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TREASURES
漳平水仙茶
制作技艺
Hi
水仙水仙,得水成仙
非遗
记忆
2024
CULTURAL TREASURES
历史渊源
水仙水仙,得水成仙
漳平水仙茶原产于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溪口村大会自然村,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漳平是福建省三大野生茶基地之一,境内分布大量的野生茶树。元代开始这里的茶农们开始人工种植茶叶,到明清时期,制茶体系已有相当规模;清康熙年间,宁洋城外(现漳平市双洋镇)新街成为“茶行一条街”;嘉庆年间就有当地茶农到台湾开办“裕兴茶行”;光绪年间上杭人在宁洋城外创办的“泰昌茶行”,已在全国多地开设12个分号。
如今,茶叶生产已经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漳平市现有水仙茶园面积近5万亩,主要集中在双洋镇、南洋镇。
2021年,“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水仙水仙,得水成仙
漳平水仙茶是乌龙茶类唯一紧压纸包茶,具有如兰似桂的天然花香,滋味回甘,醇爽细润,通常也被称作“水仙茶饼”“四方茶”。
常言道:“水仙水仙,得水成仙。” 漳平水仙的蔓妙之处,便在于茶水的滋味里。它的香,必须落于水中。漳平水仙,从闻茶、到品饮,甚至挂杯的香气,始终如一。
制成的漳平水仙茶主要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类型。清香型漳平水仙茶,色泽砂绿间蜜黄,兰花香明显,滋味浓醇甘爽,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红边鲜明、匀齐。浓香型漳平水仙茶,则色泽乌褐油润,桂花香明显,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有红边。
漳平水仙茶性温和,独特的模压造型塑造了四方的茶叶外形,耐冲泡,便于携带。一般采用盖碗冲泡漳平水仙茶,并使用高温水,第一泡润茶时间稍长,以使茶饼散开并挥发香气。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可逐渐延长闷泡时间,使茶汤入味。
制作技艺
水仙水仙,得水成仙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主要有8道工序:
采青,采集成熟中小开面2—3叶,以午青为佳;晒青,以第一、二叶呈凋萎状态,叶面失去光泽,叶缘稍卷,香气显露为宜;晾青,放于室内阴凉通风,恢复鲜叶活力;做青,茶叶手握如棉,叶面黄亮,成汤匙状,叶缘红点显明,花果香显露;炒青,翻炒叶色黄绿、叶片卷皱,握能成团,放能散开且带有黏性;揉捻,将茶青揉至呈条状,汁液略有渗出为止;定型,这是漳平水仙茶的标志性工艺,先铺开印有各商号的包装纸,上置内边木模,加入已经揉捻好的茶青,再用木槌压紧,成型后将包装纸扎紧,用米浆粘封;烘焙,有初烘、复烘、足干三个步骤。
制成的漳平水仙茶外形成扁平四方形紧压茶饼,不仅便于使用、储存、防潮和运输,更重要的是,紧压后的天然空隙既有效控制香气外溢,又能让有益菌的发酵更为充分。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弘龙旅游、文旅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