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河就离不开桥,运河的桥也是运河的一种文化,拱宸桥是绵绵大运河拱墅段的视觉节点,向人们展示着运河及沿岸的发展和变迁,有“运河第一桥”之称。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相迎之意,拱墅也蕴含“拱手喜迎客·墅有好运来”。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修建于清光绪十一年。总长98米,高16米,为三孔石桥。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tu)处有12.2米宽。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现今拱宸桥区域除了拥有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2大世界文化遗产点外还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2处,大小博物馆9个。
富义仓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占地约2.36公顷。其南面是反映接驾文化的御码头,往北是佛文化气息浓厚的香积寺和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东为特色临水古街——胜利河美食街,西则与运河特色画舫“乾隆舫”隔河相望。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它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进行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
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是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曾是通过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和离开杭州的最后一座寺庙。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运河大关桥至江涨桥一段东岸。至今除了保留香积寺石塔外,还有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是杭州老城历史风貌尚存的街区之一。宋代,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中心在大关桥、江涨桥、卖鱼桥一带,即现大兜路区域。英蓝中心的建成融入,进一步凸显了街区的时尚元素。
小河地区历史悠久,自南宋始就和国家运输紧密相关。漕运时代,这里是运河七大钞关之北新关所在地,梯航不绝,百货辐辏,也是钱塘仓所在地,其因河而市,形成了杭城北部唯一有记载的早市。北新关,全称为北新钞关,因明朝政府据北新桥设关故名,始设于宣德四年(1429年)。明代京杭大运河上有七大钞关,其中北新关最为复杂,《北新关志》中对此有多番表述。
小河直街地处拱墅区小河、余杭塘河、京杭大运河的三河交汇处。这里因河而兴,从南宋起,便是南北货物的水陆集散地,到了清代则发展成为一条独立的商业街、一个热闹的水陆码头。至今在小河直街仍能看到作坊、店铺、河埠头、船埠头等历史遗迹,被称为“最后的运河人家”。
小河公园,原为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中石化小河油库,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公园里保留下来的四处历史建筑,建于上世纪60到80年代,其中三幢是封闭式的仓储房。历保仓库外侧有用耐候钢砖焊接成的艺术幕墙。西面还有一处露天仓库建筑(面积500平方,建于1985年),作为户外活动空间。
公园码头部分原汁原味保留小河油库卸货平台,通过拆除破旧围挡和残留临时建筑、清理、加固,为市民打造出一个风景独特的亲水平台。到现场可以看到小河油库的历史被转化为20余幅图画、百余个文字,浓缩成约60米长的“记忆带”,嵌入到与油罐相呼应的园路边,以耐候钢的工业风呈现。
快来动动手指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为我们投上宝贵的一票
来源 | 拱墅发布、潮新闻客户端、区文广旅体局
责编 | 可人
编审 | 丁大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