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叶维奏与抗战烽火中的福建版“西南联大”

文化   2024-09-10 21:48   福建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嘿,朋友们!
你可曾听说过
在福建内陆的三明市大田县,
有一个福建版“西南联大”?

它从集美内迁八年,
在远离大海的深山密林
为国家培养出 
300 多位高素质航海人才!

这究竟
是怎样的传奇?
今天是教师节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
福建版“西南联大”的故事,
感受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智慧。

1939 1月起,为躲避战火,厦门集美水产航海、农林、商业三校迁址大田县,合并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这里被誉为福建版的“西南联大”,校长叶维奏带领师生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教育火种,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

1939年9月集美学校组织恢复遭日机轰炸后的校舍

20 世纪 30 年代末至 40 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大片国土沦陷,福建也未能幸免。学校被炸毁,师生被迫逃亡。但教育不能中断,知识的传承不能停止。在这样的背景下,叶维奏等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决心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为培养人才而努力。

叶维奏像(其儿子叶曼林提供)

叶维奏,一位在民国时期集美学校乃至福建都声名远扬的知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紧紧追随着陈嘉庚先生的脚步,为办好集美学校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全面抗战爆发后,集美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内迁山区成为唯一选择。叶维奏临危受命,勇敢地担负起将学校主体移迁大田的组织领导重任。他就像一位无畏的舵手,引领着集美学校这艘教育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前行。

1939年叶维奏组织拍摄迁校后的校舍照片1

陈嘉庚先生对叶维奏的才学颇为赏识。在 1937  6  30 日给陈村牧的信中,明确指出办学“所倚赖者,先生与诸同学、同志。如叶维奏君等经有在洋经验,宜善体鄙意,集思广益”。这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叶维奏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

1937  7 月,全面抗战的号角正式吹响,厦门金门很快遭敌侵袭。集美学校不得不陆续内迁安溪。叶维奏奔赴安溪视察,在中学和师范学校黄泰楠校长邀请下演讲,深情勉励师生:“能将集美精神带到安溪来,认真为社会服务,实属难得。”他的话语激发起师生们的斗志和使命感。1938  1 月,集美学校各中等学校全部迁入安溪,合并办理,定名“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陈村牧校董兼任校长,叶维奏改任教务课主任。但随着局势发展,安溪校舍无法容纳更多师生,陈村牧和叶维奏决定另觅新校址。他们不辞辛劳,三次到各地踏勘、反复比较。

1939年叶维奏组织拍摄迁校后的校舍照片2

1939  1 月,集美学校遵照陈嘉庚“决将职业科移设大田”的电示,决定将商业、农林、水产航海三个职业学科移设大田,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陈嘉庚先生电告支持并责成叶维奏等三人负责迁校事宜,同时要求新学期确保在 1 日准时开学。15 日,学校任命叶维奏为集美职业学校校长。他毫不犹豫地全身心投入到迁校工作中。21 日,校董陈村牧与校长叶维奏奔赴大田,积极筹备迁校事宜。

1940年10月叶维奏与陈村牧共同迎接陈嘉庚回国慰问师生

此时的福建省会已从福州移驻与大田毗邻的永安。叶维奏充分发挥自己在省教育行政界的人脉关系,为顺利迁校多方寻求资源。他积极与大田各界人士沟通交流,得到了包括时任大田县长张文成等众多人士的大力支持。大田乡贤组织民众,腾出文庙、朱子祠和县体育场馆等最佳办学地点。1939  1  27 日,叶维奏精心安排陈嘉庚同美公路公司汽车运载,或组织徒步行军,将全校 14 个班 614 名师生以及大量教学设备翻山越岭送往大田。

在从安溪到大田的崇山峻岭中,师生们背着行装,唱着抗战歌曲,艰难跋涉。尽管路途遥远艰险,但心中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相互扶持,月,人员和设备全部安全内迁大田。叶维奏在清点东西时发现,惊喜地发现,尽管许多师生脚上满是血泡,腿走“瘸”了,可十万册图书、千余件仪器却丝毫无损,校董陈村牧连夸“这简直是奇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得以在 1939  2  22 日提前开学。

开学后,困难并未减少。面对“一穷二白”的办学条件,叶维奏没有退缩。在当地集美校友和士绅乡亲的支持下,他一方面分函聘请教师,另一方面积极修葺民房用作校舍。先借用文庙、朱子祠、县体育场馆为办学场所,安顿师生。校刊《集美周刊》第498期记述了当时的情形:“经匝月之经营,费全部之精神,规模粗具,现该校员生已陆续到齐。连日当地士绅前往参观者踵趾相接,对该校搬迁之迅速,筹划之周详,均称赞不置云。”

1941年10月叶维奏(左6))与三校教师合影

叶维奏主持集美职校的三年,是集美学校最为困难的时期。但集美学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作为私立学校,在烽火岁月中不仅没有停办,而且越办越好,学生人数不减少反而增加。在深山坚持开办水产航海教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唯一没有停办该专业的学校。为抗战后的国家、特别是台海两岸的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1939  9  20 日上午,日寇战机轰炸大田城,集美职校驻地和邻近的大田中学被炸,图书、仪器损毁殆尽。师生们没有被吓倒,10 月起,移师更为偏远的玉田村。起初,因没有操场,无法进行军事训练、上体育课。叶维奏积极与当地范氏族长商议,村民们被师生精神感动,填平风水池给学校整出三个操场,还腾出 43 处宗祠、民居用作校舍。为便利农科同学实习,租农田数亩为农场。大田县仙亭山上的“森林课堂”成为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叶维奏坚决贯彻校主陈嘉庚的指示,全力支持进步师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师生发起“一日一分”认捐、节衣缩食、认购救国公债等活动,出版《抗日英烈传》宣传抗战事迹。和大田民众一起捐建“蔡公亭”与“大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为适应战时需要,集美职校师生统一着制式服装,配设军事教官,开设抗战理论课和军事战术课,训练学生的侦查谍报、枪械使用、车马驾骑、单兵战术、捕俘格斗、化妆、游泳等技能。“大田集美师生的战术动作规范、水平高,其军事素质胜过一般的部队,可与正规军校媲美……”时任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夸奖集美师生军事素质高。

 1939  9 月下旬起,集美职校师生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褒奖抗战英烈的事迹。同年 12 月,中共在集美职校建立了农科(地下)党支部。

叶维奏,这位杰出的教育开拓者,与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先辈们在抗战烽火中坚守教育的火种,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艰难中砥砺前行,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希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更应铭记那些在艰难岁月中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先辈们。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教育乃国家之根本,知识是民族之希望。无论何时,我们都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文根据《叶维奏:临危受命赓续集美学校的开拓者》一文改编,原文作者: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学者、厦门集美校友总会陈嘉庚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廖永健、集友银行厦门分行华侨金融部副总经理陈为民)





END


海峡商业记者:昌利君
编辑:林芃
审核:麦子

海峡商业杂志
福建日报主管 省级财经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