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兰的心目中,她明白她和齐国公府小公爷齐衡如果真能走到一起的话,也是齐大非偶的,也不会幸福。
齐大非偶是什么意思?
“齐大非偶”的典故最早出自春科·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常用于拒绝婚事。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有个女儿,名文姜。
国君想把到了适婚年纪的文姜许配给郑国的太子姬忽,就派使者去说亲。
而郑庄公却觉得,齐国是个大国,实力在那放着。
郑国只是一个小国,两国之间的外交不不错,现在齐国派使者来说亲,如果能玉成一桩婚事,那也是美事一桩,以后郑国有什么事情,那齐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可郑国的太子姬忽却不同意这门亲事。
他给出理由是:齐国为大,郑国为小,强弱分明,实力悬殊,这样的婚事是不对当的,而想要得到幸福,还是得双方实力相当。
简言之,太子姬忽更看重门当户对的婚姻。
郑庄公觉得太子说的有理,于是就辞了这门婚事。
不得不感叹太子姬忽的智慧,爱情是浪漫的,可以不管不顾,但是婚姻更现实,不但得有感情基础,还受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文化修养、风俗习惯等等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构成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最基础的东西, 只有双方人格和精神上的对等,才能成就一桩美满婚姻。
《知否》中,齐国公府家世显赫,门第不知要高于盛府几个级别,所以盛老太太就曾对明兰说过,如果她真的嫁过去,做大怕是不可能,小门小户的女子做妾的话,日子也不会好过。
更何况齐衡的目前平阳郡主压根就没瞧得起盛家来。
老太太无疑是清醒的,可惜小公爷也没有反抗到底的勇气,明兰也心性坚定,对齐衡再无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