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商学评论》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主管、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主办的一本刊物,以研究“海派商学”为办刊特色。目前,已出版发行“百年商学”、“未来商学”、“元宇宙”、“全球化”、“城市美好”、“人工智能崛起”以及“开放化与本土化”七辑主题文集。该系列文集旨在“赋能商学教育,传播商业文明”,不仅回顾了海派商学的历史,还展望了商学的未来,更关注当下的商业热点。在视野上,它立足上海的城市和商业动态,讨论其中的海派管理和海派文化。在时机上,国内国外的双循环的新格局也召唤我们去研究新时代机遇下的新海派商学。
摘要
SUFECOB
企业的国际化创新大发展,对于企业自身成长和国家科技实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发展趋势、作用效果、实例分析和应对挑战四方面梳理总结近20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创新之路,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
很长一段时间里,发达经济体的跨国企业被视作国际化创新的主体。它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低成本的创新要素,推广和应用成熟技术并抢占市场份额。新兴经济体在跨国企业实施国际化创新战略的过程中,主要扮演东道国的角色。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后发企业的国际化创新越来越活跃。实施国际化创新战略为新兴经济体企业获取国际前沿技术提供了重要通道,有助于它们缩小与发达经济体先行企业的技术差距,实现创新追赶。我国作为第一梯队新兴经济体,自“走出去”战略提出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全球化发展队伍。创新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在企业国际化投资中所占份额不断提升。在新发展格局下,二十大报告对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新要求。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核心主体,其国际化创新理应在开放创新生态中占据核心地位。厘清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的发展趋势、作用及所面临的挑战,对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
从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的成功数量和交易金额迅速增长,即使是2016年起受到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增速也长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区位分布越来越广,2000年中国企业仅在5个东道国开展海外并购活动,而2020年的东道国数量则增长到了58个。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是企业国际化创新更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在东道国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企业可以就地聘用创新人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东道国的市场需求,明确创新方向;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全球前沿技术等。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新设数量和在绿地投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备案结果公开名录》,仅2015年中国企业新设立的海外研发机构多达4 008个,占国内企业当年设立境外企业(机构)总数的40%。在区位分布上,以上市企业为例,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中心——美国和德国,设立了最多的海外研发机构,这体现了中国上市企业利用国际化创新进行技术获取的核心动机。从行业活跃度看,与海外并购类似,技术密集型行业内企业是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主力军”。
从整体看,2000—2020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主要特点:创新投资越来越活跃,投资区位集中于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作用效果:
促进企业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创新绩效
实例分析:华为的国际化创新历程
应对挑战:面对不断加码的技术封锁措施,
需要扶持创新与替代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