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八闽大地迎来一场青春盛会。
我来自苏州太仓,我来自湖南怀化,我来自河南郑州……9月12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开幕。这是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首次落地福建,经过初赛角逐,来自全国各地的141个创业团队齐聚在福建漳州这片创业沃土上崭露头角,同台竞技。
据悉,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累计吸引200余万名创业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赛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国5495个项目团队、约1.9万名青年参赛。经过半决赛、决赛,共产生金奖项目13个、银奖项目27个、铜奖项目41个。大赛期间还举办了“创变未来,共享成果”优秀青年创业成果展、“青春携手,共话振兴”主旨分享会、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宣讲活动、漳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及招商推介、“青DOU计划”头雁成长营、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暨招商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经过最终角逐,福建的项目在乡村振兴专项总决赛中最终收获了4银5铜的佳绩。这些项目或积极投身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或参与构建特色农业新模式,或探索破解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新招法……枕山襟海的福建沃土上,青年们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双向奔赴
振兴乡村
此前,漳州已经先后承办四届省级和开展九届市级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推动300余个项目落户本地,其中1个项目来自南靖县的王静辉。
大赛走过10年,王静辉的乡村振兴事业也开展了10年,他形容这10年“无悔青春,体验精彩,在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青春坐标”。2014年,王静辉发动3名大学生回到家乡南靖县南坑镇金竹村,整合3000多亩茶园,成立泓净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创业之路。创业初期举步维艰,资金和技术上的欠缺让他吃了许多苦头。不久后,王静辉携带着“重塑茶产业链,再造新故乡”项目初登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舞台获得农业组一等奖,还收获了10万元的资金补助和政府配备专业的创业导师“一对一”帮扶,解决了不少困难。今年,他受邀参加大赛主旨分享会,身份从参赛者转变成分享者,再次踏上舞台,他讲述的是回乡圆梦成果:合作社已经成为省级优秀青年示范社,年产值近3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几个行政村200多户1000多人增收致富,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
王静辉(左)和茶农交流
和王静辉一样,来自漳浦县的黄宇洲也是第二次来到创青春大赛。2021年,黄宇洲的“地管通——乡村排水守护者”项目获得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初创组银奖,今年,他则是带着“管链万家”项目在同样的舞台收获成长组银奖。“组别不同,说明业务在拓展,企业在成长。”据黄宇洲介绍,2021年企业初创,当时团队只有5个人,约100万的产值,现在项目成员增长至16人,总产值增长了近10倍。通过赛事交流,他看到了更多青年为什么而奋斗、乡村需要什么,也更坚定了自己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如果说,创青春大赛是他们创业历程的见证者,那么他们则是大赛的簇拥者与受益者。“我们与赛事互相成就,和乡村振兴事业实现了双向奔赴。”黄宇洲说。
交青春答卷
献青春力量
大赛上,有一个获得银奖的项目格外吸引眼球,它就是“龙游曲藻——资源化利用路上的‘粪’斗者”。
“我们的项目是根据福建的丘陵地貌,因地制宜设计出一套畜禽粪污生态处理系统,系统由‘植物—填料—微生物’一体化生态滤坡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催化体系两大核心技术构成。系统产生的牧草、微量元素水、微生物藻肥三大副产品,能有效带动周边农业、林业发展。”项目团队负责人陈嘉昊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拥有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10名,依托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是一支充满 活力的队伍。
因为在家门口比赛,陈嘉昊格外重视。他一遍又一遍地写计划书、改方案,经常熬到凌晨,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也因为在家门口比赛,他更切实感受到了漳州浓厚的创业氛围。“大赛将全国各地的创业青年们聚在漳州,在这里,我听到了许许多多创业青年先锋的成长故事,感受到了家乡对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陈嘉昊笑着说,“最终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用国赛的银奖交上了青春‘粪’斗的答卷。”
此次大赛,农村电商领域也是重点关注的产业之一。在“青DOU计划”头雁成长营上,主办方邀请了来自云霄县的“三农”短视频博主“白菜GG”林万华,分享农村电商创业经验。她在抖音平台有近500万粉丝,获赞超过4900万。微信视频号里的橱窗商品枇杷膏是她的家乡特产,销售量已超过6万单。在成长营现场,林万华以枇杷膏为例说:“大家通过购买农特产,知道了东南沿海地带有一个省份叫福建,有一个小县城叫云霄。”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视频,让更多人知道家乡云霄有非常多的农特产品,通过销售更多的农特产品,为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创青春
亦创未来
9月13日,大赛圆满落幕,从各地奔赴而来的福建青年再次启程,在乡村振兴的航路上奋楫扬帆。
“大赛为全国怀揣技术和梦想的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真正有技术、有激情、有潜力的优秀项目得以展现,我们在这里互相交流,提出发展建议,甚至找到了合作点,收获颇多。”首次参加比赛,来自浙江的水产养殖博士任志明就带着项目“力挽狂‘兰’——全球高品质养殖兰花蟹领航者”斩获金奖。
据悉,兰花蟹(远海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蟹类,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上供应的商品蟹几乎是捕捞野生蟹,长期的无序捕捞导致海区兰花蟹资源日渐衰退。因兰花蟹长期未实现人工种苗繁育,养殖产业止步不前。“公司经过艰难的自主研发,于2023年成功攻克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和高产池塘养殖技术,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团队。”躬耕产业一线十余年,任志明告诉记者,“而今的项目基于兰花蟹相关成果和较高的技术壁垒,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采取种苗+农户/企+成品蟹回购仓储+市场多元化销售的模式,助农增产共富,共享生态福祉,促进产业变革升级,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高品质养殖兰花蟹领航者。”
任志明(左)参加“创青春”大赛
创新的脚步没有停歇,比赛过后,任志明怀揣着梦想——继续开发更多的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我国本土和世界范围内的海水蟹可养品种,逐步突破其育苗、养殖和育种技术,向更远方出发。他希望,在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的指引下,未来可以把“兰花蟹”这个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尽绵薄之力。
福建是全国柑橘主产区之一,诸多区县农民以柑橘种植为生。每年因细菌性疾病导致柑橘的减产高达2000万余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亿,细菌性病害严重阻碍农民的收入提高。来自福州大学的陈艳玲带来的项目“光至橘安——绿色环保型植物杀菌剂创新者”便是聚焦于防治柑橘种植病害领域。
“为了防治病害,实现作物增产增收,项目全国首创将光动力抗菌技术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上,通过从绿色植物中提取天然叶绿素加以植物病菌靶向性修饰,研发出一款新型绿色环保植物杀菌剂——‘光植安一号’,其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高效杀灭致病菌。”陈艳玲说,该技术攻克了叶绿素提取物光动力抗菌活性弱和耐药性问题,并且该技术中的有效成分来源于叶绿素,无毒无污染、健康安全环保,符合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让细菌在柑橘科作物表面无所遁形,做到有光杀菌,无光抑菌。也因此,他们首次参赛,便获得了银奖。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千亩清语橙种植基地完成了试用,效果显著。同时,福州大学也与常口村达成校地共建合作,长期帮扶村民,共同助力常口村柑橘产业发展。陈艳玲说:“未来,我将继续保持这份创新的热情,不断追求卓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创新成果。”
九龙江畔,青春激扬;十年征程,“创”风正劲。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一张张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构想蓝图正在大赛赛场中徐徐展开。“创青春”大赛,亦在创造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投稿邮箱:fjqnmag@qq.com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