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蛇年话习俗:那些代代相传的新年仪

文摘   2025-02-01 19:30   四川  

2

0

2

5

// HAPPY NEW YEAR //

蛇年话习俗

那些代代相传的新年仪

初2023级10班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每至此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烟花、看春晚等等,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是春节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春的红色"开场白"


新年贴春联,是镌刻在国人血脉里的仪式感。每至春节,红底黑字或金字的春联便会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门上依次铺展,我先把旧春联小心撕下,再将新联抚平展开,用刷子蘸上糨糊,均匀地涂抹在背面。随后,我登上小凳子,双手举起春联,和家人一人一边,调整位置,慢慢压实。这一刻,它们宛如岁月的特殊使者,将旧年的尘埃轻轻拂去,把新春的希望热忱捧来。


- HAPPY NEW YEAR -




围坐一桌,

共赴这场新春"食"光


年夜饭,作为春节的重要习俗,堪称这个节日里最温暖、最具仪式感的环节。在北方,饺子是年夜饭的主角,有的人家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期盼吃到的人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南方则有汤圆、水磨年糕等,汤圆意味着阖家幸福、圆圆满满,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鱼都是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火锅也是常见的选择,一家人围坐,看着锅中食材翻滚,热气腾腾,预示着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在这特殊的夜晚,一家人围坐桌旁,聊聊过去一年的经历,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彼此的关爱与温暖在欢声笑语中传递 ,亲情也在这一刻愈发深厚。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 HAPPY NEW YEAR -




烟花绽放,

把新春的浪漫拉满


烟花,是新年永恒的浪漫注脚。在过去,线下放烟花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夜幕降临,一家人围聚在空旷的场地,长辈点燃烟花引信,孩子们则捂着耳朵,既紧张又兴奋地等待。随着“嗖”的一声,烟花直冲云霄,刹那间,五彩斑斓的光焰在夜空中绽放,红的似火、紫的如梦。那声声巨响,驱散了旧年的阴霾,带来新岁的希望,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都成了年味的独特标识。

然而,出于安全与环保考量,线上放烟花应运而生,成为新潮流。在手机或电脑屏幕前,手指轻点,便能开启一场烟花盛宴。虚拟的烟花特效同样绚丽夺目,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分享自己“燃放”的烟花,还配上新年祝福,瞬间点燃了亲友间的互动热情。无论是线下的真实震撼,还是线上的便捷温情,放烟花始终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照亮了岁岁年年。


- HAPPY NEW YEAR -




春晚一开,

年味儿就来了


在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李子柒一出场就惊艳到了所有人!她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蝴蝶仙子”,穿着一条超美的长裙。这裙子可不简单,颜色是用栀子、苏木这些植物染出来的,上面的花纹是南京老师傅用木机织出来的云锦。腰间的流苏璎珞,是河北大妈花了半个月用绳结手艺编的。她双手一展,一对3米宽的巨大蝴蝶翅膀就跟着舒展开来,那蝴蝶翅膀的骨架用的是潍坊风筝的扎法,表面贴的金箔来自云南的古老织金工艺。而且啊,她的桂花头饰、璎珞腰链等配饰,也都巧妙展现了英山缠花等13项非遗技艺。李子柒就这么把非遗文化用一种特别鲜活、特别美的方式,带到了大家面前。

要说这春晚的小品《借伞》,那也是相当精彩!它是根据《白蛇传》里“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改编的。船夫阎鹤祥载着“许仙”闫佩伦一亮相,就把大家带入了那个情境。然后,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的“许仙”“白素贞”“小青”轮流登场,和闫佩伦版许仙“过招”,那场面别提多有趣了。尤其是赵雅芝和叶童这对经典的“白娘子与许仙”一出场,熟悉的《前世今生》音乐响起,瞬间勾起了大家满满的回忆。

#HAPPY NEW YEAR#


- HAPPY NEW YEAR -




从贴春联时对美好寓意的探寻,到年夜饭桌上家人间的温馨互动,再到烟花绽放时心底的那份雀跃,以及春晚陪伴下的欢声笑语,每一项习俗都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深的理解。春节习俗承载的不仅是传统,更是我们对家与团圆的眷恋。未来,也让我们一起将这些习俗延续,让这份温暖和喜庆永远传承下去。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巳巳如意,福禄穰穰!!!




 - END -


图/文:初2023级10班

编辑:官雪梅

审核:王玉玺

终审:王开莉

成都龙泉向阳桥中学
成都市龙泉驿区向阳桥中学各项活动、教学、新闻、宣传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