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1908—1998) ,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的专业画家;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08年9月生于北京,其父母酷爱文艺,对少年时代的何海霞影响颇深。何海霞幼时即喜爱书画,青年时期曾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1924年拜韩公典为师,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随其游历山东、四川。
何海霞随张大千习画期间,饱览了中国古代名画并大量临摹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真迹;1936年,他与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在长春、大连等地举办作品联展。
1951年春,由重庆迁居西安。1956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任专业画家。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等一起切磋山水画创新,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
何海霞先生擅长山水画,亦能花卉。其创作往往将青绿工笔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立意新奇,笔力雄健,风格浑厚而不失秀丽。
何海霞的山水画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他在水墨、青绿、界画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面貌多样,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致的小幅作品。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给了他不少灵感,其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华滋,蔚为大观。
中国山水画是以墨为主,其实,在中古时期以前是以各种颜色为主的,直到魏晋以后,中国画受宗教的影响,特别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开始把黑颜色——墨,当成主色。为什么呢?因为黑者,玄也,玄,就是道学思想,玄妙,玄想,是老、庄思想的反映。把世界缤纷复杂的色彩提炼归纳到纯真——黑,这黑色所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再加上一个白,和黑与白之间的灰,就更是含蓄、深沉而莫测了。
中国画的吸引力,在于笔法和墨色,这是我们传统绘画中的可贵经验。笔法即用笔,笔者形之骨也。那墨是什么呢?墨者,形之血也,形之神也。形象中的微妙变化,以及线所达不到的地方,就主要靠墨了。
墨,有渴墨,有焦墨,有泼墨,种种种种,挥毫之间,既出于偶然又出于必然,是任意而为之。笔是形之概括,墨是形之神、形之韵。有时看到一张画,虽然在形和结构上有不足之处,但墨韵好,同样也能吸引人、打动人。
不少人认为淡墨起中间调和的作用,其实淡墨更具有含蓄味。古人说:「人贵清明,画贵糊涂。」就是说,人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但在画画的时候,要含蓄,要模糊,要有隐有显。这就给我们一些启发:画,不能画得太实,要无中生有,有中变无,从有又到无,有那么点玄学之理。墨的变化,跟人的心灵变化一样,得要模糊,让人说「这人跟喝醉了似的」,其实哪里是喝醉,他们是脑子非常清楚而故意装糊涂。
但是,掌握了墨色的必然性后,又用到这句话了:「惜墨如金。」用墨不是倾其多少的问题,而是用到恰如其分,这叫惜墨如金。把墨当成粪土似的往纸上糊,那是不懂得墨。
积墨呢?积墨之法也就是堆砌之法。但无论淡墨法还是积墨法,都不是唯一法。画画时,你可以用积墨法,也可以用惜墨法,还可以用渴墨法,或者用湿笔法,这要看你反映的对象以及你绘画时的情绪等而定。就像你本来没有想画雨景,偶然天成出了雨景效果,就可以顺下去。
哪有人不犯错呢?同样,画画也不可能没有不失误的,要有几笔画坏了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你可千万别没完没了的在这块失误的地方打主意,你别管它,你把旁边其他地方的认认真真地画好,就把失误的地方压下去了。跟打仗差不多,这个碉堡正面不好攻,你可以侧攻,还可以抄后路。比如这里本来是线,线多而面少,就可以用面来补线,来救线。这块墨画的失误了,你赶快用水去拢它,别让它成了一块死墨。同时也可以在旁边打主意,看是面多还是线多,然后决定是以线治面,还是以面治线。
画画,不是非得「三日一山,五日一水」的,也不是非得每天老老实实地画够八个小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笔、用墨,善于保笔、保墨,还要学会善于救笔、救墨。笔墨的运用,如同作战,要有战术,要有计划、有步骤,还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物〔工具〕而异,因势而异。既要保笔带笔、保墨带墨,又要救笔带笔、救墨带墨。掌握了这些,就得心应手了。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譬如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不同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