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水温、时长、保湿的一组数字
皮肤开裂疼痛难忍
据悉,72岁的蒋奶奶平素很爱干净,习惯每天睡前洗澡,入冬降温后水温调得更高,但半个月前莫名的周身瘙痒感令她倍感困扰。发现只有在烫澡时症状才能稍稍缓解,她每天都要用近45℃的热水烫洗近30分钟,甚至半夜痒醒还会再去洗一次,直到一周后全身皮肤奇痒、疼痛到寝食难安,方才来到医院皮肤科看病。
经查体,接诊医生发现,蒋奶奶全身皮肤似铺上一层白霜,干燥且散在分布大量白色细碎鳞屑,尤其是双小腿皮肤皲裂,明显可见网状交织的红斑,好似鱼鳞的裂纹一样。问诊过程中,她仍痒得忍不住抓挠,抓到裂口处疼得龇牙咧嘴。综合检查,老人被确诊为乏脂性湿疹。
医生表示,老年人群本身皮脂分泌相对较少,尤其寒冷的冬季更是少之又少,加上患者高温、长时间、频繁过度清洁,共同造成皮肤表面的皮肤保护膜(俗称皮脂膜)被破坏,这才诱发并加重了乏脂性湿疹的发作。
为免病情进展致皮肤皲裂处破溃,湿疹加重,出现渗液(流黄水),甚至继发严重皮肤感染,医生为老人制定了止痒、中药熏洗光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同时反复叮嘱老人避免烫洗,加强保湿。
经5天综合医治,老人的皮疹明显消退,皲裂处已愈合结痂,瘙痒消失。
皮肤科医生表示,冬天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是有道理的。“冬天天气干燥,皮肤角质层的结构会受到破坏,经皮水分丢失就会增加,也就是秋冬季开始皮肤干燥的主因。对于秋冬季洗澡,我们建议在平时的频率上减少至少一半”
版权库图片
在皮肤科诊室,也有很多患者的皮肤问题是“洗”出来的:有很多年轻人,短时间内多次去泡温泉或者多次去澡堂搓澡,皮肤出现了干燥脱屑潮红瘙痒。还有的老年人天气转冷后,喜欢热毛巾擦身,会觉得热乎乎的很舒服,但实际上皮肤本身的皮脂膜已经很薄了,再加上温度和摩擦的物理刺激,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把婴幼儿放到专门的婴幼儿洗澡游泳服务商家,一般店家会把水弄得非常热,对于皮肤敏感的孩子来说,只会增加患皮肤疾病的风险。
但医生也表示,现在人生活习惯都已经养成,一味要求减少洗澡次数大家都比较抵触,所以有时候对于本身皮肤仅仅是单纯干燥的,就是喜欢每天洗,医生也不反对,重点在于:
1. 水温一定要调到适当的温度,不能使用过烫的水洗澡;
2. 搓澡也不能过度,建议用柔软的海绵+沐浴露轻轻擦洗,只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3. 洗澡房间可以提前升温到合适的情况下,再行淋浴;
4. 注意洗澡顺序,可以先用热水洗脸、冲脚,再慢慢往身体其他部位淋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5. 可选用滋润型的温和沐浴露,切勿用皂基类清洁力强的沐浴露或肥皂。
6. 在洗澡结束后,用干的浴巾轻轻洗去水分就可以,然后马上大量使用身体乳。
冬天洗澡注意这组数字
医生提醒,冬天洗澡应注意关于水温、时长、保湿的一组数字:
“42,20,5”
从保护皮肤的角度,冬季不推荐天天洗澡,根据出汗的情况2~3天洗一次即可;
对于爱干净、不洗就难受的人群,水温大概在38~40℃会比较合适,不宜超过42℃,淋浴控制在10~15分钟内,泡澡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
对于皮脂缺乏的老年人以及平时皮肤容易干燥的人群,应抓紧洗完澡后的黄金5分钟涂抹身体乳以加强保湿。
对于体质较弱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要严格控制洗澡的频率、水温和时长,也要注意洗澡时的安全及出浴后的保暖问题。
过高的水温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涌至皮肤表面,导致心脑血管相对缺血。加之浴室环境一般比较密闭,空气流动慢,室温较高,氧气含量不足。
面对这种轻度缺氧的高温环境,体质较弱者多半会更容易疲劳,且会感到头晕胸闷,严重的还会低血压,甚至休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缺血缺氧,很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甚至有猝死的危险。
版权库图片
长时间站立洗澡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老人可以带个凳子,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若自己洗澡也不要锁门,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救助。
从温暖的浴室回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室内,如果身上没有保暖的衣物,会使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出浴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披好浴巾,或在浴室里提前换好衣服。
医生提醒,乏脂性湿疹可自查自测,日常若常觉皮肤干痒,出现干燥的白色鳞屑,一刮皮肤就出现发白的痕迹往往提示皮肤干燥,如果瘙痒加剧,越洗越干,甚至像蒋奶奶一样出现鱼鳞样的皲裂、脱皮,则提示乏脂性湿疹,初期严格避免过度烫洗和搔抓,并坚持使用皮肤保湿剂的情况下,大多可自行恢复;若恢复不明显甚至加重,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皮肤专科,遵医嘱进行足疗程医护。
文章读完啦
小编来考考你
本期封面:
拿图扣1
责编|陈紫寅
校对|王 一
微信改版啦
现在刷到我们的 摸鱼 科普贴全凭缘分
没有星标的订阅号推送会延迟
并且只能看到标题和小图
大家记得把 健康河南 “星标3连” 哦~
下面的知识也不错 一起来共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