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 | 肿瘤帮凶改邪归正!具核梭杆菌携手ICB合力抗癌

文摘   2024-10-31 23:15   中国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已成为当前最有希望的癌症治疗策略之一。然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对ICB响应性差,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提高疗效的新途径。

202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Cancer Cell上发表了题为“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acilitates anti-PD-1 therapy in microsatellite stable colorectal cancer”的文章。作者首先发现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丰度与anti-PD-1对MSS CRC的治疗效果相关,后续研究表明Fn其代谢产物丁酸,可以极大增加anti-PD-1治疗MSS CRC疗效。

研究背景

微卫星(Microsatellite)是单核苷酸、二核苷酸或高阶核苷酸重复(单位长度从10到60个碱基不等)组成的短串联(通常为1-6次)序列,散布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这些位点容易受DNA聚合酶影响而出现DNA复制错误。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DNA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频繁多态性和单核苷酸置换现象。由于存在高突变负荷和新抗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良好。而MSS型结直肠癌突变负荷较低,免疫原性较弱,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较差,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肠道菌群在不同类型癌症的ICB治疗应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有研究利用肠道菌群成功逆转了黑素瘤的ICB治疗耐药性。但人们对驱动ICB反应的肠道微生物仍知之甚少。其中Fn被认为是CRC的致病病原体,其丰度与肿瘤进展呈正相关。但Fn能否调节MSS CRC对ICB治疗响应有待深入探索。

研究思路

01

Fn丰度高预测MSS CRC患者对抗PD-1免疫治疗反应良好

作者通过研究患有MSS CRC并接受抗PD-1治疗患者的粪便和肿瘤样本,发现Fn丰度与抗PD-1治疗的MSS CRC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此外与Fn耗尽患者相比,Fn富集的CRC肝转移患者对抗PD-1治疗应答更高。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Fn可能改善MSS CRC患者的抗PD-1疗效,此结果在无菌小鼠建立原位CT26同种异体移植模型中得到验证。

02

Fn通过抑制PD-1+CD8+ TIL促进人源化小鼠模型和原位MSS CRC小鼠免疫模型中的抗PD-1应答

为了模拟人体免疫应答,研究人员建立了原位HT29异种移植的CD34+人源化小鼠模型。Fn加速原位HT29肿瘤的生长,单独的抗PD-1未能抑制肿瘤生长。但是Fn增强了抗PD-1药物疗效,这些数据表明,在MSS CRC的人源化模型中,Fn减缓CD8+ TIL耗竭,并与抗PD-1组合再活化细胞毒性CD8+ TIL以介导肿瘤细胞杀伤。上述观察结果在无特定病原体野生型小鼠原位CT26及MC38基因模型得到验证,同时补充实验新增的变形杆菌(UA159)不能改善抗PD-1功效。

03

Fn在无菌、CD34+人源化小鼠中的单定植促进系统性CD8+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研究人员发现在无菌、CD34+人源化皮下植入HT29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Fn灌胃促进肿瘤生长,但Fn和抗PD-1联用抗肿瘤作用增强。此外,Fn灌胃破坏了肠道屏障功能,这可能有助于Fn分泌物的全身分布。这些结果表明Fn通过诱导CD8+ TIL的系统活化来增强抗肿瘤免疫。


04

Fn通过其代谢产物丁酸降低PD-1表达并重新激活CD8+ T细胞

为了评估Fn分泌分子是否参与了增强抗PD-1疗效,研究人员发现Fn CM可促进小鼠MSS CRC中的抗PD-1疗效。


根据分子大小分级分离Fn CM,<3 kDa级分泌物在抑制CD8+ T细胞中的PD-1水平和增强细胞毒性功能方面效果最好,代谢物富集分析发现丁酸是在体外和体内的Fn最为富集的代谢物,且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CD8+ T细胞PD-1表达。除CD8+ T细胞外丁酸还对CD4+ T细胞有同样作用。这些结果证实,Fn在体外、小鼠和MSS CRC患者中均可降低CD8+和CD4+ T细胞的PD-1表达。


05

丁酸生物合成缺陷的突变Fn不能体外激活CD8+ T细胞和抗PD-1应答

研究人员设计了不能合成丁酸的Fn突变菌株。与WT Fn CM或丁酸相比,Fn突变体CM在减少PD-1+CD8+ T细胞方面的有效性显著降低,将来自CT26荷瘤小鼠的CD8+ TIL,在Fn CM或Fn突变体CM中进行培养,结果验证了WT Fn CM增强抗PD-1作用,促进了细胞毒性标志物上调,而Fn突变体CM则无效。以上数据证实,Fn通过产生丁酸来增强CD8+ T细胞抗肿瘤作用。


06

Fn通过丁酸生物合成增强与自体CD8+ T细胞共培养的来自MSS CRC患者的类器官中抗PD-1功效

研究人员使用来自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CD8+ T细胞与原代CRC类器官共培养,考察抗PD-1疗效。结果显示,与Fn突变CM+抗PD-1相比,Fn CM+抗PD-1或丁酸+抗PD-1处理显著增加CRC类器官中的细胞凋亡。通过IHC和FISH分析未接受抗PD-1治疗的MSS CRC患者的肿瘤切片,研究人员发现Fn和PD-1水平呈负相关。因此,Fn及其代谢物丁酸增强了人MSS CRC中的抗PD-1应答。


07

丁酸促进CD8+ TIL介导的MSS结直肠癌体内抗肿瘤免应答

为了验证丁酸是否是增强抗PD-1疗效的关键Fn代谢物,研究人员在CT26同种异体移植模型中考察丁酸对CD8+ TIL的影响。结果显示丁酸加抗PD-1的抑瘤效果最好,经抗CD8α处理抑瘤作用消失。因此,Fn-丁酸轴可以抑制CD8+ TIL耗竭并重新激活其细胞毒性功能,以CD8+ T细胞依赖性方式促进MSS CRC中的抗PD-1免疫治疗。

08

Fn及其代谢产物丁酸通过上调TBX21调控CD8+ T细胞转录程序

为了探究Fn抑制PD-1表达的机制,RNA测序分析发现Fn CM显著改变CD8+ T细胞的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此外,Tbx21作为活化T细胞中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被Fn CM特异性上调。研究人员在CD8+ T细胞中进行了Tbx21敲除,发现PD-1蛋白表达增加,CD8+ T细胞活化受阻,表明Tbx21是由Fn-丁酸轴激活的中心节点,以增强CD8+ TIL抗肿瘤应答。

09

Fn及其代谢产物丁酸通过H3K27乙酰化促进TBX21的

FITC标记的示踪剂追踪丁酸显示其在CD8+ T细胞的细胞核中积累,使用泛HDAC抑制剂处理CD8+ T细胞,均可抑制PD-1表达。相反,HDAC3/8抑制剂减少PD-1+CD8+ T细胞数量,表明HDAC3/8参与调节PD-1表达。这些数据推断Fn或丁酸抑制CD8+ T细胞中的HDAC3/8以调节PD-1表达。综上所述,Fn及其代谢物丁酸抑制HDAC3/8促进Tbx21启动子处富集H3K27ac,提高TBX21表达,随后下调PD-1并减轻MSS CRC中的CD8+ T细胞耗竭。


10

Fn通过丁酸依赖性阻断HDAC3/8增强MSS CRC中的抗PD-1疗效

最后,研究了携带皮下HT29肿瘤的CD34+人源化小鼠,肿瘤内注射Fn CM。Fn CM+抗PD-1和HDAC3&8i+抗PD-1逆转了CD8+ TIL耗竭并激活了其细胞毒性功能。因此,Fn衍生的丁酸可以增强Fn在MSS CRC中抗PD-1疗效。


总结展望

Fn是一种可促进CRC进展、转移和耐药性的致病菌,但本文证明了Fn生物合成丁酸,通过TBX21转录因子的表观遗传激活抑制CD8+ TIL中的PD-1表达,从而与抗PD-1一起提高细胞毒性CD8+ TIL和肿瘤细胞杀伤。因此,Fn等致病菌可能在MSS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免疫治疗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总之,Fn通过丁酸-HDAC3/8-TBX21轴抑制CD8+ TIL中的PD-1过表达,从而导致抗肿瘤免疫的再激活,在增强MSS CRC中的抗PD-1功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Fn丰度可能是预测MSS CRC中抗PD-1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表明提高结肠丁酸可能是改善MSS CRC患者对抗PD-1免疫治疗的临床反应的潜在策略。

同时本项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进行了功能和机制研究。需要进行额外的研究,以证实Fn对MSS CRC患者抗PD-1疗效的影响。其次,CD34+人源化小鼠不能完全重建所有人免疫细胞谱系,这可能阻碍免疫应答的有效性。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303724

撰稿 | 陶恩祥

校稿 | 黄   玲

编辑 | 陈蓦珊

参考文献

1.Wang X, Fang Y, Liang W, et al.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acilitates anti-PD-1 therapy in microsatellite stable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Cell. 2024;42(10):1729-1746.e8. doi:10.1016/j.ccell.2024.08.019

2.Wang H, Zhou Y, Zhang Y, et al. Subtyping of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colorectal cancer reveals guanylate binding protein 2 (GBP2) as a potential immunotherapeutic target. J Immunother Cancer. 2022;10(4):e004302. doi:10.1136/jitc-2021-004302

3.Baretti, Marina, and Dung T Le. “DNA mismatch repair in cancer.”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vol. 189 (2018): 45-62. doi:10.1016/j.pharmthera.2018.04.004

4.Mlecnik, Bernhard et al. “Integrative Analy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Show Immunoscore Is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Patient Survival Tha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mmunity vol. 44,3 (2016): 698-711. doi:10.1016/j.immuni.2016.02.025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合作、投稿、转载、约稿事宜请联系

邮箱:immunometabolism@163.com


Immunometabolism and Microbe
科研知识平台。推广免疫代谢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促进“臭”味相投者互助交流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