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倒下了,没人扶!他们的冷漠,是谁的错?

文摘   2024-09-06 07:35   浙江  

作者:李月亮
来源:公号李月亮(ID:bymooneye)
体育课上,一个中学生突然晕倒,周围几十个同学却无人上前去扶。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热议。
01
9月2日,上海徐汇中学,六年级新生正在上体育课。
突然,后排的一个男生身体摇晃了几下,之后脸朝下直直地倒了下去。周围的同学都发现了,但大家都只是站在原地看着,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查看他的状况,试图救助。
十几秒的犹豫后,有同学举手叫了老师。没多久,晕倒的男生自己坐了起来,但看上去还是很难受。此时体育老师过来了,短暂安抚男生后,匆匆离开(可能是去寻求医疗救护了)
视频是附近高层小区的业主拍下来的。她在视频里一再表达震惊和不满,“看!一个孩子倒下去了,谁都没管!”
这段两分钟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周围同学没有一个上去扶。   
视频里有一个戴帽子的成年女性,一直在看手机,完全没留意有人晕倒。她也被骂得不轻。   
还有很多人骂体育老师,骂学校,骂社会。说啥的都有。
事儿闹得挺大,徐汇中学紧急发了情况通报。说晕倒的学生“送医治疗后已经安全到家”。对涉事老师存在的失职行为,学校会严肃处理。
02
查了许多资料,有两点情况需要先说明:
第一,视频里戴帽子的女性,据说是陪读的学生家长。(有些特殊情况的学生,需要家长在校陪读)那么这位家长没有留意上课的同学,倒也没多大错。
第二,视频里这些孩子都是初中新生。新闻里说他们是六年级,其实准确说,他们是“预初班”的学生。预初班是上海特有的设置,就是把本应上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直接纳入初中,让他们提前开始适应初中学习。
所以视频里的孩子们其实是刚刚上初中,刚刚开学。大家彼此都不太认识,又在最初的纪律规训阶段。遇到事情不敢贸然行动,多少有一点合理性。
当然,本质上还是不合理的。
03
然后我们来讨论这种不合理——
到底为什么,一个同学晕倒了,一个班的同学没有一个上去扶?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不知该怎么办。
从视频里可以看到,那个男生倒下后,其实同学们也都在关注他。似乎也在想该怎么办。十几秒后,倒数第四个男生第一个举起了手,示意老师。随后又有几个同学举手。说明他们是想处理这件事的,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缺乏处理事情的能力,是现在孩子的普遍现象。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没怎么处理过。
从小到大,大人给他们包办的太多了,从洗袜子,到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到处理跟小伙伴的纠纷……桩桩件件,我们都给他们处理得妥妥帖帖。然后告诉他们:“你好好学习就行,别的不用管”。
于是他们也就真的很少操心各种事情。包括社会的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以及自己的事。
过去十一二岁的孩子,可能已经带两三个弟弟妹妹,做全家人的饭了。而现在十一二岁,衣服扣子掉了都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博学广闻,能书画会弹琴。
但现实生活能力,其实差得很。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的教育又总是要求孩子听话,守规矩,服从权威。孩子听话,就是懂事,就是乖巧,就被喜欢被鼓励。不听话,就是调皮捣蛋,就是不服管教,就被否定被打压。
然后问题就来了,当他们遇到一个突发事件——比如老师要求“都站着不要动”的时候,一个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些既习惯了服从权威,又没学会处理问题的孩子,该怎么办?
单任务都处理不好,进入多任务处理模式,他们瞬间就懵了,大脑卡机了。遵守规定,还是抢救生命?他们拿不准。
04
他们站着没动的第二个原因,是缺少共情能力。
其实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也有女生在教室里晕倒,小同学们也只是看着,连老师都不喊。
我们这代人都不太能理解。
看到同学晕倒了,最直接的反应不应该是惊慌着急、立刻救助吗?物伤其类兔死狐悲,这不是动物最基本的本能吗?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虽然“见死不救”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必须得承认,现在孩子的共情能力确实不太行。有时确实显得冷漠和麻木。不只对同学,对父母也一样。
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他们从小得到太多宠爱,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转,很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的孩子,往往很难关注到别人的需求。面对别人的痛苦,就表现麻木。对比一下。过去我们一家可能有五六个孩子,物质匮乏,父母忙碌。这种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要使劲解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也要想办法在一群兄弟姐妹中,争夺父母的宠爱。这就迫使他们早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关注别人感受,以及处理各种问题。
而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成长环境太风和日丽了。尤其在人情世故方面,完全是easy模式,不用太考虑别人,就能顺利通关,所以很多孩子就没有习得共情能力。
不太会看到他人的需求,对小伙伴,甚至对父母亲人,有时就表现出无意识的道德麻木。
原因二:社会大环境越来越追求“精致的利己主义”。
当大人们都开始认同“利己主义”,这种思想自然就会传导给孩子。很多孩子其实本来是感情丰富、充满爱心的。但从小被教育“少管闲事”“你扶他他赖上你怎么办”。于是善良的本能被一点点阉割。
“别惹麻烦”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在面对小伙伴的突发状况时,可能就显得冷漠。
原因三:更深层的因素是,现在的孩子们,确实关系比较疏离。
回想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游戏,没有短视频,玩具也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小伙伴疯玩。大家非常熟悉和亲密,并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而现在的孩子,左手手机,右手ipad,家里还有电视,有数不清的玩具,日常还要去上辅导班。他们跟小伙伴疯玩的时间,比我们少太多了。接触得少,彼此之间自然就感觉陌生、疏离,自然也就懒得去关心别人在干嘛,是不是需要帮助。
我们总告诉孩子,要跟小伙伴团结友爱,但事实上,团结友爱的前提,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和需要身边的伙伴,否则就只能做到形式上的礼貌谦让。真到了需要共情、付出的时候,就会露出冷漠来。比如小伙伴晕倒了,如果你内心觉得这个人是疏远的,就很难发自内心地着急,本能地扑过去救他。
总之,如果说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更冷漠的话。背后原因应该是他们比我们小时候更自我、更利己主义、更与人疏离。
每个父母,都必须警惕孩子的这种冷漠,因为一个孩子如果不会爱,不够善意,不能共情他人,他就很难打造健康的社会关系。而且,更可怕的是,他不只会对外人冷漠,也会对父母家人冷漠——表面上可能跟你亲亲热热,但他其实关注不到你的需求。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个妈妈说,她切土豆不小心切到手指,流了不少血,于是喊正玩游戏的女儿帮她缠创可贴。女儿不但没有心疼,还一再抱怨妈妈耽误了她的游戏,说她“笨死了,切个土豆也能受伤”。这个妈妈伤心不已,“我这是养了个白眼狼啊”。
网上还有很多妈妈吐槽,说儿子上大学后,几乎就不怎么跟父母联系了。你微信给他发一堆,他回话从来不超过三个字。一腔热情和爱意的妈妈们,也是深感失落。


05
那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件复杂的事。解决起来,也需要多方面下手。
先说学校方面。
必须得说,现在的大部分学校教育重点跑偏了。我们太追求成绩,追求升学率,忘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实是立德树人,是先帮助孩子建立优秀的品德,再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人。
立德,应该在树人的前面,但是过分功利化的现代教育,把这个根基推翻了,全奔着成绩单去了,好像很少有人关注“品德”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法考量的东西。
我有个朋友,是小学老师,她跟我讲过一件事。
有天上课时,她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倒在讲台下。脚腕当时就崴肿了,疼得完全站不起来。但是,可能因为她摔倒的姿势比较搞笑,同学们的集体反应是——哄堂大笑,有几位甚至还拍着桌子起哄,没有同学注意她疼得龇牙咧嘴,站不起来,更没人主动过来拉她一把。
她说那一刻,真的好心寒,想着自己平时为孩子们付出那么多,而他们竟然对她的痛苦如此冷漠。
但几天后,她突然想明白: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啊,应该给孩子补上这一课。于是她专门找了一节课,给孩子们讲她摔倒时有多疼,内心多希望得到帮助,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又有多难过,又让大家设想,自己遇到困难时,如果别人都在旁边嘲笑,自己是什么心情。
她这么一说,有几个小女孩就哭了,说“对不起老师,我当时没想到你那么疼”。孩子们的同理心,这么简单就被唤醒了。
她接着又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理。比如把她扶起来坐在椅子上,然后去找其他的老师帮忙。孩子们自己也说出了一些办法,都还挺好的。   
她觉得这一堂课对孩子的价值,远大于一次普通的数学课。我完全同意。
其实这种关于爱和处理突发状况的教育,本来就应该渗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日常。但现在很多学校都顾不上了。为了拼分数、拼业绩,这些最根本的东西反而被忽略了,被丢弃了。学习当然很重要,但孩子首先还是该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人啊。
  • 一个孩子能看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心生怜悯,这是不是比能算出一道数学题更重要?
  • 一个孩子在看到同伴突然晕倒后,知道该如何正确援助,这是不是比知道“剪刀的剪怎么写”更重要?
所以学校一定要改变单一的模式,改变假大空的教育,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去爱、去共情别人、去关注他人需要、去在关键时刻伸以援手,而不是只看分数、只看上面的要求、只求“面上光”的业绩。
当然,学校能做到哪个地步,也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环境,所以在社会层面,我们更要摒弃肤浅的单一评价标准。社会不要只拿升学率来评价一个学校。不要只拿“学生分数高不高”来评价一个老师。因为“教育质量”不仅仅涉及知识和分数,更涉及一个学生有没有成为健康而丰富的人。
我们最后还是讲讲,家长应该怎么办。   
在家长方面,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唤醒孩子的同理心。
别让他们太自私自我。十几岁了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觉得别人(尤其是父母)都要理所当然地爱他、围着他转,看不到别人的需求,只想着自己的需要。没有人会喜欢这种人,做他们的父母,更是痛苦。你会养他养得怀疑人生:我为啥要养这么个只知道索取的玩意儿?我图啥?
而这还真未必是他的错,更可能是父母在早期的教育里,疏忽了。所以一定要早早地唤醒他们的共情心。
一两岁的时候,他撞在桌子腿上摔得哇哇大哭。你要一边安抚他,一边摸摸桌子腿,问它痛不痛,而不是拍着桌子腿骂“都怪你,把我们孩子撞疼了”。
前者会让他在三十年后看到你做饭,就问你“累不累”。后者则会让他不假思索地斥责你“怎么做这么慢,我都要迟到了”。
有些孩子的“冷漠无理”,“祸根”就是在他的成长过程里,一点点种下和强化的。
其实现在孩子大部分都很善良有爱,只是这种爱,有时需要你去唤醒、去点亮。你要教会他识别他人的需要,不要让他把爱都封存在自己的小世界。   
然后父母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
避免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两眼一瞪手足无措。培养方法也简单——
让他们自己去处理问题。
  • 作业没记住,自己去找同学问。
  • 东西买错了,自己去找商家退换。
  • 被伙伴们孤立了,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去接触社会、去了解人性,只有在不断不断的练习中,他们才能具备熟练的处事能力。
爱,同理心,处事能力——这些才是将来孩子飞向远方时,我们能给他带上的最好的护身符。推荐收听心理专家陈默老师的家庭教育升级课《教孩子为人处事8大要领》。点击识别下图二维码⬇️,欢迎试听订阅。

【咨询一线观察】开学,又有一批学生踏不进学校,有些父母考虑要把他们送去所谓的改造学校,请一定要三思!点击下方视频,让去过那些地方的孩子,告诉你真相⬇️

【新书推荐】继“少年发声”系列丛书之后,少年大不同创始人陈瑜老师最新家长访谈实录出版——《我为孩子打突围战》

少年大不同
做不焦虑的家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
点击关注⬇️

原标题:上海徐汇中学“一个孩子倒下了,全班没人敢扶”:他们的冷漠,是谁的错?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bymooneye)。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家庭教育
在线课程

点个“在看”

为孩子的人生托底

少年大不同
做不焦虑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