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16年的《跟着贝尔去冒险》《我们的法则》,到目前正在热播的《嗨放派·生存实验季》,生存挑战类综艺经历了多年的浮浮沉沉,于今年再次成为各大平台瞄准的内容热点。
无论是已经完播的爱奇艺《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优酷海岛探索成长秀《这是我的岛》,还是浙江卫视正在播出的《嗨放派·生存实验季》,或是芒果TV正在筹备中的生存社交观察真人秀《逃出讨厌岛》......都在彰显着这样一个事实:这一类以沉浸式著称的真实生存挑战,正在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最新手段。
造·真场域
以实验观察为目的的场景打造
为什么人们爱看生存类节目?封闭式、奇观化的场景打造是关键之一。韩国剧集《鱿鱼游戏》是个很好的证明,它以23个获奖提名与开播即破亿万观众的收视成绩强势席卷全球影视市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打造了一个封闭的猎奇场域,在其中进行了一场极致的游戏化生存实验。
生存类综艺更为依赖真人秀对“真实性”这一核心属性的需求。为了让观众对紧张刺激的节奏与悬念产生观看欲望,在生存类综艺节目里,打造出能让观众沉浸其中的场域是重中之重。节目场景多选择在岛屿或无人区,以满足观众对“异观”的猎奇心理,也方便制作组和嘉宾共同营造一种“真实”的沉浸感。
场景的真实感意味着更精良的制作水准,对“不穿帮”的要求也更为严苛。据《嗨放派3》制作团队透露,他们邀请了专业的特效制作团队和场景设计师参与节目制作,最大可能地营造真实感,并实现流程上不给嘉宾强制性限定、镜头外做到绝对清场。《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为了呈现出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观感,辗转国内外多地选址,最终选定青岛,封闭了四个城市区域、总计两千万平方米以上的面积,打造出一个与世隔绝又充满现代化元素的奇异世界,助推国内生存挑战类综艺制作水平达到新高度。
生存实验的打造需要人与场域的双重配合。在《嗨放派3》《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等一系列生存挑战类综艺中,嘉宾们沉浸式地投入其中,模糊了戈夫曼所说的“前区”和“后区”的界限。他们在高压的生存环境里主动消解了自己的职业身份,例如在《十天》中,无论明星还是素人皆回归到人这一本体身份平等相处。由此一来,观众才会将嘉宾在节目里的表现认同为真实,在窥私欲望下以上帝视角观察这场充满人性张力的道德盛宴。
创·真命题
我们到底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以往的生存挑战类综艺更多关注生存技能的科普与荒野猎奇景观的呈现,如今转向探讨一种在快节奏时代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哲学。
海岛探索成长秀《这是我的岛》探讨的是少年们在荒岛绝境中如何突破自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呈现出新时代的“闯海精神”。其中,成员围坐在篝火旁,发出对岛上时间之慢的感叹与留恋,引发大量观众从另一个视角观望自己的生活节奏,去思考该如何生活。
与往季的室内实验科普不同,《嗨放派·生存实验季》以岛屿上为期十天的生存挑战为内容,在实践的维度上让嘉宾深化对生存的思考。例如,嘉宾们需要自己生火和探索最佳的居住地点,这种原始生存状态的回归无疑为这群城市青年增加了许多难题;在经历了台风、暴雨等一系列自然对人类的原始性打击后,成员坦言对自然更加敬畏,甚至对自己在城市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存状态展开深层诘问,关注起往日所忽视的城市生存之便利。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更是探讨了一种直击人性的竞争哲学。颇具看点的是,节目邀请39位来自各行各业、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都迥然不同的嘉宾,力图将不同的人性特点尽可能多元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嘉宾中不乏有像张大大一样以“生存”为首要目标、将节目当做一场博弈展演的“非赢即输者”,也有像吴奇隆一样历尽千帆、以联结他人为社交目的的“共赢即赢者”,对“赢”的定义导致了每个人生存观念的不同。在节目设置的关卡中,选手们往往会面临当合作与生存的冲突,个人的选择关乎到自身的命运和团队的存亡,嘉宾们的取舍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
整体来看,这些生存挑战类节目以小观大,引人深思:如果置身于一个原始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个体真的能够独善其身吗?在和平与安定的环境里,“何以生存”的哲学看似离我们很远,却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命题。
启·真视角
幕后直播助推真实感的延续
在内容之外,生存类节目的营销上也增强了社交平台直播等互动策略,以迎合观众对于及时获取节目内部秘辛的更高需求。
从已播出的几档节目来看,从官方到嘉宾个人的售后直播行为,持续满足着节目粉丝的需求。比如《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的总导演陈伟连麦侯明昊、庞博,畅聊节目中益智游戏局的隐藏玩法,同时预告了下一季正在制作中的喜讯;嘉宾们也以非官方的直播方式进行连麦,例如张大大为首的团体组合在直播里继续同仇敌忾,赚取了不少流量与粉丝注意力。
《这是我的岛》也采取嘉宾集体直播的售后形式,让观众有机会去问出他们所关注的幕后故事。而就直播中提问的状况来说,大部分都是粉丝在关注“谁的反差最大”这一类窥私问题。当观众看到他们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在节目外得以延续,便能产生出更深的确定感,进一步助推对节目真实性的认同。
对于追求真实与沉浸的生存挑战类节目受众来说,他们会比其他类型节目的受众更希望这种沉浸体验能够在镜头之外得以延续。在这种背景下,节目制作人或嘉宾从“内部人”的视角出发,分享幕后制作故事和不为人知的相处内幕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重要宣传手段。节目内“上帝”视角与节目外“内部”视角的交织,帮助观众复原经过节目组剪辑后所呈现的事件,在此过程中,观众体验得以丰富,粘性也随之增强。
就一系列待播的生存挑战类综艺的定位来看,优酷《头号大玩家》为“大型沉浸式城市沙盘游戏真人秀”,芒果TV《逃出讨厌岛》则以“社交实验类竞技真人秀”为卖点,拟邀12位身上带有“被观众讨厌”标签的艺人,进行为期15天的争夺“可爱值”挑战以离开岛屿。爱奇艺也持续紧跟这股“生存挑战风”,拟在荒岛上打造《勇敢岛》项目,设定为60名正在追求梦想的年轻人需在100天内通过竞技争夺出岛席位。生存的“真”学,是一代代生存挑战类综艺为之钻研的真经宝典,也是观众在这片放大了竞争残酷性的异世界里热衷于谈论的“丛林法则”。
— THE END —
作者 | 王滋琦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石琼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