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这种水果让苏东坡鲁迅也动心
杨桃,别名五敛子,其色泽黄中带绿,表皮光滑亮丽,作为热带与亚热带的水果瑰宝,因酸甜可口、汁水丰盈而深受大众喜爱。令人称奇的是,众多文人骚客亦对杨桃情有独钟,常在笔下描绘其风采。
那么,哪些文人墨客对形状独特的五敛子青睐有加?他们笔下的五敛子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就曾挥毫写下诗句,对口味奇特的五敛子赞叹不已。“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南宋时期,词风盛行,彼时,辛弃疾常与友人以诗词唱和。辛弃疾游历福建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品尝到了杨桃,细嚼慢咽,被酸甜味道打动,写下这样的诗句。
同样,宋代美食家苏东坡也对五敛子情有独钟。在《与程正辅同游白水山》一诗中,他写道:“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前句虽言惠州荔枝之佳,但后句却巧妙提及了杨桃的食用方法——以白蜜腌制,既中和酸味,又增辟瘴气之效。“五棱”即为杨桃之别称,因其切片后形似五角而得名。
有人爱其果,亦有人迷其花。杨桃花瓣洁白或淡紫,萼部红紫相间,组成复总状花序;果实则成串挂于枝头,煞是迷人。明代海南文豪钟芳便曾赞叹杨桃花之绚烂多彩:“花发缠交碧玉枝,疏风时复露胭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繁衍后代,杨桃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它一年四季皆可开花4至5次,且树干、老枝、新枝均能抽出花序并结果实。
时光流转至近现代,文人对杨桃的喜爱依旧未减。历经岁月洗礼,杨桃那独特的酸甜口感依然挑动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味蕾。鲁迅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曾多次在作品中提及杨桃,并将其视为爱情线索之一。
在与许广平的通信集《两地书》中,鲁迅表达了对杨桃的好奇与期待;初尝之后,言道“味道并不十分好,而汁多可取,最好是那香气,出于各种水果之上”。虽觉味道一般,但对其香气赞不绝口;后经许广平指点,方知广东花地产的杨桃最为上乘。
后来,鲁迅在广州品尝到当地上市的杨桃后,更是发出了“此物初吃似不佳,惯则甚好,食后如用肥皂水洗口,极爽”的感慨。在《在钟楼上(夜记之二)》一文中,鲁迅先生已俨然成为吃杨桃的行家,对如何享用杨桃有着独到的见解—— “广东的花果……我所最爱吃的是杨桃,滑而脆,酸而甜,做成罐头的,完全失却了本味”。
如今,在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六亩村,杨桃已成为当地的“元老”级农产品。1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桥东街道杨桃文化旅游美食周活动将在此举行。届时,来品尝果实饱满、肉质细嫩的“六亩杨桃”,共同感受那份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