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爸妈做“全职儿子”,一个月赚4000

百科   2024-12-20 14:25   北京  

“全职儿女”,当下最为流行的“职业”之一。

网络上对它的解释是,一种新型脱产生活方式。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上岸,“啃老了,但也没有完全啃”。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不就是啃老吗,还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周围亲戚朋友都知道,李子豪正在“啃老”——去年失业后,这个28岁的男人就整天窝在家里“蹭吃蹭喝”。不仅如此,父母每月还得给他发4000元工资。
李子豪本人当然不认可这种叫法。在他看来,“自己劳动、父母发钱”的模式,完全是等价交换。他的一天是从早上6点开始的——先是为全家人准备早餐;父母吃完饭去上班,他负责刷碗、收拾厨房,再用两个小时把160平米的房子彻底打扫一遍。
做完这些,他还得熨烫晾晒好的衣服,给父母擦皮鞋,伺候宠物。上午11点多,李子豪需要用轮椅推着爷爷外出遛弯,并顺便买些食材,然后回家做午饭。接下来又是继续打扫厨房、餐厅、买菜做晚饭。
这些家务原本是由保姆负责的。在家待业后,李子豪逐渐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取代保姆。于是他让父母辞掉了月薪6000元的保姆,在家当起“全职儿子”。
全职子女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脱产生活方式。摄影:林樾
网络上有人说,“‘全职儿女’啃老了,但也没有完全啃”。
李子豪对“啃老”两个字还是有些抗拒,“啃老是啥也不干,直接伸手向父母要钱,我可承包了所有家务呢。”在他的理解中,既然能有全职妈妈、全职爸爸,也就能有全职儿女。他甚至想为这个群体发声,“不是因为年轻人懒,是找工作太难了,这本身是个社会问题。”
但他也承认,就个体而言,“更多是无奈和逃避吧。”

“工作”


今年是李子豪硕士毕业的第三年。不算在家“工作”的这段时间,他走出校门后,只做过一份工作——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行政专员。

他的学历看似光鲜。本科就读于四川一所985院校,学的是“信息资源管理”;硕士在湖北某985院校,专业仍是“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为“信息政策与数据治理”。李子豪一直认为这个专业很实用,直到找工作时才发现太虚了。
但有名校身份的加持,他还是在互联网大厂找到了工作,月薪2万多元。他所在部门主要负责集团资产、办公用品的管理等,目的是“避免公司资产流失和浪费”。
但就在2022年3月,李子豪突然被裁员了。他解释说,那段时间集团经营压力很大,一直降低成本,自己的岗位可有可无,难逃被裁。
在北京待了段时间,投了十几份简历无果后,李子豪回到河北老家。
老家的工作也不好找。彼时,很多公司并没有招人计划。李子豪有些慌了,他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再后来,索性窝在家中,尽可能与社会隔绝。父母对此倒也没什么怨言——殷实的家境让他们没有太多后顾之忧,也不指望儿子挣钱养老。
就这样,李子豪安心在家住了下来。
……
从名校毕业生到全职儿子,李子豪都经历了什么?
都是什么样的年轻人,在做“全职儿女”?
点击下方,关注「冷杉Record」
回复【全职儿女】,聆听他们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我们的好朋友“冷杉RECORD”。
凤凰周刊特稿团队,以独家重磅的选题视角和品质上乘的特稿文本见长,用文字记录时代洪流中人与社会的变迁。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更多时代故事
当代年轻人,正在寻找下一个“鹤岗”。
将小树带上车,意味着六六决定彻底离开北京了。
小树是她捡来的狸花猫,四岁了——六六自己的游戏ID叫大树,便给小猫取名小树。带猫不方便上火车,六六就花1100块钱租了辆厢式货车。于是这个夏天,小树被装进一个浅灰色猫包,忽闪着眼睛,不吵不闹,安静地陪主人赶往下一个城市。

六六的目的地是阜新,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它所在的辽宁省GDP排名倒数第一。

但在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媒体上,阜新是他们的遁世之选。这里充斥着全款买房的传说——有人花2.8万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有人感叹终于找到了躺平养老的好地方,并在刚装修完的房子里拍下落日,说进门的一刻被完全治愈了。和“低价房鼻祖”鹤岗相比,阜新的地理位置更为优越——距北京600多公里,有高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气候上,也不似鹤岗那样有着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六六就是在这些帖子的“感召”下前往阜新的。今年2月,她花3.5万块钱在当地买了一套50多平米的老房子,每平米700元。她说这个价格算是捡漏,但如果运气更好些,还能寻到300多元一平米的房子。

我是今年6月在阜新见到六六的。这个20多岁的女孩当时正在为装修忙得焦头烂额,她用了一半时间给我讲述为什么选择阜新,剩下的一半时间则用来吐槽在阜新遇到的糟心事。那天吃过饭,她带我绕了大半个阜新城才找到家,好几次还差点走错路——显然,她对这座城市还不够熟悉。

像六六这样不熟悉阜新的新移民太多了。他们组成了一个个500人的微信群,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天,偶尔也会组织线下聚会,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归属感。移居阜新12年的百万哥告诉我,这些年来阜新的新移民陆陆续续几万人。

这其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不能轻易言说的往事。在阜新,除了拥有一套房子,他们还希望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我们不是来阜新躺平,也不是在摆烂,我们只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在隐居。”百万哥在朋友圈写道。
……
这届年轻人们,为什么致力于寻找“鹤岗”?
便宜的房价背后,“代价”又是什么?
点击下方,关注「冷杉Record」
回复【鹤岗】,看看这些年轻人的真实生活

浪潮工作室
网易旗下栏目,给你另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