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非遗 | 金坛面塑

旅行   2024-12-04 17:04   江苏  


在金坛,面塑的广泛流行是在清代,民间俗称为“面花”、“花团子”、“捏面人”等。旧时主要大量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造屋上梁、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方面。

金坛面塑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按秘方加上色彩、蜂蜜等成分,采用防霉、防裂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质坯料。艺人根据制作(创作)所需,取材于手中,经捏、搓、揉、掀等各道工序和手法,再以小竹刀等简便工具施以点、切、刻、划等技法,塑成身、头、手、脸,披上发饰、衣裳和佩物,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各种立体艺术形象便可脱手而就,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其技艺的发挥和作品的创作,全凭艺人的手上功夫。


相对于北方面塑的古朴、粗逛、豪放,金坛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鲜活、细腻、精巧,技艺娴熟,千姿百态。在人物雕塑上,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改变了仕女脸部过胖的传统,使人物面部清秀,身体匀称窈窕。在用色方面,根据所捏物体的需要,将不同的广告色揉入面里,突破了祖传的“老三色”,使作品具有颜色艳丽,不褪色的特点。

在形像组合上,创造了双人组合、多人组合、人景组合系列作品。在题材上,擅长古代神话戏剧人物表现,世事百态兼容自如。其作品不仅形色兼备、栩栩如生,而且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演绎着许多流传千年的美好故事,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生活气息。

数十年来,金坛面塑在传承中已积累10多个种类3000多件作品。其精湛技艺不仅流行在城乡街头、厅堂居室和酒店的宴廷餐盘,还频频亮相在各类展示活动、艺术场馆和民间艺术天地里,每每成为公众聚焦的亮点,受到国内外宾客的青睐,被称誉为“立体的字画,无声的戏剧”。

近年来,传承群体和主要传承人潘俊芳、虞露、潘耀兴、曹亚芬、管丽燕、尹露、潘亚琴、潘玉芳等常态化在10多所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社团开设了面塑培训辅导课。江苏电视台和《扬子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宣传报道,已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END


 编辑:芮小骏、王夏微

 审核:赵黎华、许辰雨

 终审:周雪祥

 统筹:郑美华

 咨询电话:0519-82817667

"金坛文旅” 编辑整理。转载(图片、文字)请获得“金坛文旅”编辑部准许,并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金坛文旅” 仅作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金坛文旅”,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金坛文旅
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微,帮您解读金坛本土旅游文化魅力、感受金坛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体验金坛休闲度假的乡村乐趣;带您了解世界数学泰斗华罗庚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