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上海秋考的综合评价批次的面试入围分数线已经上涨到很高的水平,相对于普通批次上岸上海的原985和211大学的性价比在下降。于是,近几年有很多考生盯上了另一个能以低分上岸原985大学的批次,这就是国家层面主导的“强基计划”。(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报考强基计划的“投机”心理)
2020年,强基计划首次招生,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由于招生专业全是基础学科、七成在沪招生高校在外省市、本硕博连读学习压力很大、未来以科研工作为主要职业方向等因素,致使前期报考强基计划的上海考生以中等偏上的群体为主,所以通过强基计划上岸原985大学的考生成绩比裸考985大学低很多。
但近三年强基计划的热度其实是在缓慢上升的,尤其是2024年回暖明显,这背后除了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社会的持续宣贯的影响外,是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想要科研报国? 他们真实的想法怎样?未来还能把强基计划当作捡漏985大学的机会吗?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话题。
从上图可知,虽然2022年全国报考强基计划的人次锐减100万,但2023年和2024年都在回升,且2024年增幅大于2023年,说明从报考群体规模看,强基计划确实是在升温!
2024强基计划在沪招生高校
校测入围线与裸考分数线对比
1、从上表可知,2024年这22所在沪招生的原985大学的强基校测入围线与普通批次投档分数线呈现接近趋势,尤其是清北、华东五校、国防七子这些热门名牌大学。
2、据不完整的数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的强基校测入围分数线(很多原985大学不公布)大多数高校呈现上涨趋势,以清北、华东五校、北理工、北航、南开、人民大学、同济、武大、中山大学、厦大为代表。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把近几年报考强基的同学做个梳理分类,大家就会发现群体变化,再去思考:是什么推动了同学们报考强基?即本文标题所指“逐利”还是“理想”。
1、近几年国际政治环境恶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愈发加重,在中央的持续大力倡导下,很多高中生萌生了科研报国的志向,这绝对是值得称赞的现象!
2、有的同学客观评估了自己的性格、学科特长和高中课题研究能力,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科研工作,所以报考强基计划是实现这一职业构想的一个机会。
3、有的同学受到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影响,觉得搞科研是很有趣和很有挑战性的职业,又有某些圈中资源的扶持,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不为挣钱,只为了个人兴趣,会把强基计划作为首选。
1、近三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不客观,未来几年也看不到好转迹象,有的同学接受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思路。
2、民间组织调研结果:科研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已上升到社会职业领域的第三名。很多同学抛弃传统固话观念,觉得搞科研没有那么贫苦了。
3、考公考研考编能进体制内,但内卷很严重。如果走强基路线,本硕博连读毕业的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而且比考研要顺畅得多。
4、经济环境不好,强基培养路线大概率进入体制内科研单位,相当于“铁饭碗”,而且福利不错,还没有纯职场那么复杂。
5、如果强基毕业进入体制内科研单位,先安稳几年;如果习惯了工作岗位,并愿意持久做下去,就安心奉献青春给国家的科研事业;如果做了几年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有国家队的职业背书,离职后进入社会求职的优越度远大于大不多数大学生。这种可进可退的职业规划很吸引年轻人。
1、虽然强基在升温,但还是有少数原985大学(例如兰州大学、中南大学)的校测入围线非常低。
2、裸考无法上岸985,强基尝试一下,成功了因为运气好;不成功,也不影响普通批投档。
3、一旦投机成功,进了某所原985大学的强基计划,明知两年后会被淘汰,但不会退学,只是大三大四进入同校普通本科专业学习,还是可以拿到原985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的。这可比普通批上岸一本大学、二本大学强多了!
1、每年投机强基计划的同学,我们不道德绑架他们,高考的任何选择都有存在意义!
2、那些图稳,只想未来在体制内科研单位做个默默无闻的螺丝钉的同学,我们也不能批判他们功利、混日子,追求平淡人生很务实!
3、对于那些真正地想科研报国,为国家、民族、人民贡献聪明才智,打破技术壁垒,提高国家科技实力的同学,我们一定要支持、鼓励和表扬,更不能批评他们务虚!
4、无论你是出于何种目的报考强基计划,希望你记住:
(1)学习基本功要扎实,至少达到入围校测的高考成绩;
(2)一旦上岸强基计划,在大学期间想“混”很困难,别浪费国家和高校的优质资源;
(3)今后一定是越来越多的学霸报考强基,所以同学们请量力而为。强基计划不仅仅是一条高考升学路径,更是国家青年科研人才储备库,本就不是适合大多数高中生的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