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原副部长,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搞钱色交易

文摘   2024-10-02 08:39   广东  

👆点击关注,老陈和你说点真话👆  


    大家好,我是老陈。


最近,张少春的去职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在财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被解除副部长职务仅仅一个月后就陷入了麻烦。



张少春,男,汉族,1958年2月生,辽宁宽甸人,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19年5月13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张少春受贿案,对被告人张少春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百万元。


回顾张少春的履历,不得不说他在财政部的资历确实深厚。在我看来,能在副部长位置上坐镇12年,并辅佐四任部长,这份履历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职责范围之广,涵盖了税政、预算和国防等关键领域,可以说是财政部的核心人物之一。


张少春的背景也颇为独特。1958年出生于辽宁宽甸,他的成长轨迹颇具时代特色。1975年参加工作,三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段经历让我想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后来在东北财经大学深造,获得了金融专业的博士学位,这无疑为他日后在财政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我看来,张少春的经历堪称中国官场的一个缩影。从基层做起,通过学习和工作不断攀升,最终成为党和国家重要部门的高层领导。然而,正如我们常说的,树大招风。当一个人位居高位多年,难免会面临各种挑战和诱惑。现在的突然转折,不禁让人思考权力、责任与清廉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我们这个年代,能够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并不多见,这足以证明他在金融领域的造诣非浅。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末,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国家大力倡导人才培养,为许多学者打开了仕途之门。张少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典型代表。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硕士学位就已经是稀缺资源了,更别说博士了。许多单位都难以吸引如此高学历的人才。但张少春并未止步于此,他继续深耕学术,最终在1988年摘得经济学博士桂冠。这种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在我看来,实在是难能可贵。



说起博士学位,就不得不提1981年11月3日那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国务院批准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其中包括114所高校和37个科研院所,共8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全国仅有1155人。


更让人感慨的是,1983年5月27日,我国首批18名博士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学位授予。想想看,在那个年代,博士学位的含金量有多高!能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举行授予仪式,足见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程度。


张少春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经济学博士,并最终进入财政部担任要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历史缩影。



回想当年张少春获得博士学位时的情景,与如今的博士培养规模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9年是个转折点,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了10.52万人。短短三年后的2022年,这个数字就飙升到了13.90万人,增幅高达32%。更令人瞩目的是,据今年1月的报道,我国高校现有博士研究生已达61.2万人,俨然成为了高校科研的中坚力量。


这种变化让我不禁联想到张少春当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不易。那时的博士学位,可谓是真金白银、货真价实的学术成就象征。张少春凭借自身过硬的学识,在经济领域的深厚造诣,成功跻身学界精英行列。


1989年,张少春踏入官场,直接担任财政部办公厅研究处副处长。这个起点不可谓不高,足见当时领导对他的器重。我亲眼目睹了他在财政系统中的成长轨迹,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不断积累经验,拓宽视野。短短几年间,他就晋升为财政部部长助理,这种晋升速度在官场中也是少见的。


然而,权力是把双刃剑。随着张少春在官场上步步高升,他掌握的权力也日益增长。可惜的是,我观察到他的心态似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权力的诱惑,加上一些不法商人的围绕,让原本前途光明的张少春逐渐偏离了正轨。


这种现象在官场并不鲜见,但每每看到曾经优秀的人才因此而倒下,我都感到十分惋惜。



从1995年到2018年,长达23年的时间里,张少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这种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一个公职人员应有的操守。


细看数字,6698.0081万元的非法收受,这个金额之大令人咋舌。我不禁想到,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次的利益交换,又有多少公平公正被扭曲?


张少春将自己的职权变成了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国家和人民信任的极大背叛。


"把公权力和影响力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这句话道出了张少春堕落的本质。本应是为民服务的权力,在他手中变质成了牟利的手段。更让人唏嘘的是"甘于被'围猎'"这一描述。


作为一名高级官员,他不仅没有抵御住诱惑,反而主动投怀送抱,这种行为无疑加速了他的堕落。


让我尤为不齿的是张少春的生活作风问题。那副道貌岸然的外表下,竟隐藏着如此龌龊的内心。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进行钱色交易,这些行为不仅玷污了他的公职身份,更是对社会道德的严重挑战。


张少春的案例再次证明,无论一个人的学识多么渊博,地位多么显赫,一旦丧失了道德底线,就会像滚雪球一般越陷越深。


他的堕落过程,是一个鲜活的反面教材,警示我们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看到这样的案例,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腐败现象?


也许,加强党性教育、健全监督机制、提高官员薪酬等措施都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每一位掌权者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精彩时评👇

办公室主任老陈
深谙体制内生存之道;专注分享体制内人情世故、写作素材等,助力个人体制内职场的成长与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