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立德 方正严实
竹制折扇,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制作工艺精湛,扇面绘画丰富多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竹制折扇文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却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
在宜兴一个古镇——太华镇,就有那么一批能工巧匠,他们是时代的匠人,以匠心,铸就不凡之作;以匠魂,唤醒世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其中一位折扇的传人:汤忠财。
秋风里,阳光下,朝露中,少年们走进那古朴的乡村小屋,也将揭开那竹制折扇的秘密。再简单打了招呼后,便进入主题,对汤老师进行了采访。
记者:“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竹制竹扇文化历史悠久,那您是在什么契机下接触到这门技艺的呢?”
汤老师思索片刻,开口道:“大约在16岁初中毕业后,开始学习制作。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耳濡目染,开始只是为了学一门手艺,能够帮助父母减轻生活压力,后来随着手艺越来越熟练和精进慢慢喜欢并爱上了这样制作。”
“这把竹扇具体的工艺有哪些?对竹子有什么要求吗?”
“扇子主要分成扇面和扇骨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扇骨,工序十分复杂,一共有120多到工序。纸扇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从选材、设计、雕刻、裱纸、绘画到装裱,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另外,我认为裱纸和绘画是最能体现匠人精神的环节。裱纸要求匠人对纸张的湿度、张力有极高的掌控力,而绘画则需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创意,这两步直接决定了扇子的美观与耐用性。”
“近几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门技艺的继承与发展目前面临着什么问题呢?”
“扇子从明清发展到现在,历经了多个朝代、时代的变迁,但是扇子的制式始终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古人无论在扇子的制式还是样式上,都已经做到了极致。这些制式历经了时代的考验才能流传至今,如果想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想再前进一步,其实是很难的事情。但现在时代的进程与发展却离不开创新,这是我认为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在传承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性与个性化,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行。其次就是民俗文化逐渐丢失,能够欣赏折扇并懂得其讲究的人多为一些年纪较大,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了解较少,导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匮乏。西方工业文化和新兴商品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年轻人更倾向于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减少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传承。”
沉默片刻,他缓缓开口:“但我相信这些问题终将解决。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希望华峰扇坊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举行各国展览,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更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扇艺。另外,逐步走入学校,与学校进行互动,手艺传承给未来的栋梁。目前,我们计划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动,比如扇艺工作坊、展览等,让更多人亲手体验扇子的制作过程,感受扇文化的魅力。”
竹制折扇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作为一名文化传承者,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将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责任。通过学习和传播竹制折扇制作技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汤老师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逸气假豪翰,清风在竹林,竹器文化自古就承载着君子的风尚情操,竹子的空心有节、坚韧不拔,象征着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品格。竹器的造型和色彩,将自然界的质朴与温馨带入生活,每一件竹器都饱含着匠人的匠心和对自然的感悟。
走出院门,青山远黛,云淡风轻,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传承,说白了,就是身后小溪潺潺,细水长流。虽然微小,却不曾间断,虽曲折,却不曾迷妄,终将汇入大海。
林间淮竹,胸中怀竹,传承者们,先挑起清风明月,再负起那家国大业。他们身前是青山,身后是灯火阑珊。承其志,赋其神,是为竹之志。
宜兴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1)班
小组成员
潘柯锦
申蕊琪
梁煜轩
王镱桥
陈鸿翔
指导老师
刘蕾
竹影摇风处,折扇展乾坤。
竹制折扇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岁月长河里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追求。
竹与扇的结合,就像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在今日依旧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让人深深沉醉于这竹影摇风的折扇世界之中。
编者感悟
编辑:张 怡
初审:周 华
二审:王正清
终审:韩 辉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留下您的“赞”,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