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滑坡定义
对于滑坡的定义,在国内外有一定区别,国外一般采用广义的滑坡定义,而国内则较多采用狭义的滑坡定义。广义的滑坡是指坡体岩土向下运动现象的总称。我国普遍采用的滑坡定义是指斜坡或边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因为某些诱发因素,沿一定的软弱面(带)或其组合界面整体向下滑移,并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岩土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滑坡识别
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一般具有滑体、滑面(带)、滑床、滑坡周界、滑坡出口、滑坡后壁、滑坡台阶、滑坡洼地、滑坡舌,以及滑坡裂缝等基本要素,如图5-5-1所示。
1、滑坡体
滑坡发生后,与稳定坡体脱离而滑动的部分岩土体叫滑坡体,简称滑体。
2、滑坡周界
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叫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的范围,在多个滑坡构成的滑坡区内,它可以是不同滑动块体的界线。
3、滑坡壁
滑坡体上部与不动体脱离的分界面露在外面的部分,高数米至数十米,特大型滑坡也有高百米以上者,坡度为55°~80°(近地表段呈直立状),似壁状,故称为滑坡壁。在平面上它多呈圈椅状(环谷状、马蹄状),岩体滑坡中也有呈直线或折线状者。其中最上部高陡部分称为主滑壁,两侧者称为侧壁。发生不久尚未坍塌的滑坡壁上常留下清晰的滑动擦痕。
(4)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动擦痕
滑坡体滑动时与不动体间形成的分界面称为滑动面,简称滑面。许多滑坡滑动时在滑动面以上形成一层因剪切揉皱结构被破坏的软弱带,厚数毫米至数米,称为滑动带或滑带。滑动擦痕是滑动面上动体与不动体间因相互摩擦而形成的痕迹它指滑坡滑动的方向。
滑动面一般呈光滑镜面,多有擦痕。其形状在均质土中多为弧线或曲线状;在堆积土中多呈折线或直线与曲线组合状;在岩石滑坡中呈直线、折线或与曲线组合状。
滑带土的含水率一般较其上、下土层为高、软弱、呈可塑或软塑状,黏土颗粒含量也相对较多,色杂,揉皱严重。由于受滑体滑动力与滑坡床阻滑力一对剪切力偶的作用,在滑动带中常形成由张扭性和压扭性结构面构成的网状裂缝。有时在压性结构面上也形成擦痕。在岩石顺层滑坡中由于受构造作用影响,可在滑动带上、下形成两个滑动面。
5、滑坡床
滑动面以下的不动岩土体称为滑坡床,简称滑床。
6、滑坡剪出口
滑动面最下端与原地面相交而剪出的破裂口叫滑坡剪出口,简称滑坡出口。在滑坡大滑动之前它表现为地面隆起、翘出、错出,或建筑物被剪断,大滑动之后常被埋入滑坡体之下。
7、滑坡舌与滑坡鼓丘
滑坡体从滑坡剪出口滑出后伸入沟、河道或台地上形似舌状的部分称为滑坡舌。由于滑动面反翘或滑坡体前部受阻,该部分常形成垂直滑动方向一条或数条土垅,称为滑坡鼓丘。
8、滑坡台阶和滑坡平台
滑坡体在滑动中因上下各段的滑动次序和速度的差异,在其上部常形成一些错台,每一错台形成一个陡壁,此称为滑坡台阶。宽大的台面叫作滑坡平台,有时该平台具有向山缓倾的反向坡,叫反坡平台,是滑坡的一个典型地貌特征,尤其是沿弧形面旋转滑动的滑坡。
9、滑坡后缘
主滑壁与山坡原地面的交线称为滑坡后缘。
10、滑坡前缘
滑坡舌前部与原地面线的交线叫作滑坡前缘,其最突出的地点叫作舌尖舌尖点称为滑坡的末端点。
11、滑坡洼地和滑坡湖
滑坡滑动后,滑坡体与主滑壁之间拉开成沟槽或陷落成堑状,相邻土楔向山反倾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称为滑坡洼地。当地表水汇集于洼地中形成渍泉湿地或水塘时,就称为滑坡湖。
(12)拉张裂缝与主裂缝
位于滑体上部因滑坡体下滑而牵引张开的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方向与滑坡壁吻合或大致平行的裂缝称为拉张裂缝,其中与主滑坡壁重合的一条裂缝称为主裂缝。
13、剪切裂缝
位于滑坡中下部的两侧,因滑坡体与两侧不动体间发生剪切形成的裂缝叫作剪切裂缝。它形成滑坡的两侧边界。
14、羽状裂缝
在滑坡体两侧剪切裂缝尚未贯通前,因动体与不动体间相对位移形成的呈羽状(雁行状)排列的张裂缝称为羽状裂缝。
15、鼓胀裂缝
滑坡体下部因下滑受阻挤压隆起形成垣垅(鼓丘),在其上形成垂直滑动方向的裂缝,叫作鼓胀裂缝。
16、放射状(扇形)张裂缝
滑坡体下部因下滑受阻而形成的顺滑动方向的裂缝,在滑坡主轴部位大致平行滑动方向,两侧呈放射状(扇形状)展布。在滑坡大滑动前,它先于鼓胀裂缝和滑坡剪出口出现,是抗滑段受挤压的标志。滑坡滑动后滑体向两侧扩展也可形成张裂缝在舌部呈放射状分布,故称为放射状张裂缝或扇形张裂缝。
17、牵引性张裂缝
主滑壁以外因失去侧向支撑而形成的尚未滑动的断续裂缝,称为牵引性张裂缝。它预示着滑坡可能扩大或主滑壁可能坍塌的范围。
18、主滑线(滑坡主轴)
滑坡体上滑动速度相对最快的纵向线叫主滑线,也称为滑坡主轴。它代表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可为直线、折线或曲线,位于滑体后缘最高点与远点的连线上,在该断面上滑坡体一般最厚,且滑坡推力最大。
除上述主要要素外,描述滑坡的几何尺寸的还有滑体的水平长度L、斜长L',铅垂厚度D厚度 D'、下部宽度W2、上部宽度W1、前后缘高差h等。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设计手册》中交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