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宸个展 | 寻找源代码

文摘   2024-07-29 20:01   四川  




  调查 / 话题 / 记录 / 课堂 / 预告 推荐 



























《观痕》
文/康书雅

佛像形象唤起了人们的超越性与不执着的普世价值,而丁浩宸的影像则如同一种对佛教物质文化的情感书写。在当今社会与文化背景下,他的《观痕》系列把焦点聚焦在那些被风化、侵蚀与损毁的佛像痕迹上,在传达悲剧性的同时,给予我们思考。

被盐碱侵蚀的佛像

尺寸:110 cm x 80 cm

材质:铝板

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在其著作《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中,描述了怀古诗从魏晋(220-420)到唐(618-907)以后的发展,以此作为审美体验的例证,围绕着“侵蚀” (erasure) 和“诗人对消逝的历史现实的观念”,体现出复杂的情感。
的确,《观痕》以感性的方式展现复杂的图像,揭示了消失的古迹,同时暗指正在消逝的当代。在丁浩宸关于《观痕》的书写中,作者哀悼了“几十年来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相融合”,却由于它们脱钩而“再度背道而驰”的现象。
尽管《观痕》中充满了悲观与无奈的情感基调,最终的情感导向却是一种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的坚韧与释怀。丁浩宸将焦点放在美好事物的腐坏、侵蚀、变形、氧化,或其他形式的损毁之上,舍弃或绕过了将神性崇高化的叙述方式,其真实与勇气不言而喻。
被流水侵蚀的北宋佛像
尺寸:108 cm x 83 cm

材质:亚克力板

在《被流水侵蚀的北宋佛像》中,作者通过黑白图像在亚克力板上形成强烈的反差,让我们注意到仿佛女神曾在此地哭泣,而我们有幸在这惊鸿一瞥中走近她的内心世界。
废墟所引发的情感,提醒我们关注生命的永恒与无常,即便是这些“佛”,也要以它们特定的形式 (iconic form) 经历这一切。它们正如人类一样,经受水、风、地震等自然因素的洗礼,以亚克力板作为印刷材料呈现出更加通透的质感。
这不仅具有逻辑和展示的实际意义,同时给观者带来更好的触觉感受。在铜和铁上印刷的图像在观感上与其在亚克力板上的呈现不同,因为金属能够捕捉更多的光线,在弱光下散发辉光,使图像呈现出更为厚重的质感。

风化的观音像(宋)

尺寸:176 cm x 120 cm

材质:铝板
上文中已经提到丁浩宸在摄影色调中体现的情感复杂性。的确,我们可以从这些微妙的感受中体悟他以镜头为笔的“情感书写”。丁浩宸在研究被忽视的佛像时,为佛教文化遗产引入了一种独特的情感维度,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重新演绎了佛像形象。
例如,他在图像中表达了内心的疑问,并以较少的裁剪、不刻意营造有冲击力的角度或构图来表达自我对话。这种简化的摄影语言使我们感到震撼。他试图在作品主旨中抹去神性,将焦点更多地放在苦难的描述上,并通过心灵去揭示,让观者在平视、对称、标准镜头中与作品交流。

被流水侵蚀的佛像

尺寸:176cm x 120 cm

材质:铝板

观者在情感的层面上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对作者心中的意象或理想的形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些石像看起来不再冰冷,它们仿佛开始呼吸,变得有血有肉。丁浩宸不是将一切事物神化,而是将神界拉到人间,宣告着当神成为人时,人即是游走在人间的神。

关注的缺席:自然与文化交互的生态学

在《观痕》中可见,自然与文化的对话发生在数天、周、月、年,乃至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之间。自然的摧毁之力主要来源于风和水。风藏在隧道与洞穴之中,或隐藏于开阔的环境,它能改变形状和色彩,有时甚至无形无色难以识别。而水则寓于汹涌的河流,或成为天上落下的雨,塑造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被流水侵蚀的佛

尺寸:186cm x 120 cm

材质:铝板

进一步侵蚀与变化的因素还有盐碱、苔藻、烟火、渗出朱砂的岩层、含铅涂料的氧化反应,以及藤蔓、树枝、根系泛滥。这些被忽视的现象逐渐形成,留下人类文化领域与自然元素领域相互作用的痕迹。

宋代佛像含铅的颜料氧化后变黑

尺寸:176 cm x 120 cm

材质:铝板

若进一步深究丁浩宸作品的情感元素,我们会发现,只有通过物质性,才能为作品所触动。在打印摄影作品之前,他会先关注物质力量在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上留下的痕迹,然后根据他想要的印刷方式选择材料。

新华书店旧址被砌在墙里的宋代水月观音

尺寸:186 cm x 120 cm

材质:铝板

可选择的材料包括:铝塑板、丙烯酸树脂、铝板、铁板、玻璃镜面板、微浮雕铝塑板、石膏板、硫化钡相纸和银卡纸等,这些材料都能创造一种质感的视觉体验,敏锐的观者能够从中获取一组图像数据,从而产生情感。
丁浩宸选择了金属、玻璃、石板作为印刷表面,替代了常见的纸质媒介,是对传统及19世纪达盖尔摄影术的呼应。这项技术最初在19世纪50年代被广泛运用。

被风化的唐代佛像

尺寸:120 cm x 90 cm
材质:铝塑板微浮雕
作者使用的工艺并非照搬真正的达盖尔摄影术,而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达到那样的效果,以表示对传统的致敬,以及对消失的思想、技术、事物的缅怀。
这种印刷方式的效果在弱光之下尤为夺目,色彩通透,细节丰富,让CMYK的色彩展现出RGB的鲜艳。丁浩宸还结合了2.5 D浮雕技术,最大化地增强照片的质感。
《风蚀的大势至菩萨像(宋)》也是在铝板上印刷的黑白图像。这种舍弃色彩,转而采用高调对比的选择,以具有冲击力的角度和构图,展现出故事叙述的张力。
风蚀的大势至菩萨像(宋)
尺寸:108 cm x 83 cm
材质:铝板
这个故事的视角很独特,而丁浩宸必须爬到树上,才得以捕获。画面左下角的对角线延伸至菩萨的下巴,仿佛支撑着菩萨,使其在风雨侵蚀的年岁中得到片刻安宁。
另有一尊佛陀坐于其前额,由于风的侵蚀,早已面目全非,只留下残酷的抽象痕迹,却又充满矛盾的美感。
相较于使用铜板和铁板等材料,以铝板作为印刷表面给人以松快的感觉,而非厚重感,同时为画面增添柔光,使其如银雾般洗练。这些佛像因人的关爱而诞生,又因漠然而毁灭。

盲山

尺寸:244 cm x 122 cm

材质:铝塑板

为了满足情感、文化及精神需求,人们曾拨出资金来雕刻、塑造和绘制它们。随后,一切都变了。人们不再关心,将这些石像扔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任其自生自灭。这一态度的转变,正是丁浩宸所关注的。
在《观痕》中,那些被风雨侵蚀的佛像大多极具清丽的美感,尤其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例子,作者通过银化的效应,呈现出佛陀与菩萨的古典之美。

长满青苔的民女像(宋)

尺寸:118 cm x 86 cm

材质:铝板

而其他形式的侵蚀,如苔藻、烟火、盐碱、铅氧化,以及植物生长等,画面则不那么直接,在构图、色彩、色调和效果上运用了更多的颜色。
在《长满青苔的民女像(宋)》中,从女孩外袍上妆点的淡紫色到其左肘旁边墙上跳跃的红色,呈现出令人惊奇而丰富的色彩。她在湿度与水气中浸透了上千年,如同今天的普通人一样,饱经沧桑,她的面容也随之变化。

含有朱砂的岩层渗入宋代佛像

尺寸:118 cm x 86 cm
材质:银卡纸

在《含有朱砂的岩层渗入宋代佛像》中,我们看到了由人为因素和朱砂这种特殊的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的破坏。在中国的传统中,朱砂是一种神秘的材料。在炼丹术中,朱砂被赋予特殊的力量。

朱砂所属的红色,代表着朱雀神鸟及其所居住的南方。而《密林中的群佛》则展现出一幅奇异的画面,树根和藤蔓蜿蜒曲折,仿佛欲将神灵囚禁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作为一道生态宣言,我们认识到,自然如何将一切有形与无形的人类文化吸纳其中,并将那些超验意义上的神圣之物循环再利用。

密林中的群佛

尺寸:120 cm x 90 cm

材质:铝板

两面性的在场:物我交互的生态学


丁浩宸的《观痕》不仅突出了情感维度,同时强调了生态维度。他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自然力量对物质文化的影响之上,以此来隐喻历史力量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并且为探讨人类如何对待非人事物,尤其是在对传统的反叛上,保留了一定的空间。


丁浩宸不厌其烦地记录下人们破坏后的场景。人类不再尊重和需要这些建立的佛像,反而以涂鸦、捣毁、劫掠的方式留下自己的印记。一些文物破坏者,仅仅因为情感冲动便随意破坏这些文化遗产。


而其他的文物破坏者,则出于蓄意谋划或由于某种信仰。如在那场运动中,佛是旧文化、旧思想、旧习惯、旧习俗的代表,是旧制度下的毒瘤。


被运动铲除干净的唐代佛龛

尺寸:110 cm x 80 cm  

材质:银卡纸

在《被运动损坏和自然风化后的宋代佛像》中,两尊佛像在遭受运动的摧毁后仅仅残留着褪色的痕迹。尽管这场运动主要是破除旧文化、旧思想、旧习惯、旧习俗,作为非人事物的佛像仍无法在这场运动中幸免。
人类对自然、动物及非生物的敌意、恶念、矛盾心理和忽视是一个关键的生态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质问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思考另一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重要。

被运动损坏和自然风化后的宋代佛像

尺寸:118 cm x 86 cm

材质:银卡纸

在这张照片中,除了残缺佛像的力量感与硫磺般的色素沉着(在炼金术的传说中,硫磺等同于魔鬼),更具感染力的是人们在供奉时留下的糖果。这些人至今仍在崇拜与信仰着佛像所代表的神灵。也就是说,不论那些不尊重且摧毁佛像的人如何残忍,关心佛像,敬仰、祷告、并为之留下贡品的人依然存在。




艺术家介绍


丁浩宸

摄影艺术家


1972年生于贵州贵阳,现职教于四川大学。从事摄影30余年,创作了大量摄影作品,曾经在国内外著名媒体和网站登载。





作者介绍


康书雅博士

学者、研究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翻译家、作家、诗人


1973 年生,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并获得古代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德国波鸿大学访问讲师、德国哥廷根大学访问讲师。言而履艺术国际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展览信息:


展览

《寻找源代码》


艺术家

丁浩宸


策展人

刘洋


开幕时间

2024.08.03 17:00


展览时间

2024.08.05~2024.08.26

13:00~18:00

周日闭馆


地点

集火艺术中心 东城拐街16号


票价

38元/人





编辑 | 朱朱









…你还可以从这里找到我们…



wechat

//客服 咨询 福利

集火机器人-jh92allab


微信视频号/抖音

//回顾 有趣日常

@集火实验室


微博

//日常 福利

@集火实验室


小红书

//预告 福利

@集火实验室


Bilibili

//节目 访谈

@集火实验室

集火实验室
一个基于城乡社区发展研究,综合文化、教育、艺术的社会创新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