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政》杂志 | 省民政厅厅长孙拥辉:守正创新强化民政服务职能 凝心聚力做好为民爱民大文章

政务   2024-12-10 10:29   贵州  


  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是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划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李强总理提出要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民政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民政工作、以深入细致的作风做民政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民政工作的重要要求。谌贻琴国务委员对做好民政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贵州省民政系统全面学习、深刻领会,聚焦更好履行民政服务职能,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做好为民爱民大文章。


围绕中心大局,推动民政服务定位进一步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省民政系统强化政治引领,找准职责定位,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一是把特殊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好。贵州省脱贫人口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任务重,民政事业关乎近360余万低收入人口、130余万困境儿童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必须突出重点、坚守底线,用心用情做好困难群众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二是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任务牵头实施好。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群众福祉。截至2023年底,贵州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66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7.1%,预计“十五五”时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要抢抓窗口期,强化政治责任,建立健全老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政策机制,加快健全符合贵州实际的居家、社区、机构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全体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三是把民政资源力量引导发挥好。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截至10月底,全省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到1.4万家,分布于科技、教育、文旅、医疗、农业等各行各业,其中有310个慈善组织,蕴含着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力量。要着眼民生保障事业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搭建平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增添温度。

着眼职能变化,推动民政服务对象进一步向全体人员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民政系统必须适应形势变化,不断拓展民政服务对象范围和服务保障内容,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要在保障对象的普遍性上下功夫。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保障对象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近年来,贵州省在做好特殊困难群体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将低保边缘家庭、城镇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纳入分层分类保障范围,逐步发展适度普惠养老服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推动服务对象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和全体老年人拓展,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二要在服务内容的基本性上下功夫。贵州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增强城乡之间、户籍地与常住地之间保障的均衡性尤为重要。要围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推进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三要在政府职责的兜底性上下功夫。贵州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加强政府兜底保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兜底保障始终是民生保障的底线任务,政府兜底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持社会政策托底,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完善兜底保障政策标准,责无旁贷做细做实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工作。

紧贴群众需求,推动民政服务方式进一步向多元化、精准化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全省民政系统要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一要发展服务类救助。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都富裕。当前,全省传统物质类救助水平基本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但生活照护、精神关爱、心理慰藉等服务发展还有差距。要创新思维理念,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变,拓展“黔心助”内涵外延,用从外到内的关怀激发困难群众脱困解困的动力。二要推进信息化赋能。民政服务量大、点多、面广,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工作向“好不好”、“优不优”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依托贵州大数据优势,巩固发展社会救助“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有效做法,建好用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智慧化平台,逐步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民政政策精准高效落实到需要帮助的群众身上。三要立起满意度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近年来,全省深化社会救助、殡葬服务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了社会救助领域信访工作调度机制等工作机制。要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政策评估优化机制,完善下沉调查研究、常态化联系服务等制度,畅通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渠道,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有效监督,提升民政服务工作水平。

强化资源统筹,推动民政服务机制进一步向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展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这既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强调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推动将民生保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谋划部署,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实施,强化民政保障重点任务统筹调度、督促落实,强化各部门、各方面力量资源统筹,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二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目前,贵州省养老产业发展不足、质量不高,还未形成规模带动效应。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和民生、政府和市场、事业和产业的关系,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构建以规范为前提、以质量为核心、以监管为抓手的市场运营体系,有序支持、积极引导市场发展养老产业等普惠性服务,优化民政服务供需结构,增强民政服务综合效应。三要广泛激励社会参与。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民政领域尊老敬老、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等优秀文化传统,打造“大爱民政·温暖黔行”工作品牌,通过加强宣传、政策激励、典型引领、荣誉表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凝聚社会、家庭和个人参与民政事业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编辑:刘牛、罗娇  

责编:施绍根 

统筹:刘畅

贵州民政
本公众号由贵州省民政厅主办,讲好“温暖贵州•大爱民政”好故事,传递民政好声音,释放民生正能量。发布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重大决策部署信息,以及惠民政策和解读;发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等重要新闻信息;授权发布政务公开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