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人力总监自作聪明,对35岁以上绩效未达标老员工,搞“二选一”,任正非得悉:严惩涉事人员,降职降绩效

文摘   2025-01-04 21:01   江苏  



作者 | 李佳蔓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35岁焦虑”像一场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职场人的心头。


“华为35岁裁员?纯属无稽之谈!”一位在华为HR岗位深耕十余年的老将,斩钉截铁地说道。


据华为发布的《可持续发展2023 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华为全球员工总数约20.7万,来自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力量占比仅30%,而30至50岁的中坚力量,却占据了高达68%的份额!


数据来源:《华为可持续发展2023 年年度报告》


华为在报告中还描述说,华为遵守《世界人权宣言》等相关规定,并在公司《关爱员工政策》中明确了关爱员工的总体原则及要求,其涵盖了童工、强制性或非自愿劳动、健康和安全、多样性、反歧视、人道待遇、工作时间、薪酬及福利、自由结社、隐私保护、学习与发展等方面。为确保政策落地,我们还制定了相关的流程、制度、基线等,规定在涉及聘用、报酬、培训机会、升迁、解职或退休等事项上,华为不从事或支持基于种族、民族或社会出身、社会阶层、血统、宗教、身体残疾、性别、性取向、婚姻状况、工会会员、政见、年龄或其他的歧视,并在企业招聘、用工和离职等重要环节制定了完善的预防措施,在具体实践中杜绝使用童工或强迫劳工等现象。


其中就强调了不支持年龄歧视!


01

35岁不是坎,实力才是硬核竞争力


时间回溯到2017至2019年,华为内部曾掀起过一场不小的风波。那时,一个国内部门因业务调整、预算紧缩,面临人员优化的难题。


一位自诩“聪明绝顶”的HRD和部门部长,却想出了一个极端的“妙计”:对35岁以上且未获得A级绩效的老员工,实行“二选一”的残酷政策—要么主动离职,灰溜溜地离开;要么远赴海外,面对未知的挑战。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网络上引爆,成了“华为35+员工遭遇困境”谣言的导火索。


任正非先生迅速出面辟谣,并以雷霆万钧之势处理了涉事人员,给予了降级、降绩效的严惩。这场风波,才得以逐渐平息。


事实上,华为的平均年龄,一直稳定在38岁左右。即便近两年,市场大环境复杂多变,这个数字却不降反升。华为深知,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中,经验是无可替代的宝藏。


以5G技术研发为例,那些资深的老员工,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底蕴、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优化网络架构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为华为在全球5G竞争中抢占先机,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35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构成了一道分水岭。在华为,不少基层岗位的招聘,会倾向于35岁以内的年轻力量。一线代表处选拔任命基层主管岗位时,同样会优先考虑年轻员工。


年轻人,如同初升的朝阳,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有着超强的吸收能力,能迅速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基层工作要求。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华为选择他们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干部年轻化,是华为近年来为激发组织活力、推动创新变革而精心布局的战略举措。但这,绝不意味着对35岁以上员工的摒弃和边缘化。相反,华为为他们铺设了多元的发展路径。


02

打破年龄桎梏,有经验有能力年薪直逼七百万


年龄不是标准,在华为的薪资体系,只要有能力,就能有高薪!


华为员工从13级到22级,年薪从初入公司的20万起步,一路飙升,直至那令人羡慕的500-700万的山巅


这金字塔里,每一级还精细地划分为ABC三个小等级,员工们就像登山的勇士,一步一个脚印,沿着这些层级台阶稳步攀高。


正常情况下,薪酬每年都能小步快跑,晋升两级左右,工资逐年稳健上扬。


但华为,从来不是个按部就班的地方。


偶尔,你会听到某个员工凭借卓越才能,一跃成为公司核心骨干的传奇故事。这种“跳级”晋升,虽然凤毛麟角,却激励着每一位华为人奋勇向前。


在这里,985、211高校的硕博毕业生汇聚,学历的光环逐渐隐去,唯有真才实学、实干创新才能闪耀。


18级,对华为员工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想突破这一瓶颈,晋升至更高层级,不仅要历经考评、答辩等重重关卡,其难度堪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你得有专家级的眼光、战略性的思维、卓越的实战实力,才能跨越这道雄关。


华为在员工福利方面,更是尽显大厂风范。


佳节时,奖金、礼品纷至沓来:端午节300元奖金、中秋500元、春节千元红包,还有那饱含深情的粽子、月饼,满载着公司的关怀。公司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健身房、员工餐厅、下午茶、夜宵,让员工仿佛置身于五星级家园。单身公寓、品类繁多的食堂、美如画的园区环境,更是为员工打造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心灵港湾。下班后漫步其中,仿佛踏入了梦幻般的度假胜地。


这荣耀与福利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压力与艰辛付出。


加班、单休在华为是家常便饭,007工作制甚至成了部分员工的“荣誉勋章”。早上九点半的打卡时间,对真正的华为人来说,只是个形式。他们早已沉浸在工作的海洋中,争分夺秒地为梦想拼搏。


研发团队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常常日夜奋战,灯火彻夜长明;市场人员为了满足客户紧急需求,不惜奔波各地,不辞辛劳。


在华为,追求卓越不是一句空话,同时“高薪酬”是激励也是成就的附赠品。


03

华为绩效风云:

绩效悬崖边,谁能逆风翻盘?


在华为,员工们被精准地划分为三大人群,以年龄为界限,各自演绎着不同的职场篇章。


35岁前,在华为HR的定义里,多是体力劳动者的天下。以技术线为例,那些一直停留在写代码初级阶段的员工,到了35岁便容易触及职业的天花板。只是容易,不是绝对。


此时,若想突破困境,就必须提前布局,向专家或管理者方向转型。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职业生涯开辟新的航道,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35岁到45岁之间,则是靠经验吃饭的黄金阶段


技术线的专家、管理线的管理者,他们如同舰队的领航者,凭借着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驾驭着团队破浪前行。在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做出精准的决策,带领项目组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公司创造巨大的价值。


曾有一个重大项目,面临技术瓶颈、时间紧迫的双重压力,一位38岁的技术专家挺身而出。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最终成功交付项目,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也为公司斩获了巨额订单。


45岁以上,则是华为内部称为干部的核心领导层。他们是任正非口中“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犹如坐镇军中的元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华为内部各部门,就像是一个个独立自主的“小王国”。领导们就是这些“王国”的诸侯,掌控着一方天地。部门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资源分配仿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华为的职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拿绩效C的员工,就像是在悬崖边缘行走。近两年,随着公司精简开支策略的推进,打绩效C的比例显著增加。一旦拿到C,升职加薪便化为泡影,未来发展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许多员工不堪压力,最终选择了离开。


曾经有一位员工,连续两年绩效不佳,在部门内部排名靠后。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渺茫的晋升希望,他最终无奈地选择了离职,令人惋惜。


华为也绝非冷酷无情之地。对于那些暂时遇到困境的员工,只要他们愿意奋起直追,公司依然会给予他们机会。就像长跑比赛中的选手,一时落后并不意味着出局。


华为如此激烈的内部竞争环境,究竟是一种残酷的淘汰机制,还是激发员工潜能的强大动力?


答案显然是后者。


正是这种“物竞天择”的氛围,推动着华为一路向前。


04

华为人力新政:八年合同变局,员工何去何从?


打破年龄魔咒,从合同体系来看,华为以往的第一轮合同通常是八年,员工只要坚守岗位,便能安稳度过“中年”时光。


第二轮合同的续签却不再是铁板钉钉,它取决于员工的潜力与职位的匹配度。有八成乃至九成的员工可能会面临不再续签的局面,这一节点曾被许多人误读为“被裁员”的时刻。但实际上,只要在首个八年合同期内成功晋升至17级及以上,拿到第二个合同就相对轻松。


当第二个合同期满,员工大多已步入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年龄,此时除非身居高管要职,一般不再续签。但凭借在华为多年的积累,成为中产阶层已然无忧。


近两年,华为的人力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华为大范围启用了社招的外包OD,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转正比例。校招成为非管理层进入正式岗的唯一“敲门砖”,而离职员工再回归的难度则陡增。


这一举措旨在精简开支,毕竟外包人员仅领取基本工资,不参与股票分成,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就像某个项目组,在引入外包OD后,短期内人力成本就降低了20%,而项目进度却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部分分公司将八年合同拆分为两个四年合同。虽然目前仍是连签模式,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未来四年一签或许将成为常态。


再来看华为的退休与人才管理政策,这里尽显华为的人性关怀。


工作满八年后离职的员工可以保留ESOP1股票,并享受永久分红;45岁的员工可以申请退休,保留全部股票(ESOP+ESOP1)。如果不满45岁,还可以用工龄折算提前退休。


比如一位在华为工作了16年的员工,就可以提前至41岁退休,享受悠闲的生活。


这一政策让员工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为公司拼搏。


面对美国制裁等外部困境,华为更是推出了人才堤坝政策。


对于那些前期能力出众、后期发展遇阻,卡在16-18级许久的员工来说,只要熬到40岁,就能申请内部退休,并保留虚拟受限股的分红权。这就像是给员工系上了一道安全带,在风雨飘摇时为他们提供安稳的保障。


据估算,能在华为工作到这个阶段的员工,大概率持有价值100-200万的股票。退休后,他们每年可以获得15-40万的税后现金流,足以支撑起他们惬意的生活。


05

结  语


曾几何时,华为也陷“35岁风波”,谣言四起,任正非迅速辟谣,严惩涉事者,风波始平。


事实上,华为平均年龄38岁,近两年不降反升。华为深知,经验是科技创新的宝贵财富。5G研发中,老员工凭技术沉淀、行业洞察,攻克难题,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35岁确是一道坎。华为基层岗位招聘倾向年轻力量,但这并非摒弃35+员工。年轻人精力充沛,适应快节奏,而干部年轻化是华为激发活力的战略。但华为为35+员工铺设多元发展路,有实力、有壮志,舞台永远敞开。


试问,若华为仅凭年龄弃员工,何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稳立潮头?


总之,在华为,用实力说话,年龄非坎,才是通行证!


风起堂观察
讲述大佬传奇故事,解读商业智慧和管理方法,分享科教文领域价值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