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何为?
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们可能也在思考,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何为?两个月的亲子相处,何处?两个月的家庭教育,何教?
潘光旦先生在《假期与知识生活的解放》一文中提到:“一种课本,少则读半年,多则读一年”,在此之下,学生“无一刻不在字里行间寻生活”,囿于这种“专读一书”的单调和痛苦,而失去了自由研学的机会与乐趣。因此,潘先生认为假期是每一个学生“解脱痛苦恢复自由的好机会”。
对于孩子们而言,暑假意味着什么呢?可能在他们的世界里是“解放”“自由”“摆脱”,但是往往结果变成了“约束”“无聊”“制裁”。所以,我想和家长谈谈暑假的几个关键词:
没有“规划”的暑假生活摆脱不了无聊,也少不了来自家庭的各方制裁。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做好“规划”呢?
1. 制定有结果验收和目标考核的规划
定计划相当于确定了步骤,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目标和结果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目标—计划—结果”是一条完整的行动链,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结果预设就无法评价目标的达成。
2. 关注好任务的难度系数
在制定计划时,不能只预期快乐,却忽视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假期中更需要劳逸结合、难易搭配的计划,否则身心状态就会疲惫,无法完成既定任务,并且也达不到暑期的休息与调整状态。
3. 规划要配备评价
规划的落实离不开评价,既包含了自我和父母的评价,也包括了适度的奖惩措施。(注:奖不一定是物质奖励,罚不一定是皮肉之痛),通过及时性评价和来自自身和外界的评价,配合奖惩策略,让计划的落实可测量、可评价、可调整。
暑假,亲子相处的时间也多了起来,家庭氛围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好的亲子关系,能助力孩子成长。这里,我想重点分享“平等”,平等是建立在亲子关系的每一个环节。
1.平等,就应该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
作为父母及长辈,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而平等的人来对待。比如召开家庭会议时,让孩子行使表决权;给孩子报兴趣班之前,要征询孩子的意见等。
2.平等,就是遇到事情要与孩子多商量。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没必要跟他讲太多,而且,孩子知道了也起不了作用。其实不然,如果遇到什么事情,父母不跟孩子商量,渐渐地,孩子不仅会失去与父母沟通的意愿,而且会认为自己在父母眼里是被看轻的人。遇到事情多与孩子商量和讨论,孩子能从中感觉到自己备受父母的重视,从而说出自己的想法。
3.平等,就应该真诚地向孩子承认错误。
许多父母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向孩子道歉时,往往很少进行自我批评,更多的是借题发挥,甚至还以批评孩子告终。这种道歉的做法是不平等的亲子沟通。当父母对孩子产生误解时,应放下姿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换个角度看孩子1:家长不预设立场——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待人处事的时候总是避免不了带着自己的预设立场,尤其是对孩子,这种想法其实源自对孩子的不信任。因为这样的不信任,家长或者老师就全面启动了紧张神经,并做出了各种不适当的处理。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孩子的自卑,严重者还会让孩子就此停留,不愿意改变负向行为。
换个角度看孩子2:认知、想法的改变——没有一件事只有负面意义。
当遭遇困境,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将眼光集中在所失去或是不好的部分,殊不知,每件事情的发生都可能是另一个机遇。通俗来讲,困扰自己的事情不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对于事件的看法与认知。那么,也就意味着同一件事情的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行为,进而看到不同的结果!事情的结果与发生本身无关,但却与我们自己的认定有关。
换个角度看孩子3:我们看到的≠我们应该看到的
我们习惯盯着缺点看,有时候我们眼中的缺点,它的存在也是成长的历程。
关于想法,父母总想给予孩子我们人生几十年的经验中最正确的,然后要求“我说你去做”。或许可以换个角度一起探索,可以和而不同,可以求同存异,可以合作共赢。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智慧的父母会跟孩子做一些长期、中期的规划,眼前的经历是实现长远目标的积淀。
父母眼里经常只有两种安排,学习和其他;智慧的父母会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的幸福感源自多个维度。
成绩是衡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智慧的父母会接纳不同的情绪,并关注情绪背后的原因,一起探索在每一个情境里情绪的意义。
我们擅长用语言表达,讲道理;其实道理孩子都懂。重要的是什么?是知而行,行而达,达而通,是知行合一。
北巴
策划 / 德育处
撰稿 / 德育处
美编 / 龙安琴
编辑 / 雷 鸣
责编 / 张 丽
主编 / 杨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