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新主流电影的新突破

时事   2024-09-20 15:27   中国  
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影世界》特别推出“光影中国,光辉岁月”系列专题,重温经典国产电影,细数75载光影故事,与新中国一起追梦,在光影故事中,感受峥嵘岁月,镌刻光荣梦想。

2009年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影片《建国大业》,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是近年来红色影片的经典之作。

不仅题材重大,而且采用了百余位华语影星零片酬出演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业的实力和影视从业者的爱国热情。电影放映一个月后,创下了近四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

电影选取了1945年到1949年这个特殊时段进行叙事。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全人类都在思考未来,怎样避免同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而此时的中国,在近百年来的历史上,第一次战胜了外敌入侵,接下去,中国该怎么办?历史要作出选择,中国要作出选择,人民要作出选择。

《建国大业》采用了第三方即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视角来看待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纠葛,使影片获得了崭新的历史维度。

共产党军事上步步胜利、实行政治民主的真情实意、民心的拥戴和国民党战场上节节败退、一党独裁的特务政治、内部腐败的不得人心,都汇聚在民盟张澜、李济深等人的眼中,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通过这样的表达方法得以拓展。

关于政治领袖人物的塑造,电影避免了以往的思维审美定式,致力于还原历史中复杂多面、性格立体的人物,使得影片中的领袖人物不但形神兼具、惟妙惟肖,而且充满人情味。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在山花烂漫中背着孩子,非常接地气,看到了五大书记在淮海大胜、江北安定之后纵歌畅饮,温文儒雅的周恩来敞开衣衫高唱《国际歌》……

这些经典的写意场面给观众充满诗意的想象空间,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

影片对人物的艺术塑造还体现出开放性特点,如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就呈现出以往电影中少见的性格层次和丰富细节,陈坤饰演的青年蒋经国也有血有肉。少壮派的蒋经国曾赴上海“打虎”,退隐后蒋氏父子在溪口石阶上的促膝谈心,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有意将两个阵营在视觉形象上进行对比, 一方是工整、华丽、仪式化,然而却刻板了无生气。另一方非常简朴,但是健康、向上,像太阳下一脸朝气的孩子。

为了突破主旋律影片固有的束缚,主创团队在很多地方都做了大胆的尝试。正常情况下一部故事片的场景在45~60个左右,而此片最终拍摄使用了近90个场景,使得全片的视觉元素从根本上得到了丰富。

同时,利用大量运动镜头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大量的音乐来代替话语,也让观众耳目一新。《建国大业》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电影人集体向共和国敬礼的史诗巨片,饱含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建国大业》在创作和发行方面的探索,为之后《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的相继诞生并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也代表着新主流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

江苏影视频道
江苏影视频道自身栏(节)目介绍、影视娱乐资讯、线上线下推广活动,以及与受众的交流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