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苏轼和毛泽东游庐山,先后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境界各不相同

文摘   2024-05-19 17:33   湖南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一生好入名山游”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文人墨客登临祖国大好河山,兴致所至,必会吟诗作赋,以抒心中情趣。

庐山作为名山,自然游玩的人很多,所留下的诗作也很多,而在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白、苏轼和毛泽东留下的作品。他们三人的诗作,是其中的精品,但境界也各不相同。

李白写过不少和庐山有关的诗,但最有名的应该是这首《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部分学者认为李白这首诗写于725年,李白出游金陵路过庐山而写。古人对这首诗评价很高,苏轼就夸赞过“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句子。他们认为,要不是亲身经历过,是写不出这样诗句的。

苏轼写庐山的诗作,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由黄州贬谪汝州,路经九江,和友人游庐山后写下的诗作,算是对他游庐山的总结。

大家对这首诗的评价也是很高,黄庭坚说:“此老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有舌,亦安能吐此不传之妙。”算是对他这首诗的称赞吧。

而毛泽东留下的,是《登庐山》一诗: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首诗写于1959年,正是“大跃进”时期。1959年6月2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后,和彭德怀等来到庐山,参加在那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当汽车贴着陡哨的山壁盘旋而上的时候,毛泽东被庐山壮美的景色所吸引,欣然下车步行了一段路。当晚下榻于庐山的牯岭住所,写下《七律·登庐山》。

比较这三首诗,不难发现它们的区别。

李白的诗侧重写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庐山瀑布的赞叹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这很符合唐人写诗的特点。

苏轼的是侧重哲理议论,由眼前之情,引发内心的哲思,引发一段议论,表达对世事人生的看法。唐人写诗重在写景抒情,意境高妙;宋人写诗重在说理议论,哲思巧妙。

毛泽东的诗和二人不同,如果说李白的诗重在个人情感的抒发,苏轼的诗拔高一个层次,有了对人生的思考,那毛泽东的诗,则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政治观,气象更加恢弘大气。

三人的诗,都透露出他们豪迈的性格特点,但所表达的意境却不同,有大有小。孰优孰劣,其实是不好评说的,读者的取向不同,评价就不同。但他们都表达出了眼睛所见、心中所想。

那么,你更喜欢谁的呢?

诗声
嗨,喜欢文字的人,你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