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贪生怕死的动物。秦始皇也怕死,但天道又能放过谁,纵眼历史长河,无数的生命来了去,去了又来,有耀眼的星辰至今仍熠熠生辉,更多的是无名的灰尘在茫茫宇宙静默地息灭。
还好,在死亡这件事情上人人平等,否则特权的大刀将血淋淋地架在你我的脖子上,将他人生命的长度占为己有。歌颂生命的平等!纵然见过那么多的不平等,我们终究公平地、或不甘或满足地拥抱死神!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许多人不忍心看着自己的至亲受灾受难受苦,恨不得将自己的寿命分给他们。这也不过也是一种单纯的愿望罢了!当生命栖息于某一个个体的时候,它已由命不由个体。15岁在宿舍的那些深晚,常常泪流不止,极度惧怕父母有一天会死亡,极度惧怕没有他们的日子,曾产生过这样荒唐的念头:愿我和我的父母同生共死,永不分离!你看这就是一个孩子天真的爱,那时候的“她”还想不到她多年后真的会有自己的家庭,那个家里有她的丈夫,有她的孩子,他们取代父母成了她的挚爱!她同样爱他们超出自己的生命。
人们都说,父母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母亲不在的悲痛,终被时间淡化了。悲痛、愤怒、怀疑、悲伤、难过,终变为淡然。终有一天我也会死去,死亡算什么,我最爱的母亲在那头等我。她一定希望我好好活着,希望我把这一场必然会到来的相聚延期得越久越好!我忽然明白为什么爷爷走后,为什么奶奶睡在同一张床上也不惧怕了:“自己人不会回来害自己人。”
死亡不是什么轻松的话题。怕死吗,你?最近有一些关于死亡的阅读感悟,分享给你吧。
1.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慢慢来
——摘录于史铁生《我与地坛》
一个人,有生就有死。这是一件从开始就不需言明的结局。人人希冀“长命百岁”,揭示真相太过于不近人情,但事实就是赤裸裸的残酷。不过,如果可以坦然接受这种安排,就好像“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仿佛等着一个必然会到来的假期,感觉是不是会好很多?人生是不是会轻松很多?
2.死亡是一场“归去”
——摘录于庄周《庄子》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一边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这岂不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她刚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我认为这样做不能通达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面对妻子的离去,庄子不但不忧伤,反而欢天喜地把歌唱。惠子责怪他不近人情,但庄子的一番话却让人幡然醒悟。生,从无中来,无形化为有形。死,从有中去,有形又幻化为无形。既然开始就没有形体,那么现在形体又幻化到无形,不正是从无中来,到无中去吗?死亡,不过是回到生命的起点,从另一种意义而言,死亡是人生的归宿,充满着宁静圣洁。
3.死亡偷不走当下,怕它干什么?
——摘录于中岛敦《山月记》
原文全句为:“生时不见死,死时已无我。又有何惧?大意为:”“生”与“死”是不碰面的,等人真正“死”了的时候,已经没有“自我”的意识了,“死”又有什么可怕的?
我没有目击太多的死亡。多是后知后觉,接到电话才知道。所以其实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人死,四大皆空。与其余生活在死亡的淫威下,天天惴惴不安,不如,让生更坦然一些,洒脱一些。大不了一死,控制不了生活的长度,控制不了死亡到来的可能,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当下的想法啊!
要来就来,要杀要剐随便啊,老子当下就要开心,就要自由自在,奈何?哈哈哈。
上一次记录对于“死亡”的思考是2021年12月。相关文章:《一个普通人的年终总结》相隔三年,对死亡的态度截然不同,感谢生活的历练,我已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