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HOME
你想家嗎?有心理學研究[1]指出,在新同學剛到外地就讀大學的首三個月期間,90%以上新同學表示曾經思念家或家人。我們除了正嘗試融入校園及澳門的生活外,也正在適應第一次離開家的生活,比如需要自理及不與家人同住等等。
正所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同的月亮,不同的城市,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家/思鄉是一個常見的現象,指一個人由於離家而感到困擾,持續想起家、家人以及相關物品(如家庭合照、以往常去的地方等)的情況。
此時,有些方法也許可幫助你調節想家的情緒,幫助你更好地在新城市生活[2]:
1
朋友的支持
FRIENDSHIP
我們可能在自小生活的城市認識較多朋友,與他們文化也更相近。在新環境生活時,發現身邊人與自己的文化背景、思維模式或價值觀可能不同,這可能是其中一個我們想家的原因。此時,我們可嘗試:
認識新同學
認識同鄉
可嘗試在新環境裏認識新同學,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身邊同學也是離家來到新環境,結伴適應新環境。
可嘗試結識來自同一城市或地區的同學,更易以共同語言表達自我及了解雙方笑點,也更能了解新環境生活的共同挑戰,彼此支持。
2
文化的適應
CULTURE ADAPTATION
在文化方面,如果我們來自與澳門文化有較大區別的城市或地區,可能需更多時間適應:多嘗試與在澳門生活多年的長輩或本地人,如老師或宿舍輔導員,交流文化異同,比如在澳門餐廳及內地餐廳的叫餐流程可能有所不同。從熟悉澳門文化的人身上獲得支持,以探索及適應新文化,建立在校園乃至澳門的歸屬感。
3
熟悉的事物
FAMILIARITY
在新環境中尋找或創作與家裏類似的事物:
吃家裏常吃的食物,如帶上喜歡的食物,網上購買家裏零食或在節日期間與同鄉們一起煮家鄉菜,解思鄉癮,回味無窮!
帶上親人的照片、家人送給自己的禮物、在家常用的物品等。例如有同學帶上家人在幼年時送予的玩偶,表示當看到玩偶時就像家人在身邊,或者看到玩偶在宿舍時,覺得宿舍也有與家裏類似的物品而感到安心。
4
關注想家的感受
MISS YOU
平常化想家的想法與感受,想家是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向朋友們抒發感受。
5
家人的支持
SUPPORT
家人對於我們在外生活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與家人保持聯系,商量好一個固定打電話與視頻的時間,了解家裏近況,都能讓我們感覺仍然是家的一分子,對家有安全感。
告訴家人想家的感受與情緒,獲得他們的理解及增進關係。
在我們很想回家時,嘗試向父母表達獨立生活及成長的努力,以獲得父母的認可及鼓勵,家人的支持往往是我們在外地生活及進行探索的動力喔!
思念家及家人,代表我們對家及家人有著濃厚的感情,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們可以很想家,也投入到新環境當中,收獲寶貴的經驗。在外讀書的幾年將會成為我們一生中特別深刻寶貴的時光,畢業後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家。
如果同學們想傾訴對家的思念,或者想探索如何適應校園或澳門生活,歡迎申請心理諮詢與輔導服務,讓我們一起面對生活上的挑戰。
1 English, T., Davis, J., Wei, M., & Gross, J. J. (2017). Homesickness and adjustment across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 A longitudinal study. Emotion, 17(1), 1.
2 Thurber, C. A., & Walton, E. A. (2012). Homesickness and adjust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60(5), 415-419.
▲更多活動資訊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及官方網站
澳門科技大學 | 學生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