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总觉得,自家孩子比别人家的笨。
成绩不好,是因为笨;
学什么都不如人,是因为笨;
宁愿玩手机也不学习,是因为笨……
其实,哪有那么多笨孩子。
孩子上课不听,作业不写,平时不翻书,考试不动笔,这不是笨,而是懒。
孩子上课光记笔记,下课光会背书,平时都会做,考试全忘了,这不是笨,还是因为懒。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积懒成笨」。
没有天生的笨孩子
笨是“懒”出来的
前几天,办公室有一位老师讲了她班上的一件事。
月底单元测试,有几名学生不及格,阅读题完全没做。
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还笑嘻嘻地说,“我太笨了,不会做”。
老师忍着气,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划关键词,怎么根据关键词答题。
好家伙,他们居然把一整段都画出来了,等着谁报正确答案似的。
“没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从教多年,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的笨是由懒养成的。
所谓「积懒成笨」,就是孩子长期不主动学习,不主动思考,久而久之,大脑变迟钝了,学习跟不上了,成绩也就越来越差。
※第一种是行为上的懒惰。
学习不愿动笔;作业拖到最后一刻;不求上进每天浑浑噩噩;沉迷手机电脑游戏,不愿在学习上花功夫。
※另外一种是思维上的懒惰。
上课拼命记笔记,但基本没动脑;写作业只做简单题,不愿思考难题;遇到枯燥的内容就逃避,停留在学习舒适区;经常学习到深夜,但并没有吸收多少。
这两种“懒惰”,才是孩子学不好的根源。
懒得动笔,孩子总是不认真学习,根本谈不上会有好成绩。
懒得动脑,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上了高年级就会越学越吃力。
哲学家富兰克林曾说:
“懒惰行动得如此缓慢,贫穷很快就能超过它。”
因为懒惰,孩子在学习上的“欠债”越来越多,最后真成了一无所有的“笨蛋”。
没有天生的懒孩子
懒是“惯”出来的
我们不得不追问一个问题:孩子的懒惰究竟从何而来?
是天生的吗?可“别人家的孩子”都很勤奋啊!
是后天养成的吗?可“自家的孩子”怎么教怎么懒!
或许,家长是时候反思了。
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式教育,能不管就不管。
“我那么忙,哪有时间管孩子?”
“教育孩子,不都是老师的事儿吗?”
“不想管孩子太多,只要孩子开心就好。”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包办式教育,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做好。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就在旁边辅导,教一道就让孩子写一道,写错了马上火冒三丈。
被父母监控的孩子,脑子僵住了,手也停住了,指望父母直接告知答案。
在这样的“辅导”下,孩子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如何学会自觉学习?如何养成学习习惯?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
“家长直接辅导孩子写作业,会让孩子失去思考的过程,每做一步都等着家长提示。在这种压迫与恐惧中,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专心写好作业了。”
是的,父母不管,会让懒散吞噬孩子的自律。
父母管得太多,也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离开父母什么都办不好。
作家路遥曾说:
“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溺于温柔之乡,就更削弱了重新投入风暴和挑战的勇气。”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懒,最后就成了一无所长的“笨蛋”。
多少孩子的天赋
毁于父母的懒惰与放弃
《伤仲永》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
5岁神童方仲永,随便指一物就能作诗,文采斐然,令人惊叹。
如此有天赋的孩子,只要坚持学习,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可他父亲却不让儿子学习,反而带着他到处访客,从中获利。
结果,方仲永终于积懒成笨,泯然众人。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但父母不好好教育他,任由他荒废天赋,只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这就说明了:
父母的认知和教育方式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网上有一个读二年级的女孩,她的自律程度连成年人都自叹不如。
每天六点半起床后,她就开始晨读、背书;
放学回家后,不用爸妈监督,第一时间就写作业;
即使在周末,她都坚持每天练字、阅读、做运动等。
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对她从不间断的管教与督导。
她妈妈给她制定了一系列家规,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还给她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陪孩子一起完成。
慢慢地,女孩就变得越来越自律了。
教育,从来不只是考验孩子,更考验着孩子背后的父母。
家长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给了孩子尊重与必须遵守的底线;
家长态度强硬而要求严厉,给了孩子底线,也施加了很大压力;
家长态度模棱两可,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家长完全不管,给了孩子不努力、不学习的理由。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父母给予孩子什么教育方式,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学成绩不是重点
培养习惯才是关键
一位教学20多年的班主任曾这么说:
“在小学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摆脱“积懒成笨”的陷阱,关键在于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1.今日事,今日毕。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开展学习,有条理地规划时间。
学会珍惜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改掉拖拉懒散的坏习惯。
2.自己事,自己做。
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检查、订正,自己整理课本、书包。
学会独立学习 ,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不依赖老师或父母。
3.专心学,用心想。
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时开动脑筋,踊跃发言,不懂的及时提问。
课后做好复习,确保掌握当天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来巩固。
4.多质疑,多提问。
凡事多想为什么,为什么题目要这么解,为什么老师要这么教。
主动消化所学的知识,积极解决学习的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5.勤反思,勤总结。
利用周末反思,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法要如何改善。
每次考试后整理错题,发现没学好的地方,及时做好查漏补缺。
以上种种习惯,才是“盯”孩子学习的关键。
教育孩子,就是帮助孩子和惰性作斗争,希望所有父母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