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艺术中心新展|搜罗日常的“边角料”,做些奇怪有趣的事!

旅行   2024-08-02 17:25   河北  


前言

今夏,阿那亚艺术中心同期呈现「毛利悠子:Moré and Moré」&「走访工作室」两场展览。在海边这处无拘想象的艺术空间内,东京地铁站的紧急装置、旋转音箱的多普勒效应、“可移动”的艺术工作室......都是发掘于日常深处的灵感来源,它们是如何被艺术家们捕捉、撷取、又赋予新义?一起来看看吧!



⬇ 
跟随艺术家们的脚步
沉浸式体验布展过程






每天形色匆匆地穿梭在城市的地铁站,或许是许多人的日常。当大多数人都成为地铁“低头一族”时,生活在东京的毛利悠子,却以艺术家的敏锐眼光,捕捉到了地铁站里一处朴素而巧妙的灵感图景。

0展厅陈列的委任装置《Moré Moré(渗漏的):变奏》始于毛利悠子自2009年开始对东京地铁站漏水现象的观察,她发现工作人员会巧妙地使用水桶、防水布和雨伞等物品来应对这一基础设施的失灵。


《Moré Moré(渗漏的):变奏》
Moré Moré (Leaky): Variations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以此为灵感,毛利悠子也在她的艺术装置中设置了一些小型危机和修补机制:嘀嗒的水流、抖动的软管——既诙谐灵动,又充满不安。作品隐喻着某种自由理念的表达:尽管大规模工业制具业已泛滥,我们依然可以做出对于如何和为何使用这些物品的自主选择。


《Moré Moré(渗漏的):变奏》
Moré Moré (Leaky): Variations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在布展期间一次偶然的闲逛中,毛利悠子在阿那亚园区附近看到了敲锣打鼓的广场舞场景,当下她便被这种“中国乐器”吸引,希望将其引入展览之中。经过几番寻找,最终在本地找到了一家专门卖中国传统乐器的百年小店,挑选了手工小鼓、摇铃等民族乐器,放到了作品《Moré Moré(渗漏的):变奏》之中。


《Moré Moré(渗漏的):变奏》
Moré Moré (Leaky): Variations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大学曾是实验音乐乐队主唱的毛利悠子,对即兴声音的表达具有独特的兴趣。她第一次来到阿那亚艺术中心中庭时,便对这螺旋式的空间及其“自带”的声音回响效果印象颇深。以此为灵感,毛利悠子首次尝试制作了户外有声雕塑《无题(旋转扬声器)》。


《无题(旋转扬声器)》

Untitled (Rotary Speakers)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作品由三只旋转扬声器构成,其灵感来源于莱斯利旋转音箱,通过模仿如管风琴等乐器由旋转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加强空间声量的效果。在该作品中,声音保持着一种永恒的流动状态,它持续并有效地提醒着被我们所占据的空间。

此次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馆长张震中和策展助理高良娇共同组织,获得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支持。


Q: 《Moré Moré(渗漏的):变奏》中的日用品物件都是如何搜罗到的?

策展团队艺术家和助手在中国待了两周布展以及前期寻找和购买材料、工具等,都是在地完成的。我们一起去到了阿那亚周边的很多地方,近一点的有小蒲河周边所有的工具店、建材店以及各种园艺、渔具店,昌黎县城内的碣石山市场(这件作品中大部分的塑料、硅胶以及玻璃制品都是在此购得);远一点的我们去到了秦皇岛的一处“海阳旧货市场”,在那里找到了各种不同的竹质盆栽架和生锈的蓝色脸盆架。


Q:作为一位喜欢与空间“合作”的艺术家,毛利悠子是如何熟悉阿那亚艺术中心这位“新朋友”的?

策展团队:艺术家在去年首次来阿那亚时(2023年9月)就充分了解了空间的“个性”,比如有一扇窗能透过阳光,另一扇窗能够打开任由空气流通,又比如空间内的四面白墙可能适合创造一些光影的效果。在今年7月份到达阿那亚之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空间,并且根据空间、装置的特点进行初步定位。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也是艺术家创作中很重要的一环。



Q: 此次展览是毛利悠子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她对此是否感到新鲜呢?

策展团队:艺术家很希望了解本地文化、历史和地理,比如她会问我们华北平原的历史,以及在高速上路过的一些田地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她也希望和在市场、集市上遇到的热心的店主和卖家交谈,虽然能亲口说出的只有“你好”和“谢谢”,大部分时间靠她说英文我们来翻译,但是能感受到她对本地文化的好奇与尊重


关于艺术家

<上下滑动查看>



毛利悠子

Yuko Mohri

摄影:kugeyasuhide


毛利悠子1980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目前工作生活于日本东京。


毛利悠子创作装置和雕塑不是为了组合(或建造),而是关注因环境包括自然现象等各种条件的影响而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具体“事件”。近年来,她还通过影像和摄影来探索这个想法。2024年,毛利悠子代表日本参加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5 年,毛利悠子获得亚洲文化协会在纽约驻留的资助。同年,她获得日产艺术奖大奖。2016年,毛利悠子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和伦敦卡姆登艺术中心驻留。2018年,她作为东亚文化交流使者,访问了中国4个城市。2019年,她获得了法国文化中心的资助在巴黎驻留。她曾参加众多国际群展,包括:第14届光州双年展(2023)、第23届悉尼双年展(2022)、2021年亚洲艺术双年展、第34届圣保罗双年展(2021)、2021年格拉斯哥国际双年展、第九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18)、第14届里昂双年展(2017)和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2016)。





想要“亲临”艺术家们的“秘密创作基地”,与他们的灵感直接对话吗?

这一次,阿那亚艺术中心的策展团队把艺术家工作室直接“搬到”了展览现场,让来自全球的创意以更真实鲜活的形态,在观众的眼前“生长”!


展厅1:工作室

现场图,“走访工作室”,阿那亚艺术中心

摄影:孙诗

工作室可大可小,一台电脑、一本笔记、一件乐器,甚或是一片田野或整座城市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在此次展览中,展厅1将开放为所有人的工作室,供大家在此创作、展示和互动,找寻被“丢失”的创造力。


现场图,“走访工作室”,阿那亚艺术中心

摄影:孙诗


展厅 2:杉户洋 Hiroshi Sugito
《桌子(和大海)》
the table (with the sea)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日本艺术家杉户洋的工作室看上去非常“标准”,这与他所从事的绘画实践有关。他会用不同材料仿制古典艺术和造型训练中的基本静物,借助纸箱等废旧材料在空间中设计画面,来启发他的绘画,所以他的工作室中堆积了大量他精心搜集的色彩丰富的有趣材料。


《桌子(和大海)》
the table (with the sea)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杉户洋来到现场后,主动选择把展厅2一分为二,希望通过一明一暗两个空间,以材质、尺寸与正负形的游戏创造出一系列对照关系。桌角的玻璃雕塑模拟了海浪,以呼应阿那亚的大海。仿制的塑料静物转换了质感,提醒我们对其表面及内部空间进行更仔细的观察。


《桌子(和大海)》
the table (with the sea)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在由自然光照亮的空间中,杉户洋“重现”了自己的工作室场景。通过对其创作语汇中的红薯、柠檬和纸箱等标志性元素进行富有节奏的排布,他将整个空间转化为一件作品。


《柠檬(和一个沙滩球)》

the lemon (with a beach ball)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展厅 3:奥拉湾·阿伦让 Orawan Arunrak

《缩放》

Resizing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奥拉湾·阿伦让曾旅居多个国家,目前暂住于柏林。她近年来一直没有固定、长期的工作室,曾将包括庙宇、市场、商店在内的不同临时性场所作为工作空间。

在展厅3中,她设计了一组由汉字形象衍生而成的家具作品,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家想象中可以被“折叠”起来的流动工作室。她将艺术中心富有特色的窗格称为“巧克力窗户”,并在地面制造了一片切割为格子状的地毯,像是艺术中心窗户的倒影,以此来呼应建筑空间的特色。

 


2016年,阿伦让离开熟悉的东南亚国家,在柏林与十位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结识、交谈后,创作了一组以四种语言(泰语、德语、英语和越南语)的对话为核心的作品《出口-入口》

对于阿伦让而言,每一个人都是无法被清晰解读的字符,她根据这十人各自的谈话内容展开联想,绘制了一组与之对应的抽象图案,并制成壁纸呈现于展览现场。走入这处舒适的展览空间,观众可以聆听对谈音频,也可自由地交流或休憩。


《出口-入口》

EXIT-ENTRANCE

2017

摄影:孙诗


展厅 4:秦畅 Michelle Chang Qin

现场图,“走访工作室”,阿那亚艺术中心
摄影:孙诗

艺术家秦畅对材料有很高的敏感度,她的工作室像是一个材料库,杂糅的素材在空间和她手中不断重组出新的形态,激发新的活力。此次,她以展厅4为工作室,把在荷兰及阿那亚搜集的多元素材改造成了3组全新作品。

《矿工生菜》和《乡间斗牛场上的鞭炮残留物》两件雕塑的主体形状源自于公司团建和校园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中的充气道具它们模拟了自然中草地和岩壁的形态


《矿工生菜》
Miner’s lettuce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乡间斗牛场上的鞭炮残留物》
Remnants of fireworks in a countryside bullring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作品《泊船》利用艺术中心独特的建筑结构,用纤绳连接了1号和4号展厅,延展并阻断了空间。轮船的停泊体现出一种临时性和防备状态,而轮船的远航象征着一种更丰富、更美的生活,但不是所有事物都被欢迎上船。

 

《泊船》
Mooring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展厅 5:埃尔文·塞内 Erwan Sene
《毒工天线1-3》
Virotechnics Antenna 1-3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埃尔文·塞内的工作室中充满了他在城市或所处周围环境中搜集到的材料和物品,同时他的装置作品涉及声光电甚至编程等技术,因此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数字设备、配件在他工作室中也随处可见。

作品《毒工天线1-3》将城市中的现场录音进行混合与重制,模拟出想象中的城市地下之声。艺术家通过三座信号收发器播放声音、发射灯光信号,从而将整个城市系统连接在一起。受到数字电台中加密语言的启发,艺术家对俚语和语言学展开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具有科幻色彩、难以辨认的字体系统。


《毒工天线1-3》
Virotechnics Antenna 1-3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位于城市边缘的游乐场,例如巴黎附近废弃的米拉帕里斯主题公园(Mirapolis),也是塞内重要的灵感来源。在作品《六面粉红色工厂》中,他用防水布模拟了乐园中临时搭建的大型帐篷,将整体场景变为游乐场中的一幕,以此揭示出城市在追求和幻想现代性的背后是虚幻、脆弱的本质。


《六面粉红色工厂》
Six Faces Pink Factory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在作品《危险平台》中,塞内选择将骰子为主体的建筑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工厂。如同让-吕克·戈达尔在电影《阿尔法城》中虚构出的未来都市,这座想象中的城市仿佛是巴黎的平行世界:被遗弃的物品在此重获新生、窃窃私语,令漫游者迷失其中。

 

《危险平台》

Risky Terrace

2024

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委任创作

摄影:孙诗



此次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策展统筹吴伊扬和策展助理王嘉铭、蒋若禹共同组织,获得法国驻华大使馆和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支持。

Q: 阿那亚艺术中心是如何从世界范围内接触并选定这几位艺术家参与本次群展的?

策展团队广泛地接触艺术家、开展工作室访问是阿那亚艺术中心策展团队的重要工作方法。我们从过往进行过工作室访问的艺术家中筛选出一些尚未合作的艺术家,并由团队共同投票确定了最终的艺术家名单,进而邀请他们参与这次展览。

我们接触到这些艺术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比如与杉户洋是早在22年5月就进行了线上的工作室访问,对秦畅的工作室访问也是同年于她在重庆器空间驻留期间进行的,而与奥拉湾·阿伦让则是通过去年年底她在曼谷CITYCITY画廊的个展相识。


Q: 艺术家在现场布展的过程中,是否会有比较独特的创作习惯?

策展团队:在我们的观察中,艺术家们确实有各自鲜明的性格和完全不同的工作习惯。例如杉户洋在现场创作和布展的过程中会不断整理和清洁空间,连垃圾都被他整理得井井有条;秦畅则喜欢在深夜放着音乐独自工作,每到白天总能惊喜地发现作品又有了新变化。




关于艺术家
<左右滑动查看>

展览主题

毛利悠子:Moré and Moré 

群展“走访工作室”


展览地点

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

2024年7月14日至10月13日

参观方式

进入阿那亚app首页-点击【艺术】板块-进入【阿那亚艺术中心】首页,即可预约参观券。

张开艺术的眼睛

搜罗有趣的“边角料”

藏在生活里的创意

值得被好好看见





THE END

编辑:袁颖 | 视觉:关子玉 吴钊 

供图:艺术家、阿那亚艺术中心

公众号承办:智璞文华

©本文版权归“阿那亚”所有,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




E-MAIL
马|寅|信|箱
如果你对阿那亚有任何的建议、意见、投诉,或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法,欢迎写信给村长马寅,每篇来信村长都会及时阅读、回复,阿那亚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mayin@aranya.cc





微|信|改|版|了

点亮星标

不要与阿那亚擦肩而过







SELECTED
精|选|推|送






THE QR CODE
感|谢|关|注

置业热线 400-810-9988
度假热线 400-115-5500



人生可以更美 
扫描二维码关注
阿那亚官方公众号



APP美好上线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开启美好生活




点【赞】点【在看】,标记美好生活!👇🏻


阿那亚
阿那亚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在北戴河新区、金山岭、雾灵山、崇礼、广州九龙湖、三亚等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的地方,持续打造以文化艺术为核心、承载多元生活方式的先锋社区,探寻美好人生何以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