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空地名: 出山店为什么叫出山店?(信阳 )

文化   2024-08-06 13:48   河南  

最早知道出山这个地名,是曾经郑州的一个女房东是西平出山镇的,看我的文章上写我是漯河籍,主动说她是出山人。后来再知道出山地名,出山店,是身边的水利工作者干的出山店水库(信阳浉河区)、出山店村。查询还看到湖北随州也有出山店村,并且隶属于淮河镇(这地名,一切人文皆水文),这两个出山店上下一条水系故事。

(信阳出山店水库以及水库边的祝佛寺,寺传建于唐朝)

西平的出山(村、镇),来自洪武三年(朱元璋年号)西平县令管理西南部山区开始设置,一度是区域中心,近山得名。

信阳的出山店村隶属于信阳浉河区游河乡。游河乡真有游河,一条淮河支流的河流名。山川地理是文化之源。游河得名于水名,那出山店水库得名于出山店村,出山店地名怎么来的。

上游的随州出山店,是传统形成的交通歇息处,久而久之得名(走出大山的歇脚店)。下游信阳的出山店,大意也差不多。这里河流众多,除了游河、淮河,还有个母子河(也是地名村名)等,一条小河流入淮河,犹如母亲和孩子的携手,得名。  

 

水库为什么建在出山店?出山店的地理位置卡住了淮河的七寸,以出山店村为核心的区域,周边三水 (白沙河、游河、淮河) 相通 四岭 (大尖山、小尖山、老鸦山、马鞍山) 相接,前有桐柏丘陵,后为冲积平原,淮河水落差100米,工程最经济、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最好。出山二字,从当年诞生就冥冥注定了水文人文的根基。

出山店的投资中,移民投资占比84%,可以说移民工作才是重中之重。移民安置工作就进行了7年。

(搬进新家的收拾)

(他们也是我们,都在这个时代主动或被动的活着,摄影来自网络)

(新闻旧图:移民新区,把老树也搬来,这是传承和挂念)

出山店背后,是劳动人民的庞大付出。移民,从来都是各种项目和发展中的难题。政府、机关、水利工程者、社会组织、村镇委员会、老百姓自己都做出了艰难的付出。


1951年,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

1959年,出山店水库第一次上马,刚开始干就遇到了国家经济困难、自然灾害,供应基础不错。暂停搁置。

1971年,第二次开工出山店水库。在艰苦准备的背景下,一场暴雨把周边铁路都破坏了,前期准备工作和一些前期施工也被破坏,物资运输也受影响。再次搁置。1973年彻底停止。

改革开放后,国家兵多将广、粮多草足,经济不再受困于当年建水库“一人一天要一斤口粮”的难题,总投资98.7亿元的出山店水库再次上马。1999年到2011年,先后得到省市和国家的审批考证,2015年主体开工,2019年基本完工。

出山店水库保护下游人口170万人,土地面积220万亩,控制流域2900平方公里,号称淮干第一坝(库)。

(号称信阳的大海、豫南明珠)

1923年,出山店当地人挖出汉砖古墓。鲁迅曾经收藏有类似拓片,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信阳古砖。游河当地流传淮南王墓葬的传说,笔者(郑州张弛)曾专门在安徽寿城看过淮南王家族墓,大概率信阳的这个有讹传和附会,至少不是真的墓葬所在。

 出山店为什么叫出山店?其他几个“出山”,文中简单分享了。信阳的出山店地名,来自山水人文的综合加持,淮河出桐柏山,转向平坦宽阔的下游的节口,有多个小山有多个河流的交集,在晚清民国时候还是一个过兵驿站,也就是交通上的歇脚点和小枢纽。清朝初期就有了出山店地名。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信阳县志记载,明朝末年,清军进攻北京时,李自成让各地出兵勤王。淮南将军、福建漳州人潘天保、潘天策率部北上 驻扎在信阳西北的出山店等地,后接受清朝的招抚。潘在当地驻扎盘踞,兵营店栈,方面往来商旅,及部队采购、交换商品、骡马饮水之用。位置醒目,一出山路便可望见,因此叫出山店。 出山店长时间处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水陆两通。仅北面临淮便有三个码头:大埠口,中埠口,小埠口,主要是摆渡驻马店、平昌关来的北方客人。也是一时繁华之处。一切人文皆水文,这也是水文带来的文化积淀。或许,后来建设出山店水库,也是草蛇灰线,历史很早的伏笔。向出山(游河)人民的牺牲致敬,我们都是在时代下主动或更多是被动的活着。

三人行必有我师。喷空,河南方言,闲聊的意思。关注喷空一起喷空。(2024.8.6)


喷空
河南历史文化,山水自然、文旅乡创、人文典故、特产民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