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 冰天雪地

乐活   2025-01-23 08:31   北京  
我们喜欢拍雪,是因为它较其他景色少见,且其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美感。冰雪独特的色调、质感等相比其他景物,在拍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首先是反光,白雪对光线具有较强的反射性。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反射光甚至会非常刺眼。所以对于大部分使用自动测光系统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拍雪时很难获得准确的曝光,通常会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的情况。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拍摄环境进行恰当的曝光控制,可以说,正确的曝光是拍摄雪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为了确保白雪的质感和色调,需在测光的基础之上进行曝光补偿。若白雪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面积,在平均测光下应进行曝光正补偿,即增加1~2级曝光量;若占比较小,在平均测光下应进行曝光负补偿,即减少1~2级曝光量。此外,为了使曝光更加容易控制,在选择拍摄的光线时,以晨昏光线为宜。晨昏光线位置较低,光线柔和细腻,且色彩丰富,可以将白雪的质感和细节层次进行良好表现。例如晨昏光下的侧光和侧逆光,最能表现雪景的明暗层次和雪粒的透明质感,影调也富有变化,且更容易营造出色彩意境。同时,为了增强白雪的层次刻画,还可以使用偏振镜过滤掉白雪表面多余的反射光,使其更加清晰、剔透,还可压暗天空,突出白云,提高色彩的饱和度。
在雪景拍摄中,既可以拍摄白雪的特写,也可以拍摄大场景,但是景别的大小对于景深的要求截然不同。在拍摄特写时,一般需要小景深来清晰表现冰雪晶莹的颗粒美感,所以多会使用大光圈。而拍摄中景及以外的冰雪场景时,则需要较大的景深来表现雪景的样貌和特征美感,所以一般需要小光圈来拍摄。拍摄时可以将相机的曝光模式设置为光圈优先模式,以便控制光圈的大小变化。此外,如果是在下雪天拍摄,可以通过控制快门获取雪花飞舞的生动效果,并注意选择逆光照明或者深色背景作衬托,快门时间不宜设置过短,比如可以在1/100秒~1/160秒之间,让飞舞的雪花形成或长或短的雪线,增加氛围和动感效果。当然,单一色调的雪景有时会有单调之感,此时可以使用色彩景物来点缀和衬托,比如用挂满冰凌或铺着厚厚积雪的青松枝条、有广告标牌的灯杆,或者是威严的古建筑等作为拍摄的前景增加空间层次,使内容信息和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一棵树  李炎 摄 陈许腱(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摄影家协会主席)
点评:横构图是常用构图形式,它可以更充分地展现景观在横向空间内的结构特征,并将其横向延展的情势精彩呈现。各元素构置巧妙,形成趣味关系,彰显了主题意趣,在左右均衡的结构呈现上独具优势,一如此张照片——对雪景形貌的独特刻画和对树木的居中构置,看上去更加吸引人。

长城暖阳  郎文 摄
点评:白雪的渲染让长城景观看上去增添了几丝神秘,美妙的光影则进一步使其气息得到增强,高角度的拍摄较好展现了地貌特征和空间层次,加之冷暖色调的对比,让长城的恢宏之感得到彰显。

黄山雪景  孙国卫 摄
点评:通过恰当曝光,作品精彩呈现了日出时刻的景观样貌,金色光线产生的色调,逆光位带来的明暗效果增强了山体的立体形态,进一步营造出光影氛围,雪色的点缀为黄山景观带来别样的意蕴。

雪后盘山路   王华 摄
点评: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具备生动的形态,是吸引人心之所在,一半雪色一半荒原的景观展现出了独特性,也精彩刻画出了高原风景的地貌特征,公路上的车辆成为点睛之笔,为整个画面带来了生气。

阳光照耀雪松  束从余 摄
点评:作者选择逆光位拍摄,利用明暗对比刻画地面的冰雪质感和树木的轮廓形态,并营造神秘的影调氛围。巧妙取景展现斜线结构,树木的疏密排布状态,将太阳合理构置于树木一侧,增强主题意趣。

古镇雪韵  施青山 摄
点评:因为白雪的覆盖,使得空中角度下的建筑结构更加简约生动,蓝色调的渲染与灯光的暖色调形成的鲜明对比,将天气的寒冷气息与古镇的温暖氛围彰显,同时也让街道的线性结构得到进一步凸显,吸引观者关注其中的生动内容。

人在画中行  柳树森 摄
点评:空中俯拍的视角展现出了景观的独特性,斜线构图凸显山峰的奇峻和陡峭之感,冷暖色调的对比增加生动性,云雾与白雪的色调呼应,让银装素裹的氛围感更加浓郁,人物的点缀则是画龙点睛。

雪后家园  刘琳 摄
点评:作者以高视角俯拍,展现居民小区雪后的结构样貌,白雪的覆盖让景观变得简洁,在色调的对比中强化出线面结构,抽象的趣味感看上去更加鲜明,而合理的构图则带来饱满的视觉内容,并将元素的节奏感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赛里木湖  田国建 摄
点评:精彩之处在于黄金光线及其动人的色彩给予雪山的一种视觉吸引。在构图上,前景中的岩石冰雪展露出生动的样貌,水平线的分割增强平稳情势,体现了作者善于抓住拍摄时机,高水准处理光线、景色和氛围间表现关系的能力。

黎明时的赛里木湖畔  纪忠华 摄
点评:作者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黎明时分的霞光映照冰雪大地,带来独特的色调效果,位于山巅的阳光为景观带来了“苏醒感”,而山下的灯光则似乎预示着夜色余韵尚在,两种不同的情势氛围可谓生动。

南极风光  叶丹蕾 摄
点评:水面倒影的虚像与地面景观的实像所形成的对比效果和对称形式,往往可以成为摄影师进行趣味表现的有效手法。这一点在图中得到生动体现,冰雪以及天空云层在合理的曝光下细节呈现生动。

雪落山城  袁奎林 摄
点评:宽画幅构图,通过横向延展的空间生动展现结构样貌,营造出广阔的空间氛围,雪色的渲染简约了环境元素,映衬出冬日意境,天边的霞彩则带来活力因子,令景观不致沉闷。

伴   胡和平 摄
点评:构图简洁,以有限的元素展现出极简的趣味,两棵树的形态呈现生动,椭圆形的深色地面与树木上下呼应,而雪色环境的细腻刻画,使画面的表现效果得到增强。

雪霁  戴忠诚 摄
点评:空中俯拍的广阔视角,将被白雪覆盖的乡村样貌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较全面地展现,曝光控制恰当,影调对比鲜明,曲线形态的公路增加了动感气息,并增强了形式感,水面的留白形成繁简对比之势,彰显了写意氛围。

雪映霞光  陈孝锋 摄
点评:冰雪景观简洁静谧,霞光带来的柔美色调进一步增加了意境效果,并产生较强的视觉吸引力,低角度的拍摄和景深的控制较好,塑造了冰雪的质感和空间层次,白雪之上的霞晖投射和天空云霞交相辉映,精彩迷人。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5年·第2 期· 4版


文、点评:高振杰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怎么订阅报纸




  •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

  •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二维码支付


我就知道你“在看”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