦晋之好,但晋国背信弃义,因城池之事爽约,失信于秦国。然而,秦穆公认为晋国国君确实让人讨厌,但晋国百姓是无辜的,于是决定向晋国输送粮食。按照古籍的描述,秦国向晋国运粮的船队,在渭河里排成长队,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出发,第一艘船已到达晋国卸粮了,后面的船才刚刚从凤翔出发,一艘艘船只、一道道白帆连接在一起,场面颇为壮观,称为“泛舟之役”。这段水上运粮佳话,不仅记述了东周时期的水运故事,也展现了秦人的坦荡胸襟、善良本性。

  周代以后,水运故事依然在这块土地上继续。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凤翔长青镇孙家南头村,发现了一处西汉时期的大型漕运码头仓储建筑遗址。千河古称汧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汧河从甘肃张家川发源,流经陇县、千阳、凤翔、陈仓等地,最终汇入渭河,孙家南头村是汧河的流经地之一。孙家南头村大型漕运码头仓储建筑遗址位于千河东岸,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说明当时汧河水运能力强大,也证明孙家南头村一带曾经是一处重要的水上交通要塞。在这个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制容器,容器中还有一些碳化的粮食。依此联想,这里曾经也是舟船往来、载人载物、运粮运酒的繁盛之地。
  这个季节,渭河边秋风徐徐,河岸边银杏金黄、红枫摇曳。不由得令人感慨,这汩汩流淌的河流,如一位长寿谦逊的长者,陪伴、目睹着一代代周原人的创造和奋斗,事事知晓,但静默无声。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琼


编辑:姚婷

宝鸡日报
在这里给您提供及时的新闻资讯,权威的政策解读,深刻的观点评说;为您奉献西府最美食,带您游遍大美宝鸡,让您领略西府魅力。来吧,亲!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与宝鸡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