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了放榜的时候,盛家上上下下也跟忙了起来,家里的两位公子盛长柏和盛长枫都有参加科考,各自的妈也都忙的不亦乐乎。
中榜,这可是读书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呐。
可怜大娘子一早又烧香又拜佛,结果一激动摔了个大跟头,只能留在家里等消息。
长柏便带着明兰和如兰出发了,一到贡院门口,
只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榜上有名的欢呼雀跃,落榜的垂头丧气。
如兰明兰就迫不及待的跳下马车奔向放榜的地方。
还是明兰眼睛亮,一眼就看到了榜上有长柏的名字!
她激动的喊道:“二哥,中了!中了!”
盛长柏再定眼一瞧,榜上赫然写着“第十三名盛长柏”,又激动又欣慰,真是不枉他从小寒窗苦读数载。
正在长柏和妹妹们分享喜悦之时,不远处的一堆商贾纷纷拦下长柏:这哥儿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现在又中了榜……”
七嘴八舌九胳膊的纷纷上前,恨不能把长柏抢回家给自己当女婿。
好在有如兰明兰挡着,也幸亏长柏跑的快,溜了溜了......
小秦氏也说:“自古哇,这汴京就有榜前择婿的风俗,那些人啊,就守着发榜的日子,守在贡院门口,看谁要是中了,就抢到自家车上,逼着跟自个儿女儿成婚,咱们可得小心,这二郎被人抢走了!这些人可都是些江湖商贾之家。”
这小秦氏一语道破当时社会下的习俗。
原来在古时真有“榜下捉婿”一说。
科举放榜时,新科进士往往会成为权势人家和富商大户的择婿对象。
尤其到了宋朝,这种习俗越演越烈。
因为宋代的科举考试是最完善的时期。
这金榜题名的人都是经过严格的层层选拔出来的,无疑都是优秀的人才啊!
中了进士,那就可以直接封官儿。
于是在放榜时,路上早早就等候上了一众富商,他们早早坐在马车内,看谁家的哥儿中了进士,就想“抢”回去跟自己家女儿成婚,以期待从此跨越阶层。
而且放榜时,那些平时在深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们也会纷纷出动,主要是为了争相观看这些中榜的进士,希望能为自己挑选一个如意郎君。
“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说的就是这一景象。
于是人们把富商们这种迫不及待的择婿之举称为“捉”婿。
此“捉”非真捉,是这些富商们要提前先观望,好提前知道更多的讯息。
不仅富商们如此,就连权贵们也是这样,都想在中举的人里面给自家女儿挑选一个如意郎君,以实现强强联合。
当时这一习俗正旺,也因此闹出不少乌龙,就有一些并没有参加考试的人守在贡院门口,对着榜大喊:“我中了!中了……”
以期待被有钱人给“捉”回去,从此成为有钱人家的女婿。
可惜纸包不住火,等被富商们发现自己上当了,是会被狠狠揍一顿并丢到大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