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曰:“古,故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在酉水岸边的里耶古镇,自然有许多文化古迹,有的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的只剩下一堵墙或一方门楣,有的却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无论这些文化古迹存在与否,都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沉的记忆、无限的遐思。
关帝宫,自然是纪念三国时期的将军关羽—关云长之庙。它曾位于里耶古镇一个叫老屋场的酉水北岸。据说,在咸丰元年(1851年),由江西会馆出资而建。
伫立在酉水岸边的关帝宫,占地五亩左右,四周青砖围墙,正中为宫门,木质大门顶端嵌有“天地同流”四个柳体大字,左右有“文经”“武纬”横匾对应。大门两旁上下均由条石框架,并阴刻有一副对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惧三胆;单刀会鲁肃,江南才子书惊心。
在大门外的坪坝里,有一对石狮耸立,其中一只狮耳被打掉。据传,那是当年翼王石达开率军炮击所致。一对石狮威风凛凛,瞪着双目注视酉水两岸的景物动态。
走进关帝宫大门,便是戏楼,再上五步台阶,为石板坪坝,可供千人露天看戏。坪坝两边建有吊脚楼看台,亦俗称“花楼”,设有雅座,专供达官贵人及富家人品茶看戏。
里耶古城街巷。曾祥辉 摄
过了石板坪坝,登三步阶石即到正殿。雄伟的正殿为五柱八骑木结构建筑,梁柱高大硕壮,门楣上面挂有“关帝宫”匾额。殿内中央为关云长坐像,左为关平手捧大印,右为周仓持青龙偃月刀。殿堂内设九鼎香炉,左右置有钟、鼓打击乐器,气势极为肃穆。众所周知,关羽,字云长,民间尊称其为“关公”,一生义薄云天,英勇善战,骑一匹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挥舞着一把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传奇英雄。但是,关云长也有判断失误,导致“大意失荆州”,走麦城,被东吴小将陆迅途中设伏,绊马活捉,关平、周仓等18名卫士随从与其一道身亡殉难。
自清末民国以来,里耶因酉水通航之便成为了湘鄂渝边区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心。关帝宫在近百年里,确乎日夜轮番上演汉戏、阳戏、马戏等,当时的门票为五分、一角不等,观众多为里耶前街后街的居民及酉水上下船帮的散客。戏台两边柱头挂有两盏灯盏,光亮很强。里耶、常德两个汉戏班子常年坐镇在此戏台轮番演出,戏目不少于百个,如:三战吕布、大堂别母、土台认母、平贵回窑、武台会兄、打渔杀家、牧羊圈、钓金龟、哭灵上路等;并涌现出了老年名角宋福龙、凌尧偕、朱能金等,青少年名角有杨世富、彭天元、王建狗、杨初一等。关帝宫历经风雨上百年,依旧是扎根在里耶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在里耶古镇的酉水河段,有一口深不可测的绿潭,名曰:鲤鱼潭。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修行千年的鲤鱼,趁酉水暴涨之机兴风作浪,淹没农田、冲毁民房,危害酉水两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可就在鲤鱼潭下游约三公里处,有一株千年古神树,名曰:婆婆树。她把守在酉水下游的白泡子滩头,对鲤鱼精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决心为民除害。白泡子滩是鲤鱼下酉水的必经之道,当鲤鱼气势汹汹地前来时,婆婆树怒不可遏地挥起利刃,一阵砍杀。鲤鱼身负重伤,只得狼狈窜回老巢沉潭了,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由于婆婆树爱恨分明,仁义善良,人们十分崇拜她,便在酉水河岸边修了一座神庙——婆婆庙,塑了一尊婆婆神像,远近的人们常来供奉,常年香火不断。在己酉年和庚子年两年里,里耶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水源断缺,禾苗枯黄,粮食歉收,人们心急如焚,便到婆婆庙求神问卜,并用八人大轿把婆婆神像抬上街头求雨,果然感动天庭玉皇,下了一场甘霖,缓解了里耶地区的旱情。为感激婆婆神,人们不惜重金从花垣请来了清代进士张正达先生(清代翰林院编修)为婆婆庙题写了“甘霖寺”名。从此,婆婆庙又叫“甘霖寺”。
之后,当地文人学士们又倡议在“甘霖寺”上竖一“文昌阁”,乞求当地文运长久。“文昌阁”于清末民初修建,图形是从永顺府画来的,由当时的里耶商会出钱,瞿谊夫(人称“五老爷”)经营筹建。从外地请来高师掌墨,当地著名木匠吴老广当助手,两年时间完工,为三层高楼,下大上小,六角宝塔形式。第一层楼大些,楼上备有供游人读书作诗绘画的大长桌和坐椅。第二层楼是“灵宫殿”,塑有红脸红须大眼的灵宫菩萨像。第三层楼上塑有“雷震子”(俗称“雷公爷”)神像。
里耶秦简博物馆。胡荣春 摄
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三层楼高处可观赏里耶四周风景全貌,远山含烟,近水碧绿,渔舟穿梭,令人心旷神怡。里耶著名词人倪绍忠先生游览“文昌阁”后,触景生情,曾赋诗一首:
巍巍八面插云中,屏障西南万仞峰。
酉水环流如玉带,偏岩斜照起玲珑。
柳坪芳草九秋绿,塘坳枫林一片红。
婆树滩头白浪涌,文昌阁下梵声宏。
甘霖寺上的文昌阁,每层楼都朝外伸有翘角,角上盖的琉璃瓦,安有红或绿色鳖鱼,角头下挂有吊铜铃,微风吹拂,叮当作响,悦耳动听。
整个寺庙艺术造型为宫殿式建筑,为三进式佛教庙堂。第一进为游人香客休息客堂,两边为厢房,是住寺僧人的住所。第二进是方形青石天井,天井正中摆有大缸,缸内置假山,周围摆有多种花卉盆景。第三进为大佛殿,殿门前有较大空廊,空廊两边摆有方桌,供游人香客用餐小憩。佛殿门内,在神台顶端书有“配天其泽”四个大字,神台后面正中是高约四米的释迦牟尼像,两边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塑像。大佛像前面,是盘脚坐于莲花之上的观音菩萨像。观音像前是地藏王菩萨像。神台前摆有很长的神柜,放置有青花瓷瓶(插香用),金属香炉,木鱼等物,大鼓铜锣等打击乐器齐全。正殿两侧,是“文殊”和“普贤”二像,左侧坐在青狮上的是“文殊”,右侧坐在旧象上的是“普贤”。靠佛堂两边墙是十八罗汉像,左右各有九个,其形态各异,有喜怒哀乐表情。
该寺庙旁是风景别致的花园,在花园正中有一个高约五米的土堡,堡上建有一六角亭子,亭上书有“伴香亭”三个字,两旁写有一对联:婆树滩头白浪涌,伴香亭外渔歌柔。为里耶当地文人名士胡潘舟先生所书。亭子周围是绿荫树丛,四季花卉,交替开放。据说,每年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皆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不少佛教信徒会来此亭内聚会拜唱佛歌。
昔日,里耶最兴旺的万寿街米行,有一处占地面积约四亩的清代宫殿式古建筑,名曰:万寿宫。
为纪念古代为民造福的治水功臣大禹,由江西商会(即在里耶经商的江西籍人)捐资修建了这座气势宏大的万寿宫。该宫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三进式宫殿。第一进,为戏台楼(楼下为行人过道)。第二进,登三步石阶,是一处岩坪坝,可容纳三五百人看戏。第三进,为禹王大殿(五开间),四周柱头五颜六色,供奉三个神台位,中间神台塑有禹王像,头戴“帝王冠”,平板顶帽,前后帽沿吊着银光闪闪的珠链,身穿绣有龙凤的大红袍。禹王两旁神台,分别各塑有协同大禹治水的功臣像。神台后面,有两个露天大天井,一个露天小天井,旁有四间厢房;再后面,共有七间大小不等的住房。万寿宫地处米行,常演大戏,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里耶码头。高文前 摄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12月26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数万人西征,自泸溪向乾州(今吉首)挺进,击败清军的河溪、镇溪两营后,经永绥(今花垣),于1862年1月2日攻占了保靖清水坪一带。驻里耶的清军扼河阻击。太平军用重炮轰击,震慑了清军,使其不战而后撤。太平军在里耶休整时,石达开的母亲病逝,就在万寿宫开悼,他当着街邻开棺,证明其母亲的棺内没有贵重物品陪葬。意在告诉人们,太平军开走后切勿盗墓。石达开为母亲立了个简易的石碑,就近葬于原皮匠沟一座土堡旁(即今里耶民族中学外围墙处)。此后,万寿宫不再演戏了,里耶所有的演戏便移至关帝宫。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里耶开办了第一所新学堂,报请永顺府备案批准,校名为“湖南省永顺府里耶守经学堂”,校址设在万寿宫。第一任校长吴煜文(清朝优贡、军职团长,里耶镇太平村人),有教职工20余人,学生200余人。民国六年(1917年),由于“三甲里”改为“三甲乡”,校名就为“三甲乡小学”。学生日益增多,便分为“毅”(特科班即超龄生组成)、“诚”(高级班)、“爱”(中级班)、“美”(低级班)四个等级班进行教学。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因里耶三甲乡小学的校舍不再使用,学生又增,便将“毅”“诚”“爱”三个班迁往里耶“关帝宫”。
在里耶古镇,当年还有一处风景迷人的游览场地——鸭绿庵。从青山园艺场至佛家堡,长1500余米的山体,恰似一只鸭子,而佛家堡又像引颈吸水的鸭头,故最早名叫“鸭头山”。后来因湘渝边区的佛教信徒相中了这处风水宝地,捐款在鸭头山颈部山垭口修建了一座造型古朴、气势宏大的寺庙,并由前清拔贡胡锦春先生题写了“观音寺”,往后人们烧香拜佛有了去处,又俗称此寺为“鸭绿庵”了。
沿着百十步石阶小道上山,进入“八字”形庙门,便是佛堂。正堂神台中央,摆有一尊盘腿坐在莲花中的“观音”塑像,鹅蛋形的白色脸面,双目传神。额头上戴着多尖角形的白底金色花纹冠,左手掌托有柳枝瓶,身上穿着深绿色套红花边纹的道衣,济世救难,慈祥和蔼,楚楚动人。“观音”塑像两边各配有一对“金童”,穿的是红绿相间的衣裳,配有红绿相间的飘带,观之生动感人。神台前放有鼓、锣打击乐响器及木鱼、磬、香盘、签简、签书等。神台左边是尼姑的住房、厨房、吊钟房。吊钟重约600公斤,经撞击,可使里耶酉水两岸方圆五里听到钟声。神台右边修建有两层楼阁(即转角楼),专供游人观景之用。庙门前面是花园,摆有仙人掌、凤仙花、菊花、月季花等多种盆景,其间还植有桃李、松竹、寒梅等花木。
里耶秦简博物馆内展出的乘法口诀表简牍,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距今已超过2200年。胡承鼎 摄
前清拔贡胡锦春先生,曾两次上山进庵游赏,开心时刻,即兴作诗。第一次是在1935年夏天,他与里耶瞿英士先生(人称“瞿六老爷”)在寺中受到尼姑热情接待,品茶之际,谈兴正浓,忽从寺外繁茂的竹林中传来几声阳雀“归归阳、归归阳”的啼叫,胡先生顿生灵感,脱口吟出一首感怀诗《登鸭绿山》:
得闲结伴升登临,小住禅房万籁清。
最是绿荫深浅里,子规恰放两三声。
瞿先生听罢,称赞不已:“颇有唐人诗味,是难得的一首佳作!”
四年之后,即1939年重阳节,胡锦春先生第二次与友重登此山游玩,触景感怀,又吟了一首《重登鸭绿山》:
结伴登临日正斜,林疏半山有人家。
莫嫌三径多荒废,松竹青青菊有花。
此时正逢抗战时期,四川匪首白瑞庭、伍南卿视里耶为一块“肥肉”,认为有油水可捞,便纠集土匪1000余人以武力洗劫里耶,即遭到里耶当地军民奋勇反抗。他们一次次打退匪徒的疯狂进攻,终于保障了里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战火纷飞中,鸭绿山部分景观遭到破坏,故诗中所吟“莫嫌三径多荒废”,即指景点损坏而松竹依然青翠,丛菊依旧开放,寺庙钟声还是悦耳可闻。
来源|团结报
文字|山里人
编辑|田润酥
审核|初审 蒋 慧 复审 周 娇 终审 张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