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十年:我舅是央企董事长!

学术   2025-01-05 08:00   陕西  

点击上方蓝字“工程十年”关注我!


分享一个粉丝故事,以下是他的自述!

十年前,2014年,我从大学毕业了,进入了中字头的施工单位,我上大学学土木工程是听从了舅舅的意见,当时他是中xx局x公司的副总经理,毕业的时候简历发给他就进公司了,那会他已经去副转正了。


进单位没几天,好像就有人知道了我和舅舅的关系,周围的目光有艳羡,更有质疑,仿佛我是凭借裙带关系而非真才实学走进这扇大门的。但我心里清楚,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场挑战,我要让所有人看到,我有能力在这片天地闯出自己的名堂。

初入单位,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基层项目部。那是一个相对比较偏远的项目,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简陋的板房就是我们的宿舍,夏天酷热难耐,蚊虫成群结队地袭来;冬天寒风透过缝隙直灌屋内,手脚长满冻疮是常有的事。但我没有丝毫抱怨,我没有给舅舅打电话要调走,因为我知道,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我必须在基层坚持住,只有在基层得到锻炼才能为以后打好基础。

刚项目上,我跟着经验丰富的师傅们学习,从最基础的图纸识图开始,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我都反复琢磨,直到烂熟于心,到现场后对于图纸的每个细节我都能掌握的非常清楚。


材料核算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为了精确计算用量,我常常在自己算完模板周转料以后,亲自去现场实物上去核对,就是因为算模板周转钢管扣件材料,我对模板的施工方案学习很快,也很快就吃透了。所有的东西我都是这样理论和现场结合去学习,成长也非常快。


施工现场的调度指挥更是考验人的活儿,机械的调配、人员的安排、工序的衔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记得有一次,在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时期,搅拌车却在半路出现故障,我心急如焚,一边联系维修人员,一边迅速调整现场施工顺序,组织工人先进行其他准备工作,最终在搅拌车修复后争分夺秒地完成了浇筑任务,避免了一次施工延误。

经过几年在基层的摸爬滚打,我逐渐成长为项目上的骨干力量。而真正让我崭露头角的,是一个大型市政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地质情况极为复杂,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进行基础挖掘时,频繁出现坍塌现象,工程进度严重受阻。面对这一困境,我没有退缩。白天,我和技术团队一起深入基坑,仔细观察地质构造,收集一手数据;夜晚,便在办公室里查阅类似案例资料,寻找解决方案。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我们终于提出了一套结合地质改良和新型支护技术的施工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专家团队的认可,并在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成功解决了基础施工难题,还使项目提前完成了关键节点目标,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该项目最终荣获了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优质工程奖项,而我也因为在项目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赞扬和关注。

这次的成功并没有让我骄傲自满,反而激励我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在后续的几年里,我又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像是一场战役,我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每一次的挑战都让我在专业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和成长,也收获了一系列的个人荣誉和奖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源泉。

然而,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公司的一次关键岗位竞聘中,尽管我自认为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但还是遭遇了一些质疑和竞争压力。有人私下议论,认为我是靠着舅舅的关系才有机会参与竞聘。这些话语像针一样刺痛着我,但我没有被打倒。我更加努力地准备竞聘材料,在面试环节中,我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清晰的管理思路,向评审团队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最终,凭借多年积累的优异业绩和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沉稳与自信,我成功脱颖而出,被提拔到了一个重要的管理岗位,负责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支机构管理工作。

站在新的岗位上,我深知责任重大。我积极推动团队建设,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沟通,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在面对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的挑战时,我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合作模式,为公司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和盈利增长点。

回首这十年,有过汗水与泪水,有过质疑与挫折,但更多的是成长与收获。我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让那些曾经质疑我的人改变了看法。在舅舅担任董事长的这个企业里,我没有依赖所谓的“关系”,而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怀揣着对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工程十年
建筑工程行业相关资讯,学习资料,工作资料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