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气功是宋氏形意拳独有的功法之一,是宋氏形意拳创始人宋世荣先生所创,是历代大师不外传之绝学。练成此技功力大增,有不可思议之功效!
为了能将宋氏形意拳更好传承下去,为了满足习武者的求知欲,本人将此功贡献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此技是由形意大师刘实君先生口述孙豹隐先生整理而成,非常难得,非常珍贵希望大家珍惜!
盘根八卦掌谱
盘根八卦掌谱称“内功经”。据郭叔藩先生考证,此谱乃形意拳大师、山西太谷宋镜泉先生偶然得之于掘墓人之手,随后融之于自己几十年习武所得,编撰成颇具特色的内家拳谱。先师刘公实君早年曾求学于太谷,遂得宋氏真传,六十年代初,间师按照盘根八卦掌谱所云各条,详加阐简,著成一书。惜刘师未等书籍出版,溘然长逝。为久,“文革”风起,书稿荡然无存。
在当前武术挖整的热潮中,笔者仅存根据当时亲手所抄之拳谱底稿,稍加整理,不予阐释,推向社会,一则使这一武术瑰宝不被淹没;二来也为锐意学习武术散打提供增加功力的锻练方法。同时,“嘤嘤鸣矣,求其友声”此稿问世,尚那位武林同仁见后能提示提师书稿下落,则对武术界,对读者无疑是佳音。
内功之经
内功之经,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则无益而有损。前任(任脉)后督(督脉)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恨!
任脉起于承浆,直下至阴前高骨;督脉起于尻骨,直上由伙背过泥丸,下印堂,至人中止。井者,肩井穴也,肩头分中即然。池者,曲池穴出,肘头分中即然,此周身发劲之所也。
龟尾升然,,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于天,从尾骨尽处着力上甩,真气自然上升矣。脐下一寸二分,丹田穴也。用力时存元神处耳。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气充于内,形光于升也。
既明脉络,次观格式。
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不明此,即脉络亦空谈也。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正头起顶,壮面神顺,肩活胸出,背平(拨背),身微有收剑之形,此式中真决也。
先呼后吸,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夕归宿,呼出吸入莫使有声。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下者气降归于丹田;伏者觉周身之气渐堕于涌泉穴,心肾相交,龙垫虎伏潜伏我也。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板,收各道者,防真气池也。提玉楼者,头后高骨也,使气信来无阴碍,不拘坐立气至喉者,以肮摄心也。
气虽骤于丹田,存想沉止足底方妙。升有升路,于两骨疑极力开张,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俞以透入前心,方得翰路。
既明气[贷,再详劲记。
日通,劲之顺也;日透,骨之歌也,通透往来无阻也。伸劲拨力以和缓软之意,日穿,劲之猛也。日悍,劲之萃也,松净者,之极也,养精蓄锐之意悍萃者,刚之极也,气结聚之谓,松如绳之系,悍如冰之傅,日合劲之屯,日坚衷肠也。按肩以炼步,逼臀极以坚膝,圆裆者,内自外极力挣横也;提胸者,起前胸之谓。
提眩以正顶,贴背以转斗,松肩以也劲。两背骨用力贴住,觉其劲自脐下而出,自六俯向外转,至斗骨而回。出劲时肩至足底;横者,两背物也。才说身则竖者知腋至二肩穴,横者自六腑转于斗骨背也,以腿而言,自裆至足底,横者自膝于臀。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回支元首,收纳其妙。吸气纳于丹田,升于气头,复至俞口,降至于丹田。一运真气,自裆下于足底,复上至外胯升于丹田;二运真气,自背膊里出乎复自六腑转至丹田,一升一降、一下一起、一出一入,普行不悖,周流不息,久久用之司甚多(豺隐按:此处这般说法与外胯下于足,足之阴经是自腿内侧经裆下而上升,帮有待于裁定一步研究并求教于高明)。
炼神炼气,返本还元,天地交泰,水升炎降,关足上下,义接神明。静升光芒,动在腾,气腾形随,意劲神同,神师气,气师形,形随乞腾。
每日清晨,静坐,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从鼻孔。面少时气定,吸气一口,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穴发出升于两胁,自两胁升于前胸,自前胸升于目后,渐升于泥丸,至印堂降至鼻,鼻至喉,喉至脊背,透至前心,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延长从闾达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从乎天地循环之理。
纳卦经
头顶法乎乾,取其刚健纯粹;足膝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凡一出乎,先视虎口穴。前胲用力,正平提起,后脊背用力塌下,真气来时直达提气穴,著力提住,由百合穴转过昆仑下明堂,两目,其气欲鼻孔泄时,即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二寸六分,谓之象眼穴,用力向下截住。合周身全局用之,久久自知其妙。
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两盖骨复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若夫肩背宜天松活,是乃巽顺之意。裆胯在宜靠紧,须玩兑泽之情。塌肩井穴,须将肩顶骨正直落下,与此肩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顶骨略低半寸,手腕与肩齐,背骨极力贴住,此是竖劲不是横劲,自骨底缝口相兑,外阴内阳,息息相吞为主,垦象日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其义深哉。胸欲竦起艮山相似。膝有呼吸,震动莫疑。胁者协也,鱼腮也。胸虽出而不高,胁虽闭而不来,虽张而不开,此中玄妙难以口授。用力须以意出,以气胜,以神足,则为合式。飞出骨内劲也,用胁一气之呼吸为闭,以呼之出入为开闭,以纵横为开闭,高步劲在于足,中步劲在于胁,下步劲在于背,自然之理也。
坎离之卦,乃身内之义也。可意会,不可言传。心肾为水火之象,水宜升,火宜降,两相既济,水火相交,真气乃粹,精神渐长,聪明宜升,岂但劲乎。
是以善于拳者,以劲养气,调水火,此一定不易之理也。用功时塌肩井穴,松肩、沉肩,闭臀提肛,含胸下气,皆欲肾气之交于心也。此须以意导之。下气身之聚劲炼步,皆欲心气下达于肾也。亦须以意导之。
神运经
总诀:
炼形而成坚,炼精而能实,炼气而能壮,炼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腾能纵横,精神敛能飞腾。
言神运之体:
先明进退之势,复究动静之根。进因伏而后起,退方合而即动。以静为本,故身哩疾而心自暇。静之妙,当明内外呼吸之间。纵横者,劲之横竖收放;飞腾者,神意之深微。
言神运之式:
击敌者,有用神、用气、用身(形)之迟速。被击有仆者怯也。索也之深浅。以身击身,自到后乃胜;以气击气,手动而不谓;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入。身授身攻,身伤而什于地;气授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授神攻,神伤而索于胆。
言神运之用:
纵横者,胁中开合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进退随之出入来去,任气之自然。气欲刚而神欲敛,身宜稳而步宜坚,既不失之于轻,复不失之于重。探明鹰淮之飞,疾若虎豹之强。
合言体用之意:
山不干则崩,木无根则倒,水无源则涸,功夫宜然。学者欲用神用经,必须内功、纳卦、十二大劲,周身全局,方可学此。否则,不惟无益,而且有损。
凡用此功,必须骑马蹲裆势,稳住周身全局。一呼则纵,一呼则回。纵时两足齐起,回时两足齐落。此法永不可易。然而劲又因故布阵,当有高低、上下、远近、迟速、虚实、大小变化不一,刚柔动静之间,成败得失之机,如是也。
欲善用劲,须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心静而步坚,气静而身稳。由静而精,自得飞腾变化矣。
盖知静为之静,静亦动也。知动之为动,动亦静也,是以善于神动者。神缓而眼疾,心缓而手疾,气缓而步疾,盖因外疾而内缓,外柔而内刚,知体用之妙也。所贵者,以柔用刚,方是真刚;以缓用疾,方是真疾。此中定静,奥妙之用深之于象外,非可形迹求之也。学者务要详为参究,久而久之,神运之法,自然悟其妙理。
神运既明,再言内功十二大力法:
底盘稳固如山,坚膝曲直似柱,
裆胯松垂包裹,用力刚柔相济,
头为七拳之首,沉肩含胸拔背,
内外横竖用膀,窗骨破彼之劲,
坚骨封彼之上,外撞敌彼之侧,
内格敌彼之下,撩攻上下如一。
地龙经
地龙真经,利在底攻。仓身炼地,强固精明。伸可成曲,往亦能行。曲如伏虎,伸比腾龙。行往无迹,伸曲潜踪。身坚如铁,法密如龙,甩猛虎豹,转疾淮鹰,倒分前后。左右分明,门有变化,法无定形。前攻用手,二三门同。后攻用足,踵膝通攻。远则追击,近则接迎。大胯着地,侧身局成。仰倒若坐,尻尾单凭。高低注意,远近纵横。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