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性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因素
学术
2024-11-05 10:00
四川
21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帝国研究回归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更加重视“中华帝国”的研究。传统的帝国研究,主要局限于欧洲历史,很少关注亚洲和非洲的帝国经验。新一轮帝国研究大大拓宽了视野,多半是从全球史或世界史的角度对帝国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其中,所谓的“中华帝国”(Chinese Empires)更成为各种帝国研究的重点。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发达还是落后,世界各国的许多统治者和民众都有拓展国家领土,进行对外征服,称霸地区和世界的“帝国梦想”或“帝国迷思”。但要使统治者和民众的帝国梦想变成帝国现实,仅有开拓疆土、征服他国的主观动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进行扩张殖民和征服敌国的实际能力。没有这种实际能力,贸然进行对外战争,不仅难以实现帝国梦想,很可能国破人亡。如果实力不足,即使帝国建立起来了,很可能也是短命的。“理论上,各种帝国都不可避免会遭遇过度的压力、负担,以及突发的危机,并最终垮台。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帝国能永久不灭。”因此,研究帝国的兴衰,特别是影响帝国兴亡的因素,是帝国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人们通常所说的以史为鉴,其实主要就是找到国家崛起和衰落的原因,探寻国家兴衰的一般规律,从而给今天或未来的统治者作为鉴戒。
毫无疑问,每一个帝国的兴亡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具体原因,因此,对特定帝国的兴亡必须做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然而,个性背后有共性,帝国的兴亡同样也有着共同的要素,也要遵循普遍的规律。约翰·霍尔说:“特定的帝国都有其特定的终结。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帝国的衰落有着某种确定的模式”。从历史上那些强大帝国的兴亡中概括出普遍性的因素和规律性的现象,正是帝国研究者们的一个关注重点。霍尔自己认为,道德的腐败堕落、经济的衰退、僵化的制度、国家与社会的分裂、民族主义的兴起、过度的对外扩张等,是导致帝国衰亡的普遍因素。约翰·达尔文从帝国本土核心地区民心的丧失、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帝国统治合法性的流失、经济和环境的灾难性风险、统治机器的臃肿无效、财富和技术优势的丧失、帝国权贵的派系争斗,以及外部战争等更广阔的视野概括了决定帝国兴衰的共同因素。
总结已有的大量关于帝国兴衰的研究成果,反思历史上诸多强大帝国的兴亡经验,不难发现决定性影响帝国兴衰的若干普遍因素。古往今来,所有帝国崛起和扩展的首要的和直接的因素,几乎毫无例外地要归功于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除了哈布斯堡帝国等极个别的例外,帝国崛起的基本途径就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武装占领和军事征服,这就首先要求母国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包括先进的武器装备、作战技术和指挥体制,以及相当规模的战斗人员和后勤保障设施。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帝国扩张和兴起的首要原因,但一个国家之所以拥有先进和强大的武装力量,背后通常还有其他更加深层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进的经济和科技。因而,从根本上说,帝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崛起并得以长期繁荣的决定性原因,是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经济和科技对帝国兴起的决定性作用,到了近代以后便日益明显。科技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和战争保障的水平,从而决定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水平。比起军事力量、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来,社会政治制度安排对于帝国崛起的影响则更为深刻。一方面,纵使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先进的兵役制度、军事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同样逃脱不了战败的命运。另一方面,即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时占领或征服了其他国家,如果没有合适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这样的帝国也不会长久。更进一步说,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精英选拔制度、政治决策制度、权力分配与制约制度、生产和交换制度、贸易和税收制度,一个国家才会涌现大量杰出的政治、科技和经济精英,才能防止帝国最高权力被庸人滥用和误用,才能避免最高决策者对帝国犯下灾难性的错误。历史上常有一些弱小的国家突然令人惊讶地崛起成为帝国,另一些强大的帝国则令人意想不到地轰然崩塌。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品性和能力直接相关。马其顿帝国、蒙古帝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常常又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成吉思汗帝国和拿破仑帝国,之所以用帝国创立者的名字命名,主要是因为这些帝国的崛起,与这几位最高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密不可分。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极大地改变帝国的命运。国家的战略决策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以及重大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一旦国家的发展目标定位错误,或者重大资源配置失误,那么,对内就会导致经济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综合国力薄弱;对外就可能误判国家的战略盟友或战略对手,甚至发动最终导致自我毁灭的错误战争。地缘政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国民政治行为和政治心理的影响。地缘政治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帝国的命运产生影响。一是帝国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二是周边国家的状况,三是同一时期其他霸权国家的实力。帝国的霸权意味着对其他国家的征服和统治,所以,一个地区以内通常难以共存两个以上的霸权国家。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其实也是一个地缘政治引发的帝国霸权问题。
历史上不少帝国的崛起和衰亡,表面上看通常与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或某个统治者的生死相关联,具有某种偶然性。事实上,所有这些偶然性的背后,都是一系列必然因素的综合。换言之,帝国的兴亡和衰落有其必然的规律,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某些条件具备时,帝国就会产生和崛起,当某些条件不复存在时,帝国就将无可奈何地衰败。对于所有帝国的兴衰而言,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军事力量,而最根本的因素则是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除此之外,地缘政治环境、国家的战略决策、最高统治者的素质、国民的精神状态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帝国的命运。概而言之,20世纪晚期国际学术界对帝国研究的重新关注,既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又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深化对帝国的研究,不仅对于探索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探索全球化时代重建基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安全秩序体系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帝国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殊的国家权力结构,帝国的本质是对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征服、占领或统治,帝国产生的根本动因就是夺取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物质利益,但所谓“文明”的扩张、宗教信仰的传播和对“生存空间”的追求,也在帝国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帝国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崩溃,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虽然民族国家体系并没有带来理想的国际秩序,而且全球化又对主权国家体系造成了重大挑战,但帝国本质上是对他国的征服和剥夺,帝国主义意味着战争。帝国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等级秩序体系,建立在民族不平等的基础之上,与人类自由平等的普遍价值和民主进步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此外,在政治多极化的当今世界,任何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也没有能力单独构建一个新的帝国体系,即使美国也不例外。因此,帝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把人类和平与全球秩序的希望寄托在梦幻的“帝国想象”中是完全不切实际的。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帝国迷梦。他们有的梦回大唐,有的梦回大汉;一会“万邦来朝”,一会“虽远必诛”;要么“我们的一盘大棋”,要么“他们迟早玩完”。其实,缅怀古代文化并没什么错,错的是把早已被历史淘汰的腐朽思想观念运用于现代世界,错的是用“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去试图接轨现代文明。俞可平用《帝国新论》一书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帝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任何国家如果还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试图追求帝国的春秋大梦,最终必将被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所抛弃。有人可能会怀疑,如今称霸世界的美国不就是新帝国吗,它不是活得好好的?然而这只是对“帝国”概念的误解。帝国的本质是什么?帝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帝国兴亡的普遍规律又是什么?为什么总有人向往帝国时代?厘清这些问题,关乎一个人的认知,甚至关乎一个国族的走向。为此,北游诚挚推荐俞可平《帝国新论》签名版,澄清帝国概念,揭示帝国本质,破除帝国迷梦。◎最新成果,弥补缺憾:本书总结国内外帝国研究最新成果,弥补帝国研究以历史学为主而缺乏对帝国的一般性理论分析的缺憾,从政治学角度阐述、辨析、廓清了帝国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帝国盛衰兴亡的普遍规律。◎看清过去,研判未来:书中以亚述、波斯、亚历山大、罗马、蒙古、奥斯曼、西班牙和英国等八大帝国兴衰历程为例,讨论帝国的本质属性和典型特征,研判全球化时代国际秩序的未来。◎亲笔签名,值得收藏:作者俞可平是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对世界政治史有着多年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我们有幸获得俞可平老师亲笔签名,数量稀少,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