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楞又真的《老枪》

时事   2024-11-22 21:12   江苏  
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上映十天,票房才500万,如果以票房论英雄,我们差点又要错过一部好片。

《老枪》这部荣获第三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电影,似乎并未在营销上投入大量资金,排片也少得可怜。但恰恰是这部没什么声响的作品,反而是近期最余音绕梁的作品。

和《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等作品相似,《老枪》也同样借助“东北背景”,将故事聚焦在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小人物身上。

导演高朋在创作自述中写了一件事,他在东北采风,听到了无数偷窃的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个昔日的八级熔炉工,就没有完全不偷的人吗?熔炉工脸沉下来,说有,还真有一位。导演问大家怎么看他?得到的答案是大家都很讨厌他,因为要不是有这么个人,其他人也不觉得自己有多埋汰。

再结合另一个运动员的故事,就有了《老枪》里老顾的故事。

主角顾学兵曾是一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员,退役后发现一只耳朵失聪,成为了工厂保卫科的一名普通干事。此时的药材厂,濒临倒闭,失窃案频发,人人都想靠贩卖老旧器材或稀有金属发点财。上至厂长,下至保卫科和普通工人,都利用职务之便违法违规,捞取利益。

老顾却成了格格不入的那个人。他沉浸在运动生涯荣光不再的失落中,自卑的同时又难掩傲气。他恪守道德原则,与同事和领导的犯罪行为做对抗,看不上市场的“投机倒把”,相信工厂的困境只是一时。

射击运动员和其他运动员不一样,不需要团队精神,只需要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老顾并不是一个非常社会化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独处,听着射击比赛的广播,打磨着一把属于自己的枪。

老顾从电影一开始就在做枪,长期的观影经验也会让观众相信剧作家契诃夫的理论:“如果在第一幕里挂着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里这把枪必须要开火。”

观众从电影一开始就在等待枪声。悬念在于,这把枪究竟会对准谁。

可能是那帮血气方刚的小混混,可能是搞灰色产业的情敌,也可能是有权势的钢铁倒卖者,还有可能是吃里扒外的同僚。在一个人人都需要为生存而挣扎的环境里,正义感和道德观就变成了奢侈品,老顾的正直非但没能为他赢得尊重,还让他处处碰壁,甚至被孤立。

直到厂里召开年会,黑道借助保卫科眼线,持枪闯入药材厂抢劫。在纠结与压抑中挣扎的顾学兵这才无可奈何,最终叩响了命运的板机。

没有人是绝对的反派,除了最后出场的那几个面目模糊的黑道大哥。偷鸡摸狗的小马只是想讨回死去的劳模父亲应得的赔偿,厂长主任私自贩卖设备是为了给大伙发工资,保卫科老田最后走上不归路是因为怎么也凑不够买假肢的钱。

原本他们也是好公民和好员工,但巨变的环境,生存的挑战,激发了隐藏的恶念。《老枪》通过药厂这一虚拟小环境,揭示了历史洪流中普通人所面临的困境。

和《漫长的季节》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尽管在故事的最后,老顾被命运的子弹瞄准,并倒在了血泊之中,但他还是说道:“往前看,未来一定比现在好。”伤痛的呈现固然必要,但对希望的渴望,更为重要。


江苏影视频道
江苏影视频道自身栏(节)目介绍、影视娱乐资讯、线上线下推广活动,以及与受众的交流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