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007宝藏女孩之“梦依然”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03-08 07:37
湖北
007写作成长社群里,
2024年2月6日。离农历甲辰年大年初一还有4天。007战友梦依然,在她的朋友圈里发文:“在大理创业生活10年了,是时候体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了。”她写到:“这可能是我在大理过的最后一个春节”,“过完春节,我将重启我的环球旅行。大理的民宿可能会转让出去,或者以其他的形式存在”;她写到:“回想做民宿这10年,最大的收获,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别的,而是我拥有了你们——从住客到朋友,到一辈子的重要朋友们”,“也是因为有你们,才让我在大理一呆就是10年”,“这个春节,不太想接陌生旅客了,更想好好地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Yali来了。她说:“开始关注你的时候,还是2014年。那时候,我才读大学,是朋友住了你的民宿后,向我推荐的你。”这次,新婚的她,带来了她的新郎;红双来了。她说:“我是2018年来住过的。那时候,我还是孤独的打工一族。”这次,她带来了一家7口。已经成家立业的她,现在佛山经营着自己的皮革厂;淇淇来了。她2018年来住的时候,梦依然刚好去了印度,她们只是连了微信。她从此成了她的“购物指南”——无论梦依然云游何处,淇淇总要让她代购些当地特产。“她一直说你在丽江。我们所有行程,都是围绕丽江安排的。临行前我多瞅了一眼,猛然发现:原来你在大理……”同行的淇淇老公哭笑不得。“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梦依然在的地方”,淇淇的回答,着实让梦依然“破了防”;刘大律师来了。他这是第8次入住这家民宿了。抵达后的第一件事,是买了个“可以放好久好久”的大泡菜缸,做了一大缸泡菜。“希望你能一直在大理。这些年,就因为有你在,我们才会一次一次地回来,大理才成为我们这群朋友的港湾……”刘大律师的话,毫无疑问,又让梦依然“破了防”;还有石头、Peter、一飞、凤姐,他们都是因为公益助学活动“麦田计划”,与梦依然结识结缘的,一晃已经12年了——“当年的我们,真的好纯粹”,“现在的我们,依然纯粹呀”……“一群好友,一顿年夜饭,一夜的茶话会。从红茶喝到熟普,再到最后煮老白茶。古树茶已经泡淡了几款,依然没有聊淡”,“也有一群店里的朋友去了古城清吧,多次连call喊一起去。我问喝茶的朋友们,你们要出门吗?他们说,不,我们就在院子里。和你一起喝茶聊天,就是最舒服美好的跨年了……”梦依然其实姓赵,出生在潮汕揭阳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排行老大,下面有好几个弟弟妹妹。“作为有很多孩子的潮汕家庭,自小就被种下了一颗‘被忽略’的隐秘种子。长大后,也遇到了很多贵人和朋友,内心却依然感觉‘缺爱’。”家里的经济条件拮据。梦依然读书的学费,都是她自己假期里跟着亲戚朋友,坐上几个小时的大巴,去到深圳或佛山等地的工厂,做零时工赚来的。就连参加共青团的入团费,也是她做竹编赚来的。初中的时候,她的作文上了学校的板报。她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做“梦依然”——“永远有梦,永远追梦”的意思。这名字,一直沿用了下来。高中的学费不便宜,需要打更多的工。有个暑假,一位在深圳私营服装厂做文员的远房表姐,要回老家生孩子,梦依然被介绍过去,帮她暂顶两月。连简历都拿不出来,连最基础的办公软件都不会。面对老板的质疑,梦依然只有表示决心:“我可以学,我一定能在半个月内学会。”于是,这个叫梦依然的姑娘,每天在公司工作/学习到晚上12点;第二天一大早,又开始在办公室里忙碌。很快,工作完全上了手。两个月后,回老家生孩子的远房表姐,被家里“扣留”了——不同意她再离家外出打工。面对老板的极力挽留,梦依然面临了选择。梦依然说她永远感谢她的这位老板林小姐。林小姐也是出生贫寒,10多岁就出来打拼。她理解梦依然,她懂梦依然。她说她在梦依然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答应了她一边工作一边读夜校的请求。于是,这个叫梦依然的姑娘,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读完了成人高中班,考出了会计资格证,学完了深圳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夜校;在公司,当过出纳,做过人事,后来成为了这间近200人规模公司的财务主管……2012年,深圳的众筹创业正火。有百来号人,5000元1股,众筹了一间600平方的咖啡馆,取名“深圳很多人咖啡馆”。梦依然在天涯论坛上看到信息,立马买了2股。开筹备会议的时候,见装修账目做得混乱,她又自告奋勇地去帮助整理。别看是间小小的众筹咖啡,承载着发起人“众创空间”的梦想。股东里,更是藏龙卧虎,有来自腾讯/华为等大厂的高管,有来自上市公司的营销总监,更有自己当老板的创业者。咖啡馆装修完成后的第一次董事会上,“懵懵懂懂的小女生”梦依然,因为装修账目的出色表现,被一致推选为财务总监。“从这群人身上,我获得了很多鼓励和力量。”梦依然开始了每天坐地铁/“单位—咖啡馆—宿舍”三点一线的奔波忙碌,很有些成就感。兼职工作之余,梦依然坐在咖啡馆硕大的书架前,静静地看书/发呆——阅读着《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憧憬着“徒步大师去柏林”“徒步搭车去西藏”,想像着“消失的香巴拉”……渐渐地,梦依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如今忙忙碌碌的生活,难道就是我梦依然想要的生活?如此忙忙碌碌的人生,难道就是我梦依然一辈子的人生?“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梦依然似乎听到了自己心里的那个声音:“我应该去体验/去感悟更多样的生活。”生命需要“间隔期”,需要不断“归零与重构”。那种感觉,越来越迫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2015年才流行起来的网络语,2013年就已经成为梦依然毅然辞职的理由。周围人大惑不解,老板更是觉得她疯了。她递交了3次辞职信,老板林小姐退了3次,她又递上了第4封……2023-2024年跨年。007“三峡游学”的游轮上。一袭新中式马面裙,有位姑娘正在讲述她的故事。屏幕上,不断呈现出她的金句:“好好生活,就是一种创业”,“个人品牌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把产品生活化,让生活可视化”,“把自己活成产品,让成交自动发生”……当屏幕上最后出现那句“人生不过是一场体验”的时候,我共振了,微信给她一篇我的旧文《创业并非只是苦逼的营生》:“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体验,酸甜苦辣咸都尝过,当是丰富的人生。”文中,我举的就是出游的例子:“各位都曾有过出游旅行的经历,要起早贪黑,要一路颠簸,要爬山涉水,要负重前行,甚至要忍饥挨饿,要露宿野外,要徒步沙漠,要身临险境……苦不苦?当然!为什么我们会满心期待?为什么我们会乐此不彼?因为‘好玩’,因为‘刺激’,因为‘乐’在苦中,因为可以看见完全陌生的世界,可能感受完全新奇的生命,甚至就为了‘不枉此生’、经历和累积日后可以‘坐着摇椅慢慢聊’的谈资……”这位“地铁上的哲学家”,有一本很有意思的小册子,叫做《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他说:在我们这个急匆匆/忙碌碌的时代,“无所事事十分罕见,一切都变得短期、短促、短视”,“无聊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难以忍受”。他把我们的现实社会,称作“功绩社会”——一切都饱含着功利性的目的。无所事事——前面的那个“事”,是动词,“有所为”;后面的那个“事”,是名词,“所为何”,乃是前面那个“事”的指向。现实的“功绩社会”,表面上热闹喧嚣,背后却只有功利性目的。即使是双休日等休闲时间,也成了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的“保养”过程,“从属于工作的逻辑。它是工作的派生词,是生产内部的一个功能性元素。”无所事事,没有功利性目标,“无用之用”,“无所为而为”。这在功绩世俗眼里,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下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在韩炳哲眼里,“倘若失去无所事事的能力,我们就会像一部只会运转的机器。”他说“不事生产的无所事事,才是生命的强度形式和光辉形式”,他说“无所事事能够创造真正的自由时间”,“无所事事是人努力的最终目标”……现实中,喧闹着太多的社群。拼命“卷”着的,都前面方法论的那个“事”,至于后面目标指向的那个“事”,似乎就只剩下“致富”目的了。人们在不停地忙碌,在不断地追逐。忙碌的只是工具,追逐的只是路径。“我们追求自由,获得的只是自由的路径。”007似乎不同。她更关注的,似乎是后面的那个“事”,是丰富多样的人生体验——世界因为多元而精彩。难怪覃杰称他创办的007,为“多中心化的自治组织”——他希望:生活里,应该有多个“中心”。在梦依然的朋友圈里,我被她的两枚照片深深打动:山下,湖边,草地;宁静,安详,平和。席地而坐,膝上一本书,静静地阅读;累了,就地一躺,陷入沉思,无所事事……那是她卸下所有工作包袱的第一天。没有停留,立马启程,去寻找不一样的人生。第一站,是跟随“麦田计划”,走进湖北麻城山区,去亲眼看看那些准备资助的孩子。也曾因为付不起学费而险些辍学,“失学”成了梦依然心中的一片柔软地带。1年前,当她偶然看到这个立志“帮助贫困山区孩子改善教育境遇”的纯民间志愿团队“麦田计划”,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进去……第二站,梦依然去了成都,游历九寨沟,穿越无人区;然后,徒步搭车,从成都去到拉萨;然后,又把旅途延长到了尼泊尔……整整100天后,梦依然回到了深圳。5年多工作的全部积蓄,只剩下8000元人民币。梦依然被这段“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激活了。当川藏线上认识的一位驴友,说起他在云南大理洱海边有间民宿想要出手的时候,梦依然心动了。口袋已空。梦依然只有表示决心,希望可以先承包1年。梦依然毅然放弃了一家知名企业财务主管的offer,带着仅有的8000元,启程奔赴云南。真是“天助自助者”,昆明有两位众筹咖啡的股东,得知详情,立马把梦依然缺口的钱给补上了,感动得梦依然暗下决心:做盈了,要让他们也成为股东;如果做亏了,这钱也一定要还上。梦依然做得很用心,不停地发帖/写住客故事,她经营的民宿,几乎全年满房。第二年,梦依然就在附近,拿了更多的房间……2015年的一天,她来到中缅边境的南伞镇。办理入住的时候,看到有位茶农正在被酒店保安驱赶。一问方知,这位老农是从山上步行3小时来到镇上的,就是想通过推销自己种植的茶叶,筹措孩子的学费。梦依然心中的那片柔软地带,又一次被触动。她取了些许老农的茶叶,当场泡了一杯,果然茶香四溢。于是,找个尼龙袋,当下买了10斤。那晚,回想着白天的情形,梦依然无法入睡:这么好的纯天然茶叶,藏在深山无人识;大山里的孩子,又没钱读书……第二天,梦依然的朋友圈爆了,这个要5斤,那个要10斤……上午收茶/分包,下午发送快递。一来二去,竟然卖出了600多斤茶叶,这让梦依然“特别有成就感”。山里有这么好的原生态,山外有这么大的需要量,“我可以成为一个通道”。梦依然似乎找到了值得自己全心投入去做的事情。此后的梦依然,几乎探访了云南的所有茶山,与茶农们同吃同住,饱受了山里的蚊叮虫咬,“扎根深山老林,只为一口对味的源头茶。”此后的梦依然,写文章、发朋友圈、做短视频、做直播,“用知识塑造专业,用观点展现人格,用故事树立品牌”,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任……梦依然敲着她的文字:“借用海子的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我爱这样的日子,在云南大理这么一个苍山、洱海、蓝天、阳光都无限制的地方……”“心情也不禁美丽”。她说:总有朋友说“我也好喜欢大理。等退休了,我也要来大理生活。”她问:“为什么不是现在?”得到答复通常是:“大理是适合养老的地方”——这话不无道理,大理曾被叫做“躺平的乐园”。她说:总有朋友问“你都在大理了,还那么努力干嘛?不累吗?”她说“大理的生活节奏确实慵懒,但并不代表不能精进自律”,她说“比起简单的躺平,我更愿意顶着热爱,把生活过得酷一点”,她说“我有自己的节奏,日程被各种热爱的事物充盈着”……“XX社会”,这是人们最喜欢给时代编制的标签。韩炳哲更是如此:肯定社会、展示社会、透明社会、愤怒社会、证据社会、揭秘社会、妥协社会……流传最广的,还是那本让他一夜成名的《倦怠社会》。他在书中宣称:过去是“规训社会”,“各种否定性的禁令在其中占据主导”,人们被设计/被说教——你不能、你应该——人,只是“驯化的主体”;现在是“功绩社会”,“使用一种积极的情态动词”,人们被鼓励/被肯定——我可以、我能够——人,成了“自身的雇主”。似乎已经“我的人生我做主”,似乎可以“勇敢做自己”。在《倦怠社会》的开篇,韩炳哲引用了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被永法挣断的铁链,绑缚在高加索山陡峭的悬崖上。宙斯派出一只鹫鹰,每日去啄食他的肝脏。白天,肝脏被啄食干净,晚上,肝脏重新生长出来,第二天又被啄食干净……韩炳哲说:这只恶鹰,是“另一个自我”——我们摆脱了规训社会“围墙厚重的监狱”之后,却又自己给自己设置了“牢笼”,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韩炳哲称之为“肯定性暴力”:“暴力不仅源于否定性,也源于肯定性;不仅来自他者或外来者,还来自同类。”功绩社会刻意区分出成功者与失败者,不断强化着成功和努力之间的关系,故意将“大器免成”偷换成“大器晚成”。于是,“努力做自己”,变成了“必须做自己”,自己开始与自己决战:“我可以更好”“我应该更好”。“工作和效绩的过度化日益严重,直到发展成一种自我剥削。这种外在的剥削更有效率,因为它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这种劳动营的特殊处在于,一个人同时是囚犯和看守、受害者和施暴者。人类以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剥削。”读着这些文字,脑海里浮现出英国经典影片《红菱艳》的场景:热爱舞蹈的芭蕾舞演员佩姬,自从穿上了魔鞋“红舞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看过喜马拉雅山脉南峰的日落,见过喜马拉雅山脉北峰的日出;在恒河边和当地人一起夜祭唱梵歌,在南印特蕾莎修女的仁爱之家做义工;寻迹过茶马古道,走完了丝绸之路的国内段……29岁生日那晚,在印度“粉色之城”斋浦尔,梦依然与旅途中结识的潮汕老乡静琳,一位同样“不安分”“离经叛道”“喜欢满世界疯跑”的姑娘,去了斋浦尔最好的咖啡厅。一顿丰盛的西餐之后,两位姑娘爬上楼顶。看着全城夜景,聊起了敏感的“三十而立”话题。虽然嘴上说“没遇到心动的,随缘吧”,但梦依然心里明白:自己似乎已陷入情感恐惧,“有个隐藏的信念卡点:感情关系太麻烦,还是一个人自由自在”,“与其把精力和情绪,牵挂在另一个人身上,还不如用以探索世界/探索自我,来得有趣/有意义。”她还得行走,去到不同国家的原始镇落旅行——见天地,见众生,也许能就此“见自己”吧。走到老挝的朗勃拉邦时,梦依然“突然不想走下去了”。在湄公河畔,她发了整整1个星期的呆。同行的伙伴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找不到走下去的动力了”——“为什么行走了这么多城市,我的心始终有空白没有填补?为什么我要寻找的‘立’,依然模糊不清?”梦依然转道去了印度,去到哥印拜陀Isha静修所,去学习瑜珈静修…周边同行一个个黯然撤离,租金压力一笔笔汹涌而来。虽然还有茶叶等副业,但面对空寂的夜晚,梦依然还是感到了迷茫孤独、心力交瘁。她对朋友说:“我累了,需要休整”。面对自己,她知道:“说是休整,其实是我面对瓶颈期的一种逃避——做事已经没有了动力,练了几年的瑜珈也停了。”就在这个时候,梦依然遇到了007,一个“写作成长社群”。起初,她颇不以为然:《如何玩转社群》?这对“自以为运营了多年社群”的她梦依然而言,没啥新鲜的;“7天1篇写7年”?这对“崇尚自由”的她梦依然而言,“这规则不是绑架吗?”只是觉得“自己是不是陷入了评判模式?先别急着给规则贴上‘不自由’标签,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只是觉得“我刚好需要一个出口,把自己从焦虑和不自律的状态中拉出来。”她决定“深入007社群,当个‘卧底特工’。”印象最深的,是2021-2022年跨年,007“三亚游学”。那在海边草坪上的最后一晚,007创始人覃杰给大家加餐的“个人品牌私享会”。分享事业方向和商业模式的梦依然,说起了民宿,说起了茶叶,说起了写作,说起了直播……一堆东西,一堆名称。你要承载的东西太多了!“要把所有的事情,变成一件事情。”这是覃杰的建议:可以聚焦在一个点上,用一个品牌加以统一。仔细想想:“我最热爱的,到底是什么?”——写作是为了宣扬茶文化,民宿是为了交流茶文化,旅居是为了传播茶文化……种种这些,都不过是形式,都不过是手段。分享事业方向和商业模式的梦依然,一直在重复要帮助茶农卖茶,要帮助山里的孩子上学,要让信任她的朋友买到好东西……一堆挂念,一堆责任。姑娘你活得好累!“先放下。你先帮助自己,先把自己搞好。”这是覃杰的建议:把茶叶卖出去,就是在帮助农民,帮助孩子,帮助朋友。“不要去背负那些大任”,不要纠结“要以公益的名义助农”“女孩子就该呆在家里结婚生子”等等——你做民宿,是为了卖茶;去农场帮农民做事,是为了卖茶;你做好多事情,还是为了卖茶。那你就把卖茶这件事儿做好。“自己还想自由一些,那就只抓一件事情:把茶叶做好。”卖茶,可以让别人一起来。“一个人走,或许走得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远”——就像007成长社群,通过“多中心化”的管理连接和平台赋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创/共赢/共享——写文章,也是帮助你的经销商,更好地把茶叶卖出去……梦依然被触动了。“已经好久没有流过眼泪的我,居然不受控制地哭得稀里哗啦。”就这样“被裹挟着”,梦依然再次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忽然,一切变得通透起来。梦依然,成了007全民写作大使,开启了“左手写作,右手卖茶”…在“网红金句制造机”韩炳哲的书里,哲学大家群星闪耀。所涉猎的话题,一如当今繁杂的现实社会,碎片,多元,直接。韩炳哲写到:“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他者的否定性让位于同者的肯定性。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体造成侵害。使其害病的不是退隐和禁令,而是过度交际与过度消费,不是压迫和否定,而是迁就与赞同。”现代社会,“高情商”的人们,学会了奉承和赞扬;你自己,又总是把群里“唱反调的人”统统拉黑。于是,自我以外的“他者”消失了,“网络已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共振空间,一个回音室。任何不同与陌生,都被消除了”。于是,我们在同者的点赞中迷失了自我,陷入了“同质化的恐怖”。人们“只想通过自己来定义自己、书写自己、创造自己”,“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然而在这种愿望下,同者却大行其道。”在《爱欲之死》中,韩炳哲写道:“爱欲是一种超越了工作绩效和能力的、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关于爱情体验的一个建构性条件,就是一个人在‘他者’面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他者身上的‘异构性’是决定其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在最原始的爱欲关系中所追求的、不可以被转化为‘能力’的特性。”朋友圈日益成为我们自我展示的“橱窗”。我们变得“透明”,被世俗标准裹挟,变得“同质化”。在《透明社会》中,韩炳哲写道:“当事物退去所有否定性,当它们被压扁、抹平,当它们毫不抵抗地融入资本、交际与信息的顺流之中,事物就成了透明的”,“当事物放弃其独特性,用价格来表达自己,事物就成了透明的。”而“‘透明’将他者或陌生者排除在外,以此来稳固系统,并加速其运转。这一系统强制性行为,使透明社会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社会。”韩炳哲断言:“透明社会是一座同质化的地狱。”《在群中》,韩炳哲写道:“组成数字群的个人不会发展成‘我们’,因为他们无法协调一致,无法将一群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行动力的群体”,“人与人的偶然聚集尚不能构成大众,只有当一个灵魂、一种思想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团结的、内在同质的群体单位。”生命源自热爱,而非比较,无论这比较来自他者还是自我。梦依然终于感受到了“热爱的力量”:“经常觉得幸运,因为爱茶做茶,很多时候,在一杯茶里就可以找到我所想要的答案,也让自己不容易被外在喧嚣的洪流带走,陷入‘内卷’的漩涡……”梦依然决定:将大理的民宿保留下来,交给后继的007战友。她自己,将重启旅居计划,去世界各地分享/推广中国好茶。“在一个叛逆女孩的34岁周岁生日”,梦依然勇敢地写下了文字:“给你,我未来生命里的那个你”……
借3.8女神节这个日子,祝所有女生又美又好,活动绽放的自已,书写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