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优化营商环境闯出新路子

时事   2024-11-18 15:30   北京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各地积极落实落地,涌现出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是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也是各级工商联积极搭桥梁、系纽带、建平台,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增效的鲜活印记。本报与全国工商联研究室联合推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专栏,围绕各地破解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深入采访、形成报道,以期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各地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编者按


“以评促改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问题,民营企业对这项工作真心点赞。”四川省世大塑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红为“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这项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时间回溯至2018年,世大塑化有限公司所在地四川省江安县发生7·12燃爆事故后,当地执法部门采用更加严格的标准,对一般制造业企业也按照化工企业标准进行安评、安全生产验收,给当地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以评促改工作开展后,四川省工商联据实反映问题线索,推动应急管理厅迅速跟进、提出解决办法,在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问题得到了解决。朱建红“赞”出了四川省众多民营企业的心声,也彰显出四川省工商联在推进“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这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为强化“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运用,推动以评促改走深走实,四川省工商联在全国首创发布“民营经济税电指数”,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推动“两个纳入”、开展“两项评价”、推进“三项整改”、用好“三个渠道”,逐步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12233”以评促改工作体系,以系统联动、全面协同之力,解企业之难、补现实之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闯出新路子、实现新突破。

深挖“税电指数”价值

四川省深挖“民营经济税电指数”丰富价值,创新“税电指数贷”多场景应用,坚持让税收、电力大数据说话,对企业购买、生产、销售环节数据进行整合加工,对应形成一套穿透性强、覆盖面广、结论立得住的指数体系面向社会发布,用数据和事实反映地区经济脉动、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看好经济发展趋势。

  

截至目前,“税电指数”覆盖了四川省471万户经营主体,在统计数据、抽样调查之外,以其独特视角洞悉企业动态、行业差异、困难诉求,对党委政府研判经济趋势,及时制定、调整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提供了参考。据四川省工商联主席唐燕介绍,通过“税电指数”相关数据,可以精准识别区域内企业业务往来,生成与四川有高频往来的企业“白名单”,帮助企业延展“上下游”,找到“新伙伴”。眼下,四川省正准备探索优势产业指数群,及时发现新领域、新赛道“黑马”企业,推动及时纳入雁阵培育、贡嘎培优,助力“种子选手”进入快车道。

  

融资一直是民营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问题。“税电指数”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路径。据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原局长李杰介绍,“税电指数”通过对企业进行信贷需求智能集成分析,并接入银行授信评估模型为民营企业信用画像,创新推出“税电指数贷”“天府税电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税电指数”向“信贷资本”有效转化,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以浙商银行成都分行为例,该银行持续挖掘企业“税电指数”数据价值,面向用电企业创新推出“电费证”,按企业电费缴纳数据,为用电企业提供专项信用融资支持,企业当天线上发起缴费、当日可完成电费缴纳,实现企业现金预交电费向信用交费转变,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资金压力。“近期,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通过‘电费证’,获得5000万元授信额度,贷款综合年利率低于3.2%,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目前,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在四川已授信超30亿元、涉及57家民营企业,投放贷款6.2亿元、惠及超过25家企业。”浙商银行成都分行经开支行副行长邬明雪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12233”工作体系

与其他地方相比,四川省营商环境有一些“先天”劣势。四川地处西部内陆地区,既不沿边、又不靠海,物流成本较高,创新环境、创新意识都有一定差距,有的行业缺少“灯塔型”创新企业引领,企业科研投入与发达地区企业相比相对不足。为破解这些难题,四川省工商联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探索出了“12233”工作体系,通过“一把手工程”“两个纳入”“两项评价”“三项整改”“三个渠道”,充分发挥了工商联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推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论进入视野、进入决策、进入实践的创新探索,找到了协助党委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着力点。

  

在系统性上,坚持省市“一盘棋”。据四川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唐强介绍,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商联重要“责任田”,四川省工商联党组书记、主席双牵头、齐上阵,以系列专题会议、过硬举措,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推动省市县三级工商联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扛起来,形成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这一作法,确保了步调一致、整体联动,有效防止了上热下冷。

  

在权威性上,纳入全省“大评价”。四川省工商联积极推动评价结论、企业反映问题“走出去”,进入全省评价体系,通过主动汇报争取、协调相关部门,纳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占“企业评”指标的40%;纳入省民营办牵头实施的《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在对市(州)政府评价中占2项指标。“‘两个纳入’的实现,真正做到‘营商环境好不好,民营企业说了算’,实现工商联工作重大突破,在评价考核中有了工商联声音、民营企业声音。”唐燕告诉记者。

  

在精准性上,找到整改“着力点”。四川省工商联聚焦区域营商环境和企业获得感,创造性地开展“两个评价”,依托第三方专业数据处理机构,在对比全国最优值、平均值中找准四川差距,在多维度评价、多角度验证中明晰21个市(州)地区差异,细化颗粒度、增强指向性。这一作法有效解决了只知道本省得分、排名,无法横向对比、对标先进和不知道具体短板的问题。

  

在实效性上,解决企业“痛难点”。四川省工商联积极整理上报企业反映问题清单,并会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召开评价结果专题分析会、协调会,以“清单制+责任制”形式,形成9大类32项具体问题及措施清单,部门按职能职责研究拿出解决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推动问题实质性解决。截至目前,4项企业个案问题已协调解决,28项面上问题已提出解决办法、逐步推进落实。“这一作法的最大特色是,省委财经委员会明确任务,工商联、发改委、民营办三方牵头,涉民营经济部门齐抓共管,让以评促改真正落到解决问题上。”唐强介绍道。

着力构建更高水平营商环境

“举系统之力是基础,借部门之力是关键,解企业之难是根本。”这是四川省工商联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也是高质量推进该项工作的“秘笈”。

  

自2018年起,四川省工商联坚持每年一分析、三年一对比研究,每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结合全国工商联反馈的分析报告、四川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连续6年专题报告省委省政府,为服务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四川省委、省政府推出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大力实施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五个专项治理”。多部门联合推广“税电指数贷”,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完善水电气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推动实现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用户外线接入零成本。优化运输组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畅通铁水联运通道,对符合条件车辆给予通行费60%优惠,降低或减免运杂费、装卸费等。持续降低用工成本,建立面向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开展用工余缺调剂,为重点企业提供灵活用工岗位,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岗式”人才培养,为企业精准输送人岗相适的技能人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四川省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带来的便利。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未来,四川省工商联将围绕民营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对内”挖潜,持续创新推进。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做实工作,推动形成多方发力、常治长效的良好工作格局;“对外”宣传,讲好四川故事,以政企双向奔赴的明显成效、企业可感的积极变化,换民营企业真心点赞;“向下”扎根,形成整体合力,通过集中培训、实地调研等方式,把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工商联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向市、县推广覆盖。


监制:杜    

主编:王    

编辑:李思潼

中华工商时报全联通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营经济权威新媒体平台

投稿信箱:cbtqlt@163.com


中华工商时报全联通
中华工商时报旗下原创新媒体:聚焦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联通工商联、商会系统,中国民营经济的权威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