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评说|以科技创新之笔绘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宏伟蓝图

时事   2024-12-25 12:37   北京  

时报评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一决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如今,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汹涌来袭之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改变着产业的生产流程、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科技创新通过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使其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从而构建起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应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新挑战的关键之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日益细化,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愈发激烈。在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少数发达国家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占据着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掌握着全球产业竞争的主导权,对我国产业发展形成了“卡脖子”制约。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唯有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才能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增强产业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实现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攀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对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新兴业态,如工业设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等,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更加专业化、高端化的服务支持,提高了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物流、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之间的协同共进、优势互补,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
    
然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尽管我国近年来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且研发投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原创性科技成果的产生;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高端创新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人才评价、激励等制度尚需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节,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健全、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不少科技成果未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制约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主体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政府应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领域集聚,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校和科研机构应优化学科布局和科研资源配置,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支撑;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总之,应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科技创新之笔绘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宏伟蓝图,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监制:杜    鹃

主编:程子桐

编辑:李思潼

中华工商时报《全联通》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营经济权威新媒体平台

投稿信箱:cbtqlt@163.com

中华工商时报全联通
中华工商时报旗下原创新媒体:聚焦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联通工商联、商会系统,中国民营经济的权威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