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半球每年三大流星雨之一,象限仪座流星雨总是在新年伊始为我们带来一场浪漫而震撼的天象盛宴。它的活跃期在每年的12月28日至次年的1月12日,而极大值通常出现在1月3日至4日之间。
与其他流星雨相比,象限仪座流星雨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流星体速度中等,约为41千米/秒,这使得流星在划过天际时,留下的轨迹既不会转瞬即逝,让你来不及捕捉,也不会缓慢得失去那分惊艳感。而且,它的流星亮度较高,亮流星众多。更令人期待的是,极大值时,还常会伴有非常明亮的火流星出现,那一瞬间的光芒,如同白昼,让人不禁感叹宇宙的神奇与壮美,观赏价值极高。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夜,你置身于远离城市喧嚣与灯光污染的地方,抬头仰望星空,每小时能看到近百颗流星划过,将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场景。2025年1月3日至4日,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值出现,许多天文爱好者抓住了这次绝佳机会,成功拍下了美丽瞬间。我们可以借助多款天气预报App,提前查询流星雨极大值前后几天的天气情况,挑选晴朗无云的夜晚。关注卫星云图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云层的分布和移动趋势,确保拍摄当晚不会被云层遮挡视线。该信息可以在中央气象台官网或专业的气象数据采集网站获取。月朗星稀,月亮的亮度对流星雨的拍摄影响很大,我们可以提前了解月升月落的时间,为拍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一个理想的拍摄地点,能极大地提升拍摄效果。城市里灯光璀璨,光污染严重,会大大降低流星的可见度。所以我们要远离城市,前往郊外拍摄。我比较喜欢去我们本地的莲台山或红尖山的山顶,都是光污染比较少的地方。而且山顶拥有广阔的视野。但要注意,山顶夜晚风大温度低,一定要做好防寒防风措施。相机方面,优先推荐全画幅相机。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面积大,在暗光环境下表现出色,拍出的照片噪点少、画质更细腻。冬季夜晚气温极低,所以相机的保温套、加热装置以及备用电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还需要准备一支坚固稳定的三脚架,长时间曝光需要一个稳固的支撑,保证相机不晃动。选择大光圈镜头,F2.8以上为佳。我一般使用FE 24mm F1.4或FE 35mm F1.4来拍摄。更广的镜头虽然能拍摄到更大的夜空,但拍到的流星会显得比较细小,而且画面会有畸变。巧妙融入地景,能让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故事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特色的地面物体作为地景,比如连绵起伏的山脉,在星空的映衬下,显示出雄伟的轮廓;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流星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这次拍摄,我选择在红尖山顶的雷达站旁拍摄,当耀眼的火流星划过雷达球,让人产生遐想。在拍摄星空时,自动对焦往往难以准确合焦。如果有月亮,那么可以自动对焦月亮后,锁定对焦即可。没有月亮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手动对焦,把焦距扭到无穷远,这个位置通常在镜头对焦环的最远端。对于单反相机,我们可以通过取景器观察,当星星看起来清晰锐利时,就表示对焦成功了;如果是无反相机,建议打开实时取景显示,将画面放大,仔细调整对焦环,直到星星的成像达到最清晰的状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以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作为参考,对其进行对焦,然后锁定,再将镜头对准流星雨可能出现的区域,这样能确保拍摄到的流星都是清晰的。一般来说,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将光圈开到最大,大光圈能让流星的亮度更高,在画面中更加明显。感光度要根据现场的黑暗程度以及曝光需要进行调整,通常设置在ISO1600到ISO4000之间。如果拍摄地点环境非常黑暗,感光度可以适当再调低一些,减少照片中的噪点,提高画质。快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8-15秒。如果快门时间过长,星星会在画面中形成拖线,影响拍摄效果。这些参数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拍摄情况灵活调整。比如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照片过亮,就可以适当缩小光圈、降低感光度或者缩短快门时间;如果照片过暗,则相反操作。在这次的拍摄中,我使用索尼A7R5微单相机,搭配FE 35mm F1.4 GM镜头,M挡拍摄,快门10秒、F1.4、ISO1600,选定雷达球做前景,对好焦距后就开始进行间隔拍摄。我们还可以地景和星空分开拍摄,然后合成制作一张创意照片。1月的星空,我们连线了几颗星星就组成了星空大钻石。拍摄完成后,我们可以用Lightroom或Photoshop等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适当调整色彩,让星空的颜色更加鲜艳、自然,比如增强蓝色调,突出夜空的深邃;提高对比度,使流星与星空的层次感更加分明,让流星在画面中更加醒目。如果照片中存在噪点,利用软件的降噪功能进行处理,去除那些影响画质的小颗粒,让画面更加干净、细腻。拍摄流星雨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惊喜的过程,可能一开始我们不会马上拍到满意的照片,但不要灰心丧气。多尝试不同的参数设置、拍摄角度,不断总结经验,一定能捕捉到那属于你的流星。象限仪座流星雨,使用FE35mm F1.4 GM镜头,M挡拍摄,快门10秒、光圈F1.4、ISO1600。 邱苗苗 摄
利用地景结合星空制作的星空大钻石。 范建峰 摄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5年·第 9期· 7版
文字:卢鸣浪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二维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