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汇聚多元解纷“枫”景

民生   2024-12-30 18:10   黑龙江  

法庭 “枫”景之海林人民法庭  

海林农场(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海林农场有限公司)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林农场境内,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南麓,距镜泊湖38公里,曾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誉为“‌‌天然氧吧”。红兴隆人民法院海林人民法庭便坐落于此。

近年来,海林人民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审判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作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持续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如我在诉”之心 办好民生“小案” 

“太欺负人了!我退租是因为房屋有异味,李某凭什么扣我的押金?”赵某称。

“是赵某违约在先,给我造成了损失,我能退还剩余租金已经很不错了,押金我说什么都不会退的。”房东李某说道。

2023年10月,李某(房主)与赵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赵某向李某预付了一年租金6,000元及押金1,500元。然而,赵某在居住三个月后不愿继续租赁,以房屋内有异味严重影响居住质量为由,要求提前解除合同。李某经过考虑后同意退还剩余租金,但坚决不同意退还押金,双方多次协商未果,赵某于2024年1月来到海林人民法庭求助。

为了尽快解决纠纷,法官秉持“调解优先”的原则,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诉前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法官从“情理法”三方面入手,以诚恳的态度,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扰,引导他们换位思考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平衡点。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李某当场返还赵某押金1,500元,一场互不相让的退租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以调促和,定分止争。海林人民法庭持续探索调解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绘就法庭解纷新“枫”景,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坚持司法为民 用心用情解纷

“当初说好了年底就偿还欠款,结果到现在一直没还,我现在急需用钱,必须赶紧还给我。”王某说。

“我也不是故意不还欠款,确实是得了重病,看病都把钱花光了,没有能力还钱。”李某说。

2017年,李某在王某经营的农资商店赊购价值5,200元的化肥和农药。双方约定年底偿还欠款,但到了约定期限后,李某始终未偿还欠款。因双方是朋友关系且多年来李某一直在王某的农资商店购买农资产品,王某便将此事搁置。2023年,王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急需用钱,故向李某催要欠款,但李某拒绝偿还,王某无奈之下,于2023年10月向海林人民法庭求助。

在了解详细情况后,承办法官基于双方当事人是朋友关系,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为了不破坏二人情谊,决定先开展诉前调解。调解过程中,李某承认该笔欠款,但表示因自己身患重病,难以一次性还清,希望可以分期还款。在了解到李某的实际情况后,法官积极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耐心向双方释法明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李某支付给王某欠款本息合计8,000元,于2025年3月1日前分期履行完毕。至此,这起纠纷成功在诉前得以化解,得到双方当事人的高度赞扬,承办法官收到一面写有“一心一意为民办事 依法办案快速到位”的感谢锦旗。

锦旗虽轻,情意却重。这面锦旗代表的不仅是当事人的谢意,更是对法庭调解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海林人民法庭以“耐心、细致、专业、公正”的工作作风,真诚地为辖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矛盾不上交”,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延伸司法服务 护航和谐家“枫”

“老张,最近怎么样?和爱人相处如何?我没事,就是打电话问问你们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法官在电话回访中询问一起案件当事人的生活近况。

“没想到您还记得我俩的事,真是让您操心了。我们现在很好,之前的误会、心结都解开了。”当事人张某回复道。

2023年8月,海林人民法庭接收到一起离婚案件的起诉书,经过初步了解,法官认为双方因家庭琐事矛盾激化提出离婚,有调解的可能,遂决定先开展诉前调解。法官通过电话联系到当事人张某(男),在沟通中了解到,林某(女)系山东人,与张某两人十年前离开辖区出国务工,林某于2018年回国后返回山东老家,张某于今年5月回国。多年来,两人聚少离多,近期因琐事发生口角产生隔阂,双方都不愿意主动求和,林某遂萌生了离婚的想法,张某电话称,自己虽不愿离婚但仍尊重林某离婚意愿,可是自己过去几年的务工收入都已悉数交给了林某,要求林某支付4万元才同意离婚。为了让林某放下芥蒂,缓和双方关系,法官通过电话联系上了林某,在交流中法官敏锐地捕捉到两人感情尚在,只是双方迫于“面子”不愿低头。在林某心情平静后,法官将张某不愿离婚的真实意愿进行了转达,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针对二人的家庭收入分配问题对其进行释法明理,劝导其冷静思考,考虑到林某人在外地,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约定两日后组织线上调解。

为了增加调解成功率,法官又与其二人的孩子张某某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参加线上调解,从亲情的角度缓和二人矛盾。在两日后的线上调解工作中,法官从两人相识到组织家庭的不易等方面,唤起双方对彼此的感情。儿子张某某加入调解后,表达了其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和谐家庭的意愿。最终,张某、林某意识到二人感情尚在,愿意给彼此一个机会,继续共同生活,双方重归于好。调解最后,林某流着泪水隔空对着张某和张某某承诺,马上订票返回与家人团聚。至此,该起纠纷圆满化解在诉前。

数月后,法官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林某、张某及张某某正打算外出聚餐,一家人感情持续升温,“电话中我为他们的幸福感到高兴,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共同扶持,互相照料,在彼此陪伴中收获幸福。”

家事无小事,家和万事兴。近年来,海林人民法庭持续探索婚姻家庭纠纷新理念新路径,坚持源头预防、精准解纷、回访息讼,有效化解辖区婚姻家庭纠纷,以家庭和谐“小平安”推动社会治理“大平安”。

下一步,海林人民法庭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做深做实多元解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用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提升辖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枫桥”化成一座司法为民的“连心桥”。


END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红兴隆人民法院

编辑:王奎懿

审核:邢曦白

监制:王晨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