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工程十年”关注我!
经常有人聊到在央国企里面干部提拔的规律是什么?
到底是关系?资历?还是能力?今天我举一个去年我们分公司的一个真实事情,大家分析分析领导到底是怎么想的?
去年年初分公司接到一个8亿的医院项目,为了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公司启动了公开招聘,报名20多人,前三名进入面试,最终由一把手确定人选,经过第一轮笔试以后A、B、C三人进入面试。
A、33岁,工作9年,工作前5年在项目,后面几年在分公司工程部,工作能力一般,同事对他评价也一般,但是他是公司财务资金部经理的侄子。
B,31岁,工作8年,工作以来一直在项目上,有完整的大型医院项目管理经验,目前担任某医院项目生产经理。
C,42岁,工作18年,工作能力一般,在总工、生产经理、质量总监岗位干了十年了,和分公司公司各部门同事关系融洽,协调能力还不错。
在敲定具体人选的时候,领导有以下的思考:
推选A,可以给A的叔叔一个人情,说不定在以后的重要环节还能用得上,但是A的工作能力一般,推选了他分公司肯定会有负面的声音,还有如果这个项目交给他搞砸了以后怎么安排?
推选B,按道理不存在任何问题,也符合分公司用人导向,能带动起分公司的积极性,但是B比A还年轻,少工作一年,A叔叔打过招呼了,选了B不选A,确实是不好交差,情面上也不好过,如果选了A,确实会寒了干事人的心,第一次搞公开竞聘就让人觉得暗箱操作。
推选C,论资排辈是可以的,毕竟在公司兢兢业业工作十几年,推选他不管是下面还是班子成员都不会有意见,但是他的工作能力确实一般,做项目经理的缺点也很明显,工作万一掉链子怎么办?不选他,他又是资历最老经验最丰富的一个。
经过反复的斟酌,最终确定了人选。
提拔的三个要素人脉,资历,能力。资历给人脉让路,能力给人脉铺路,能力和资历冲突,保资历催能力。
大家知道最终谁被选上了吗?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