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共振”沙龙·回顾|科研:超越可量化的价值,积累人生的智慧

文摘   2024-11-11 21:53   北京  

编者按

“共振”生涯规划沙龙是工学院就业工作委员会和研究生会精心策划的系列座谈活动,通过搭建与优秀前辈沟通交流的平台,来帮助同学们完成一场轻松而深刻的心灵共振,在学习前人成长经验的过程中找寻自我认同、明确生涯规划,积聚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能。

11月8日晚,首期“共振”沙龙在工学院1号楼210会议室举办。活动特邀管明阳、郎青林两位荣获国家奖学金的杰出博士生作为分享人,从自身在科研领域的探索出发,帮助同学们汲取科研的勇气,收获充实的求学时光。


活动现场


活动首先由管明阳博士进行经验分享。管博士对自己在泰勒弥散这一方向的科研经历进行了介绍与回顾,并就科研中的心态调整与职业规划展开交流。他指出,在科研基金资助范围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独立科研的能力与学术表达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他鼓励大家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根据自身的兴趣与情况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在不断的体验与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积累自身的学术经验与能力


管明阳博士分享


管博士坦言自己在第一篇论文的发表过程中也经历过诸多挑战与坎坷。他讲到,科研面对的是未知的事物与挑战,挫折必然是科研的常态。面对挫折,积极的心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充足的好奇心是保持科研动力的重要法宝。要通过反思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实现持续的进步与创新。



在职业规划方面,管博士指出,科研更像是一个磨炼的旅程,心态的成长、思维方式的变化、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是在科研旅途中的收获。科研所赋予的能力与心态,在从事科研以外的其他工作时也会有所获益。在职业规划方面,可以考虑将自身科研方向与未来从事职业相结合,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与跨学科技能,并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提高自身适应性与竞争力。此外,对于出国等情况,需要时刻关注不可抗力的影响,做好多手准备




接下来,郎青林博士结合自身经验,对本科生科研的意义、途径、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他首先总结了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两大意义:一是可以用作自身的兴趣测试,在师兄师姐的引领下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亲身体验研究生的科研生活状态,从而可以判断自己有无科研兴趣,辅助自己对未来是否继续走科研道路的规划与决策;二是可以增加与课题组的联系,从而在保研等环节具有更大优势。


郎青林博士分享


对于本科生科研的途径,郎博士指出,可以参加校级官方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也可以通过主动联系导师来获得科研机会。他幽默风趣地将这两类途径比作“正规军”和“游击队”,并详细对比了这两类途径的不同。随后,他强调,无论参与科研的途径如何,都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导师取得联系,本科生的科研经历不会凭空而来,机会总是要自己争取的。




在本科生科研的经验方面,郎博士首先对获取信息的途径进行了介绍,指出用好学院官网来获取导师和项目信息的重要性。在心态管理方面,郎博士强调,本科生科研是一种体验和训练,是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毫无成果完全是一种常态;在参与本科生科研前,要尽可能全面了解项目全貌再去做决策。在时间管理方面,他指出,本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好数理基础,建议在保证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参与科研活动。





在问答交流环节,有同学希望对数理基础在科研中的意义与重要性进行了解。管博士指出,尽管科研是一个开卷的工作,但在数理课上学到的的知识和技巧往往有助于形成对问题的本能和直觉,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与突破口。有同学询问,如果自身的兴趣点与擅长点不统一,该如何平衡两者的差别。管博士指出,在兴趣点与擅长点之间的选择,关键在于学术资本的原始积累,再感兴趣的方向如果缺乏正反馈,也会使兴趣消磨殆尽,因此需要审慎权衡地看待这一问题。还有同学想知道本科生参与科研时发现研究方向不感兴趣该如何应对。郎博士表示,本科生很难第一次就找到喜欢的项目,要多尝试,广撒网,对退出不要有心理负担,把它视为一种正常的事情。郎博士进一步指出,有些研究课题只有参与过才会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认识到自己不喜欢某个研究方向也是一种收获,但要做好判断,及时止损。


同学提问


在两位分享人分享结束后,伊照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一次次的共振中收获到宝贵的体验,走好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即使是弯路,也能更加享受路途中看到的风景。

活动最后,管明阳、郎青林两位分享人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两位分享人基于自己对科研的深刻体验,在能力培养、心态调整、职业规划等方面细致剖析了科研旅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与试炼,提出的建议真切中肯,能够很好地指导同学们对未来的规划与决策,并激励着大家主动迈出科研的脚步,在体验与试错中找到方向,勇攀高峰,实现自我价值与梦想


活动合照


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是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在与管明阳、郎青林两位优秀前辈的“共振”中,大家在内心积聚了更多前行的动能与勇气。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不惧岁月长。作为勇立潮头的青年学子,在面对科研或人生难题时,要始终保持心中有光,这份光是对知识的追求、对梦想的执着、对未知的好奇。以心中之光作为灯塔,就无畏于时间的流逝,即使面对困难挑战,也能保持坚定与勇气,在逆流中奋楫前行



第1期“共振”沙龙·微语录

01


微语录·一

在如今的科研环境中,独立科研的能力与学术表达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要在科研过程中锻炼自己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02


微语录·二

科研更像是一个磨炼的旅程。心态的成长、思维方式的变化、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是在科研旅途中的收获。

03


微语录·三

面对挫折,积极的心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充足的好奇心是保持科研动力的重要法宝。要清楚的认识到挫折是科研的常态,克服挫折也是战胜自我的过程。

04


微语录·四

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事物都可以被量化,科研所塑造出的良好心态与人格能让人终身受益。科研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积累智慧。

05


微语录·五

数理基础的重要性在面对困难的科学问题时就会体现出来。扎实的数理基础会转化成应对问题的本能和直觉,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与突破口。

06


微语录·六

在兴趣点与擅长点之间的选择,关键在于学术资本的原始积累,再感兴趣的方向如果缺乏正反馈,也会使兴趣消磨殆尽。因此需要审慎权衡地看待兴趣点与擅长点不统一的问题。

07


微语录·七

工学是“工道自然成,学为家国梦”,无论是坚持走在科研道路,还是就业、考公,都是在为家国梦奋斗。对自己的规划不要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8


微语录·八

本科生科研是一种体验和训练,是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没有必要指望自己非要做出什么很大的成果,不要太功利,逐渐提升自己更为重要。

09


微语录·九

本科生越早参与科研,试错的机会就会越多,但需要自学来弥补的专业知识也越多。如果过早参与科研,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反而得不偿失。

10


微语录·十

本科生科研,是要掌握科研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主动的把握科研,而不是被科研所奴役。

11


微语录·十一

一觅即中,钻研一行,是天选之子;反复横跳,广泛尝试,亦无可厚非。本科生科研更换方向的成本小,鼓励广撒网,多试错。

12


微语录·十二

尝试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在尝试中认识到自己不喜欢某个研究方向也是一种收获,但要做好判断,及时止损。


第1期“共振”沙龙·心有得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非常好的沙龙!很幸运有机会认识特别优秀的学长们,分享干货满满,氛围轻松愉快。本大一新生对本研和出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也进一步明确。关于学业和科研的道理听了许多,但今天的分享还是让我深深地共振了。组织者们辛苦啦,期待下一期。

2

首先,我被学长们的真诚所打动,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这些宝贵的经验,让初入大一迷茫的我对本研有了一丝明悟,在走弯路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学长们的无私分享让我们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少走弯路,节省宝贵精力。其次,工院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还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小礼品,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学院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了活动组织者们在一次次惊喜背后的用心付出。感谢学院的老师们以及学长学姐们为我们精心策划了这次活动!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3

两位学长自身都非常优秀、成绩斐然,他们分别从研究生科研与本科生科研的角度为我们分享个人经历,并慷慨地给予了相关建议。管学长研究生物流体力学的经历不仅让我对该领域产生了兴趣,更让我明白科研的艰辛,延迟反馈、对项目管理的极高要求和曲折起伏的研究过程都是研究者会面临的难题。学长ppt中点缀穿插的名言是他自己的微光,他也将其传递给我们,激励我们直面挑战、探寻真理。郎学长则从质疑、认识、成为、超越本研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本科生科研,重点强调了本研的关键时间节点、与正式科研的不同、对本科生的意义,启发我们把握这次机会,对科研、对自己的兴趣点都掌握更清醒的认识,可谓干货满满。






END


供稿 | 王光煜

摄影 | 严之行 闫奕成 周辉

排版 | 黄文欣

审核 | 伊照 鄢海涛 李文龙

工映青春
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活动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