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
扎根深圳35载!曾是西乡最大“女儿国”工厂,甚少招男工,高峰期好几万雇员,#万威电子#现破产清算!
有网友看到“万威电子IDT破产清算”消息后感慨道:“自己98年来深圳打工,在那个米粉卖1.5元/份,快餐卖两块钱的时代,万威电子厂普通员工底薪+加班费,每个月可以领到1000多块钱。那时万威厂有2万多工人,90%为女工,男工没技术的几乎很难进去”。
资料显示:万威国际成立于1977年,1988年在香港上市。万威的产品包括智能连接和智能家居系列、智能出行系列、智能学习系列、无线通讯系列、运动健康和智能穿戴系列。
2015年三胞集团旗下宏图高,掷4.6亿现金收购万威国际50.5%股份,万威国际2013~2015财年中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5.78亿、13.52亿、6.03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2890万、6880万、680万港元。
但2018年后的万威国际,就在不断走下坡路!
工商资料可以追朔至1989年
万威电子官宣破产之前就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经营异常
市场策略失败、产品老化
万威破产,成本问题是一“致命伤”。以前的廉价劳动力到今天的工资上涨,以前宽松的环保要求到如今的严监管,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从上世纪的数百元涨到现在的两千多元。此外,土地租金、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也让生产型企业承压。作为一家来料加工模式起家的企业,万威的利润空间本就受限。面对成本的快速上涨,制造业产业转移、产品结构转型不成功,导致最终被迫走向破产。
如果说成本的上升只是压垮万威的外部因素,那市场策略的失败则是内部的主要原因。万威曾是电话领域的佼佼者,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话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万威也尝试进军智能家居市场,但其核心技术始终依赖外包,创新能力不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行业的领跑者——小米等品牌通过技术研发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崛起,抢占了市场!网友的评价一语中的:“万威做的还是上世纪的投影、闹钟、计算器、电话机等,现在谁还需要这些?”在一个技术更新速度远超企业反应速度的时代,万威的掉队几乎不可避免。
万威电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兴衰,更折射出深圳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阵痛。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到智能制造、科技创新,这场升级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和技术积累是打破宿命的唯一途径;对于员工来说,技能的提升和自我定位的调整,是立足未来的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