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立德 方正严实
◤
卢象升
家乡人物志
◢
明之亡,始于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书〈卢象晋传〉后》)
卢象升,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的一个乡绅家庭。祖先卢湛在南宋时因在宜兴做县令而从浙江鄞县落籍于宜兴之茗岭,称“茗岭卢氏”。
卢象升以读书人身份步入仕途,殿试中以二甲二十五名获赐进士出身。他看似是文弱的书生,实则天生神力,文武双全。明史记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
明天启四年,卢象升奉命离开京师前往河南清远仓督饷,可是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又哪有余粮去交,最后只能逃亡他乡。作为前来督饷的户部官员,卢象升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他给朝廷上书,说明了河南一些地区的旱情和民情,并请求朝廷减免税赋。地方上一些正直的官员见督饷官为名请命,也纷纷上书。在卢象升与一些地方官的努力下,朝廷免除了百姓所拖欠的税赋,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老百姓纷纷对此感恩戴德。
卢象升也凭借此事擢升为大名府知府。明朝晚期,朝政腐败,地方黑暗,风气败坏。许多地方的官吏与社会恶霸相勾结,压榨、盘剥着普通百姓,冤案四起,民不聊生。到任后,他决定对大名府进行一番整顿,他对原先审过、已经结案的案子以及一些还未决的案子进行审理,对于这些冤案,他立刻为被冤枉的老百姓沉冤昭雪。
▼
当时在大名府有一个号称“九省通家”的恶霸,此人本是富家子弟,勾结多地官吏,广收党羽门徒,组成了遍及多个地区的罪恶势力,草菅人命。在那个有冤无处昭的时代,谁会愿意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人,得罪达官显贵,影响自己的前途。但是就是在这些不好处理的麻烦上,卢象升亲自带人前去将恶霸捉拿归案,按照《大明律》,判恶霸斩首示众,上报刑部批准后,公开进行处决。行刑的那天,大名府城中欢声雷动,老百姓纷纷高喊卢象升为“卢青天”。
正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卢象升做到了,时代是黑暗的,但总有人逆流而行,他们像星星之火,微弱,却照亮了人间。
书生到将帅,是满腔的爱国情怀在激荡。
流民成积,战乱四起,在曹文诏等名将战死之后,卢象升能够扛起大旗,顶住压力,成为当时打击农民起义军的一股清流,战场上英勇无畏,身先士卒,能降就安抚,不能降,不断扰乱的,他也不会心慈手软,刚柔并济的方式,让许多农名军首领不得不信服。也使他在农名军起义上战绩显著。提到农名军就不得不提他组建的天雄军,名震关外,是当时战斗力排名前几的军队。
在抗清上,他是坚定的主战派。
崇祯十一年二月,卢象升镇守边疆,皇太极多次讲和,都被他予以拒绝,强调“他夷可抚,东虏断断不宜轻抚”,并对皇太极严阵以待。朝廷上主和人数众多,他不愿听从杨嗣昌等人主和的意见,在边疆战场又处处受牵制,缺军饷,缺人马,消息传播慢,种种因素下,接连经历几地失守,中央由主和派把持,无人为他正名,崇祯不满,以侍郎衔督师,令他戴罪立功。
十二月十一日晨,卢象升“自誓必死”,走出营帐,先四面拜,然后训示部众说:“吾与将士同受国恩,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众官兵皆泣,莫能仰视。之后,卢象升率师出征,激战之下,终是寡不敌众,身中三矢四刃,倒地殉国。死时年仅39岁。
他死后,大名、广平、顺德三府民众“不分少长男女,皆为流泣,甚有痛其亡发狂疾死者”。可怜英雄未遇明君,家属请求褒恤,崇祯帝不允。直到杨嗣昌死后,崇祯帝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烈。
▼
供稿
高一(2)班
孙心怡
指导老师
周 华
▌END.
编 辑丨张 怡
终 审 | 韩 辉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留下您的“赞”,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