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槛寺之行,为贾府埋下了怎样的巨大祸患?

文摘   2024-12-07 10:05   山西  

长安县里大腹便便的张姓老财主,他有个娇俏可人的女儿,名唤金哥儿。



到了适婚的年龄又给金哥儿寻了一门好亲事,就是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本是才子佳人的好姻缘,不想中途却发生了变故。




张家小姐金哥儿在去水月庵进香时,碰到了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



这李衙内一眼就瞧上了貌美如花的金哥儿。



事后就打发家人去求娶,张家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一个姑娘能许几家呀,就如实告之李衙内小姐已有婚约。




没想到这李衙内是个泼皮无赖,非金哥儿不娶。



张财主已经收了人原长安守备的订婚礼,哪里就能无缘无故退婚呢?



正在两难之际,那原长安守备不知从哪里听到这个李衙内,误认为这个张财主一女嫁几家,就是个骗钱的老财迷!




可见这个守备是受到了某些威胁。




于是原长安守备一气之下就蹦到张财主家,大肆侮辱,并放下狠话:就不退婚……




这张大财主活了大半辈子哪里受过这样的气!





驴脾气一上来就跟这原长安守备犟了起来:我就要跟你退婚!




退你的彩礼!




我的姑娘也不嫁你家!




这张老财主是个欺软怕硬、贪恋权贵的主儿,他并没有心平气和的给守备解释清楚,同时心急着想攀附李衙内一族的关系。



张老财主就找到水月庵的净虚老尼,想让其托贾府的关系搞定这件事。




恰好王熙凤带着宝玉和秦钟在送秦可卿的灵柩往铁槛寺时,借住在离铁槛寺不远的水月庵。




这净虚老尼一看,时机来喽。




等王熙凤忙完,休息之际,这老尼就凑上来找王熙凤,各种殷勤伺候后就开口了:




“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




老尼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王熙凤讲了一遍。





王熙凤原本是不想管这闲事的,这老尼又说了一句话顿时激起了王熙凤的好胜心:




“虽如此说,只是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王熙凤一听居然敢质疑我的能力,这还了得,便来了劲。




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这老尼屁颠屁颠的就去找老财主。




只要能给张财主出口气,3000两银子对于张财主来说算得了什么呢?




不日王熙凤就派旺儿假借贾琏之名写了一封信给现任长安云光节度使。





而这个云光节度使曾一度受到贾府的恩惠,这点小事更是不在话下,没几天就办妥了。




那个原长安守备只能窝窝囊囊的收了退的彩礼。




这王熙凤也是虚荣心爆棚,经不起老尼姑的激将和撺掇呀。





就在张财主和李衙内兴高采烈之际,没想到出大事了。



这张家小姐一听说自己的老财主爹这么不讲道义,

自己一根麻绳就上了吊!




而原长安守备家的公子一听说这李小姐上吊了,自己也不能不讲义气,一头栽到河里,死了。




两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张李两家最后人财两空,而不相干的净虚和凤姐却坐享了几千两银子。




本是佛门净地却成了攀附权贵的地方,干着一些谋财害命的事情。




王熙凤怎么就敢使用手中的权利来干涉人家的家事?




一个人作恶得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想,二是敢。


想的背后,是恶毒,是贪欲。


敢的背后,是侥幸,是无知。


她太爱财如命但取之无道。


以‬她‬为对‬贾府‬的管家‬之‬能‬,她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她‬摆‬不‬平‬的。


她也相信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天衣无缝。


太自负、太恃才傲物。


权利一旦被滥用就会遭到反噬,这也为后来贾府被参埋下了隐患,从而使千里之堤一朝溃不成河。


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话值得永远铭记!


往东十里有春风
时间给了我们最好的筛选,一起品读经典,探索人性之幽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