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庆博士论文《郭胜引渡案与英国殖民法的在华演变(1842-1882)》获评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文摘   社会   2024-07-05 11:52   北京  


20247月,由李红海教授指导、史庆撰写的《郭胜引渡案与英国殖民法的在华演变(1842-1882)》获评2024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章以作者于剑桥访学期间收集的数十万页原始档案为基础,经作者与导师多次交流讨论,不断改进思路、完善细节,历时两年得以完成;后来修改过程中还充分吸收了答辩委员会及盲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文章以1871年香港郭胜引渡案及其全球类案为出发点,探索以“自由”为核心的英国法原则在对华殖民中不断外溢的过程。文章的主要特点在于以19世纪英帝国形成的“殖民法”体系为背景,还原了英国法成为全球法的历史语境。
文章第一章关注的是法律选择和管辖确认,提出英国法官以“领事裁判权”为逻辑出发点,在拒绝引渡中创造出对涉港中国人的域外管辖权。
第二章关注的是英国殖民法的示范效应,提出普通法相较于制定法的强说理、可通约、重历史、易传播的特征,这是英国法获得普遍性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关注的是中日两国对英美法的早期继受,提出日本追求在欧洲国际法体系内效法“最文明”国家,而中国则试图并置朝贡体系和欧洲国际法,但在管辖权对等和中国法域外适用中遭遇了困难。
第四、第五章则从帝国权力结构中展现了普遍性原则的生成原理,提出边疆的法律多元特质使得殖民官员需要在制度竞争中展现英国法的普适性。
文章突破了法学以国别为框架的研究范式,揭示了法律形成和适用的内外逻辑。


COMMON LAW



导师评语

文章从1870年代香港的郭胜案出发,通过探讨主审法官斯梅尔拒绝引渡郭胜之实体和程序理由、后续英国法对苦力贸易的规制和禁绝的理由、日本在后来碰到类似案件时主张管辖权的理由,以及殖民地行政-司法权力的分置与冲突、殖民地臣属族群的受托人和殖民者有关殖民法解释权的争夺等一系列问题,展示了英国法在涉殖民地案件的司法管辖、法律适用、对他国的示范效应,殖民地地方宪制,英国法原则与各殖民独特文化之互动等多方面的具体展开方式,反映了英国法从王国法到全球法的转变,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英国殖民法的形成和扩展。
整篇文章从个案出发,以小见大,不是从任何先在的理论模型出发,而是通过对实证材料的仔细分析和爬梳,总结出英国殖民法形成和扩展的基本进路。其中揭示的几对紧张关系(微观政治与宏观影响、法律选择与管辖原理、制度模板与示范效应、帝国思想与殖民政策、作为对立帝国思想之地理道德学和普遍道德原则),为我们客观理性地理解英国殖民法的形成路径、运作机制和扩展模式,提供了生动形象且极具理论性的思考,这是当下国内的各种帝国研究所不具备的。
总体而言,该文章在普通法研究中属于新的选题,作者有清晰的方法论自觉,占有并使用了大量一手档案,材料和观念的分配和组织比较合理。文章写作流畅,资料扎实,论证充分,有独到的分析、阐发和理解,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附文章目录



 





普通法之路
本平台旨在介绍与英国普通法相关的信息、知识、思想、方法等,推进中国法学界对普通法的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